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十二章:诏修实录

第十二章:诏修实录

    平日肃静威严的乾清宫,此刻显得有些嘈杂。

    奉天子上谕进宫的张维贤、方从哲、叶向高等诸勋戚、阁臣、枢辅、廷臣,心里都带着疑惑和不解。

    受议改京察大计事,驳回内阁呈递票拟的影响,时下朝中的局势,并不是很平静,甚至有些混乱。

    东林党、齐党、楚党、浙党等派,包括朝中其他的大臣,都因此事而暗中走动,想尽快解决这件事情。

    “臣等拜见陛下!”

    走进东暖阁的群臣,纷纷向伏案忙碌的天子,恭敬的作揖行礼。

    来的大臣不少,叫这东暖阁看起来,都显得有些拥挤。

    “免礼吧。”

    朱由校放下朱笔,脸色平静,抬头看向眼前诸臣,道:“朕今日召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要说。”

    张维贤、方从哲、叶向高这些勋戚、阁臣、枢辅、廷臣,听完天子所讲后,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莫非是为议改京察大计事?’

    ‘难道是为辽东的时局?’

    ‘天子是为宗禄事吗?’

    由于当前所处的特殊朝局,叫过来的这帮大臣,一个个都在内心深处,暗暗揣摩起了圣意。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眼前这帮大臣,都各兼要职,难保会多想一些。

    毕竟从朱由校登基以来,所做的诸多事情,都叫朝中这帮大臣,一个个都揣摩不透。

    “朕御极登基也有些时日了。”

    朱由校脸色平静,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悠悠道:“朕御极之初,所定‘天启’年号,亦通过内阁明发天下。

    不过从正旦过后,到现在,朕都没有看到有司,向御前呈递编修实录的奏疏,你们一个个都这般忙吗?”

    张维贤、方从哲、叶向高这帮大臣,不少都脸色微变起来,特别是礼部尚书黄立极,礼部左侍郎刘鸿训,那就更是这样了。

    像纂修实录这等大事,本就是他们礼部该提议的,然他们赴任时间较短,加之朝中特殊的时局,使得此事他们私下虽有商榷,但却没有呈递奏疏。

    本想等议改京察大计事的风头,从朝中掀过去以后,他们再向御前呈递奏疏,却不成想天子却过问起此事了。

    “纂修实录,是何等重要的大事?”朱由校重顿手中茶盏,剑眉倒张道:“可你们一个个呢?都在想些什么?”

    “臣等有罪!”

    被天子这般质问,张维贤、方从哲、叶向高这帮大臣,纷纷行跪拜之礼,向天子作揖请罪。

    本就有些拥挤的东暖阁,随着诸臣这一跪拜,就显得更加拥挤了,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嘴角露出些许笑意。

    ‘近几日,这朝中的舆情很激烈嘛。’朱由校冷笑起来:‘不过还是不太够,应该借这纂修实录之名,再给你们添把火。

    一个个都不相互撕咬起来,朕如何趁乱亮明观点,彻改京察大计事,不叫其成为一派谋私之便呢?’

    若是有可能的话,朱由校也不希望,在辽前局势暗涌之际,在朝折腾起大事,叫诸多大臣被别的事情,所牵绊住精力。

    不过经年积累的党争风气,不会随着他的御极登基,说消失就能消失的,那不符合人性的特点。

    从万历朝就一直闹腾,东林党跟齐楚浙党等派,那恩怨情仇太深了,不把对方搞死,不叫对方受损,那定然是不会罢休的。

    特别是从泰昌朝擢升的东林党人,都悉数抵达京城任职,那整个朝堂的气氛,可以说用乱糟糟来形容。

    权力斗争从没有简单二字。

    大明党争风气严重,说到底就是皇权和臣权的交锋,但凡皇权强势强硬,那就不会有这档子糟心事。

    “都起来吧,一个个跪在地上,成何体统。”

    朱由校皱眉斥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臣子,要多替朕分忧,多为社稷分忧,别总想着自己那点事。

    行了,朕这些时日,在朝选了一批官员,负责纂修《神宗实录》和《光宗实录》,此事关系重大,若朕钦定的这些人,敢有所怠慢,那休怪朕以大明法纪惩处!”

    一旁候着的刘若愚,此时走上前,手里捧着一份中旨,当着诸臣的面,就打开朗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于危难之际,尊奉皇考遗旨,以……”

    一份洋洋洒洒的中旨,诏修实录事,在东暖阁内响起,然所听一众人等,不少都露出诧异的神情。

    《神宗实录》,监修官张维贤,总裁官方从哲、孙承宗、王象乾、王在晋、袁可立、孙如游、何宗彦、黄立极、杨涟,副总裁官张问达、钱象坤、孟时芳、周如磐、吴宗达、徐光启,纂修官……

    《光宗实录》,监修官张维贤,总裁官叶向高、刘一燝、韩爌、李汝华、黄克瓒、王永光,副总裁官左光斗、李邦华、王洽、官应震、钱梦、陈奇瑜、孙传庭皋,纂修官……

    纂修实录,是具有政治加成的,是具有含金量的。

    然而朱由校这边,所安排的人员,却显得那般耐人寻味了。

    相比较于《光宗实录》,这《神宗实录》更为重要,毕竟万历皇帝在位时间,绝对碾压泰昌皇帝。

    可恰恰在朝不少的东林党人,进《神宗实录》的人却很少,可谓是寥寥无几。

    ‘你们东林党人,不是都自诩是忠臣嘛,朕叫你们中的空谈误国之辈,都傻眼。’看着众人的反应,朱由校冷笑起来。

    ‘有了这纂修实录一事,给齐楚浙党等派提了神,给你们东林党压了势,之后的朝局定会更有意思。’

    此时的东暖阁,很安静。

    “纂修实录一事,于朝于民都很重要,切勿出任何差池。”

    朱由校拿起朱笔,看向在场众人,正色道:“此中旨,着内阁明发上谕,着有司操办此事。

    都退下吧。

    枢密院的大臣留下,辽东这边,朕有些军机要务,要与你们商榷。”

    朱由校做事向来滴水不漏,根本就不给任何人机会,想要行规谏事,那不可能,纂修实录就是这章程,你们奉旨也好,不奉旨也罢,就必须按照这个意思去办,不然你就退出吧,没人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