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七十二章:掺沙子

第七十二章:掺沙子

    “在内书堂…如何?”

    朱由校倚靠在软垫上,看向内心难安的王承恩、方正化,开口道:“去,给朕端盏茶来。”

    “喏!”

    王承恩、方正化闻言,当即作揖应道,随后便低着头,在朱由校的注视下,忙着拿茶盏,找茶叶。

    不错,不像高起潜、卢九德之辈,一个个嘴上忠诚,行动上却背叛大明。

    培养内廷核心太监群体,亦是朱由校看重的事情。

    不管是制衡朝堂。

    还是为自己办差。

    都离不开太监群体的参与。

    大明的政坛,随着勋戚群体被彻底架空,使得天子的目光,投向身边近侍的更多了。

    以魏忠贤为首的内廷太监班底,是对外的防线和屏障。

    就跟京卫都督府,是一个道理。

    可是单一的群体,处在内廷这个复杂之地,早晚是会发生失衡局面的。

    魏忠贤他们要用,还要重用。

    毕竟外朝的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需要有人来制衡他们,震慑他们。

    但内廷这边,仅靠自己的震慑和敲打,那肯定不行。

    统御这个庞大国度,朱由校不可能说,时刻盯着内廷吧,盯着魏忠贤他们吧。

    他,是大明天子!

    不是内廷天子!

    那么在内廷这边,就需要两个核心班底,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制度,谁出现问题,皆按规矩办事。

    无规矩不成方圆。

    “皇爷…您喝些茶水吧。”

    王承恩捧着茶盏,方正化跟在身侧,二人低声说道。

    “嗯,放下吧。”

    朱由校伸手说道:“叫你们过来,是有项重担,要你们扛起来做,朕能相信你们吗?”

    “愿为皇爷效死!!”

    放下茶盏的王承恩,侯在一旁的方正化,听闻此言,一前一后,向他们的皇爷拱手作揖道。

    “这里有一份中旨,朕要叫你二人,领着京卫都督府和锦衣卫的人,去辽东。”朱由校坐起身来,拿起中旨,神情平静道:“向熊廷弼宣读旨意,王承恩,你年长一些,就以你为正,方正化为副。”

    “奴婢定会办好此事!”

    王承恩强忍激动,低首走上前,伸出双手,准备接过中旨。

    但朱由校却没将手里的中旨,递给王承恩。

    王承恩就这样举着,手臂有些微微发酸。

    “除了此事之外,朕还有些话,要叫你们质询熊廷弼。”朱由校双眼微眯道:“方正化,把这份文书中的内容,给朕诵读出来。”

    “喏!”

    方正化忙应道,随后便走上前,双手微颤,拿起短案上,所放着的文书。

    “熊廷弼,你晓军事,知大义,然赴辽以来,是否真的查明,国朝于辽前节节败退的根源?”

    “熊廷弼,你禀性刚直,不甘谦恭下人,不懂体恤军民,国朝托付重担于你,那辽前可能守好?!”

    “熊廷弼,你内心桀骜,喜好独断,不知团结大明将领……”

    朱由校的十问熊廷弼,被方正化一条条念出,拿到密诏的魏忠贤,走进西暖阁,略显诧异的看着方正化。

    皇爷一面要重用熊廷弼,一面却这般质询熊廷弼,此为何意?

    带着疑惑的魏忠贤,站在一旁,揣摩着自家皇爷的用意。

    “这些话…你能代表朕,质询熊廷弼吗?”

    看着念完的方正化,将手里的中旨,递到王承恩手里,却对方正化询问道:“你能叫朕倚重吗?”

    “奴婢能!”

    方正化忍着惶恐,神情坚定,作揖道。

    还算有些担当和决断。

    若是调教好的话,未必不可成为第二班底的核心。

    朱由校心里暗暗说道。

    这人啊,唯有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

    索性朕有大把的时间,能好好调教他们,以后的内廷,必将成为自己的绝对助力。

    “魏伴伴,将那份密诏拿来。”

    朱由校看向魏忠贤,伸手道:“机会…永远给有准备的人,你二人,是自此待在内书堂,还是调出内书堂,就看赴辽的表现了。

    这份密诏,王承恩,你等宣读中旨,在方正化代表朕,质询熊廷弼后,择机给到熊廷弼手中。

    待其看完后,亲手焚烧掉,明白吗?”

    “喏!”

    “行了,都退下吧,明日你们便出发,赶赴辽前。”

    辽前的谋划,现阶段做到这程度,就足够了。

    熊廷弼这个人,虽说毛病不少,但却也算稳定辽东,较为合适的人选。

    等京营被整饬好,大明科研院运转起来,大刀阔斧谋改辽东的谋划,才能逐一的落实下来。

    “魏伴伴,你觉得他二人,能否完成好朕的旨意?”端起茶盏的朱由校,看向魏忠贤,面露笑意道。

    “皇爷挑中的人选,定然是有能力的。”魏忠贤想了想,欠身说道:“皇爷英明神武,奴婢觉得,他们能完成皇爷的旨意。”

    “哈哈,魏伴伴也学的圆滑了。”

    朱由校笑着说道,随后呷了一口,放下茶盏,说道:“做好分内之事,朕都会看重。

    今日御门听政,有何感想?”

    “外朝的大臣,不好!”

    魏忠贤皱眉说道:“身为大明的臣子,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皇爷给的俸禄,却不想着为皇爷分忧。

    皇爷英明神武,特设枢密院,总揽平辽事,是为社稷虑,深思熟虑后才定下的。

    可那帮反对的大臣,却一个个反应这般大,奴婢实在不知,他们为何要反对此事。

    张口祖制,闭口祖制,看似为国分忧,实则却是藏着私心。”

    “你能明白这些,就证明朕没看错你。”

    朱由校倚靠在软垫上,微微一笑道:“朕不久前,叫骆思恭去查仓场了,东辑事厂这边,也该动动了。

    不要只盯着红丸案。

    就暗中查查,这几年,朝廷征调客军援辽,所调拨的银响,包括封存在司礼监的案牍,是否存在问题。”

    “喏!”

    魏忠贤当即领命,心里却暗暗说道,自家皇爷这是要出手整治外朝了啊,一个锦衣卫,一个东辑事厂,所要调查的事情,都不简单啊。

    若是牵扯到朝中的大臣,那必然会在朝堂上,引起不小的风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