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在朝堂中的时间够长,所以他清楚知道皇帝陛下追改年号的那一年,长安城里确是悄悄“换了人间”。
辅政近二十年的大将军霍光病逝,他曾经承孝武皇帝遗命,主持汉家内政外交,也曾经主导立帝废帝,先后辅佐三位少年天子,刘病已便是其中之一。
在霍光看来,刘病已与此前的孝昭皇帝并无不同,自己的辅政地位“一如既往”,因此每六年改元一次的惯例,自然也无需改动。
在这个以纪元为权威的时代,既然连年号都无法更改,天子的威仪自然也就“名存实亡”。
在魏相看来,这就是那段消失的时间背后的故事。至于追改年号的真正用意,名为本始的那段时光,皇帝陛下就像每一个“胸怀大志”,迫于形势却又必须暂居人下的少年皇帝一样,他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时刻观察着霍光的表情与行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本始末年的未央宫里,权倾天下的霍光“志满意得”地步出朝堂,却看不到自己身后,年轻的刘病已注视着他远去的背影,坚定而又冰冷的目光深入骨髓,寒彻天地。
岁月才是这世间最无情的杀手,它从来不会放过谁。本始六年,霍光去世,昔日的阴霾一朝散尽,皇帝陛下迅速重建每四年更换年号的制度,改元地节,追改之前的本始年号,用隐晦的方式昭告天下,属于陛下的时代已经开始。
“我可不能学霍光那样嚣张跋扈,触怒天威。”魏相在心底里想到:“陛下乃是圣明之君,我当好好地伺侯他。”
第二天,他便进宫向皇帝呈上了几个年号备选,刘病已看了看,选了一个“元康”,让他下去着手准备。
刘病已取的这个年号,乃是取“元气康复”之义,与他准备中兴大汉的志向隐隐相对,更重要的是,终于可以告别那段名为本始的时光,那确是刘病已心底里隐藏得最深处的悲怆岁月。
刘病已不禁“浮想联翩”:“也许就一直把元康这个年号用下去,有朕这个穿越者皇帝在,元康十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吧,还真的有点小期待呢。”
刘病已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年号常被视为政权的象征和标志,与政权有直接的联系。使用或不使用某个年号,实际也成为衡量和判定是否承认该政权的标准。
清军入关前,崇祯皇帝就已自缢身亡。但被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明朝最后一个年号——崇祯。
一共被朝鲜使用了265 年。是什么原因导致朝鲜在明朝灭亡后,依旧使用崇祯年号数百年呢?
原来,明朝灭亡之时,朝鲜李氏王国鉴于清廷军事和政治上的胁迫,被迫“俯首称臣”,成为清朝的藩属国。虽然换了新主子,朝鲜王室却对满清政权不大“感冒”,相反更加怀念旧主。
受清朝统治,使用什么年号纪年,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现实的问题。对此,不忘故主的朝鲜王室表现的有些“阳奉阴违”,除了对清廷的公文贺表使用清朝皇帝年号外,其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地方官使用的疏章、笺文也如此。
据朝鲜《仁祖庄穆大王实录》记载,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中,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其刻书所用年号则标以“崇祯后××年”。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竟然有“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
刘病已继续看书,看着看着,他的眉毛皱了起来,他放下这本书,又拿出一本,然后将某些章节反复对比了几次,发现一个让他有些“不寒而粟”的事实。
不得不说,大汉王朝的史官,工作相当“兢兢业业”,他们会详细记录下所有反常或者异常的气候与变化。
自刘邦定都长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关于这方面的记录就没断过。加上,当初在萧何抢救下来的史料中,有着秦代及更早期的记载。
一副灵活生动的关中气候变迁史仿佛展现在刘病已面前了。
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刘病已的眼睛,已经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正在渐渐寒冷起来。
《史记秦始皇本纪》出现了“秦始皇二十一年大雨雪,雪深二尺五吋”
更有严重的是:大汉的气候虽然变得比较暖和,但温度并非一直增加,孝武皇帝时代可能是气候从温暖期进入寒冷期的震荡期,刘病已逐渐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历史记录。如元光四年(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
元狩元年(前122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元鼎二年(前115年),“三月,大雨雪。”“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元封二年(前109年),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在过去的记载中,甚至已经出现了类似冬季无雪,六月飞雪的反常气候,在这个时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自然以为是上天震怒。
但来自后世的刘病已却清楚,这是典型的受到小冰河周期的影响。他清楚地知道中国从周到明清,曾经遭遇过四次小冰河时期。
西周中叶以后的后半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小冰河期,它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有多大,直接导致戎狄时时入侵,周王室无奈之下被迫东迁,乃至造成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
刘病已的前世开车来过西安,但他穿越而来到这两千多年前的时代,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后世的那个西安么?
此时的关中大地,遍地都是是竹林,还有悠闲吃着竹子、睡着懒觉的大熊猫,主要种的是稻米,当时人曾以关中有“竹箭之饶”,称之为“天下陆海之地”,甘泉宫里面甚至还有座竹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