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御花园。
四位顾命大臣,索尼久病在床,苏克萨哈被构陷,已被打发去守顺治的陵墓去了,朝中一时鳌拜一家独大,气焰熏天,每每见之,康熙如同芒刺在背。
如今鳌拜终于带着两万京营南下,随着小皇帝的心情,整个皇宫内似乎都充满了欢快的空气。
花园中有十几名满族少年正在练着“布库”,也就是比赛摔跤,不过他们一边摔一边也纳闷。
往日里皇帝不是很爱看他们摔跤的吗?喝彩打赏一样都不少,今儿却光顾着玩手上那杆枪,看都不朝他们看一眼。
一定是我们不够卖力气。
这么一想,场下的拼杀又激烈了几分。
“陛下,这‘布库’戏果然是训练勇士的良法,难怪常言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何绛竟然出现在皇宫里,而且还是侍立在康熙的身边。
“勇士再多,不过一枪一个,练这个,还不如练练放铳。”
另一边的索额图听了皇帝了话,赶紧跑过去下令,“停!呈横队队形,集合!”
这十几个人在一块也有颇长时间了,照着新军的训练方法也算操练得有模有样,至少在何绛看来,无论动作和整齐度,和他见过的明军精锐看起来都差不了多少了。
何绛笑眯眯地在小皇帝身边观摩,一边想着,“这还只是小皇帝的玩具,不知道伪清所谓的新军是什么模样,要是都跟这差不多,恐怕有些麻烦。”
操练了一会,又竖起靶子“噼噼啪啪”打了一通,玄烨也打起精神,亲自下场,拿起他那把雕龙画凤的“龙枪”亲自打了两发。
“陛下威武!”何绛还没看清皇帝打了几环,见到索额图他们跪下,自己也赶紧跟着一起拍马屁。
“平身吧!”十三岁的玄烨正是中二的年纪,哪怕早熟,也难免微有得色,“何卿,你在南边待过,朕这枪法,比那沐敬之何如?”
何绛盘算了一瞬,决定走心一点,跪下直谏,“陛下,恕臣直言,臣虽未曾随过明军出征,但南边报纸发达,明军所谓名将的勇武亦多见于报道,唯独没见过鼓吹沐忠亮军略的。”
“沐忠亮自缅甸千百人起家,能有这般气象,岂能不善军略,然则他却从未夸耀,可见他亦是认为,为人君者,不以夸耀武功为能。臣下之能皆乃陛下之功也,运筹帷幄,驱驾英才,方为正道。”
“大胆!”这两年皇帝老是跟这些汉人在一起,索额图老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见他冒犯圣颜,当即断喝。
“无妨,何卿说得有理,日后还当时时提醒朕才是。”玄烨倒是好脾气。
何绛满面感恩戴德,“谢陛下,是臣过分了,唯恐陛下沉迷此道,重蹈前朝正德之复辙,只要圣心清明,便是偶尔娱乐也无妨。”
“哈哈,朕何曾不清明,卿多虑了。”
君臣和谐的场景看得索额图满心腻歪,“油嘴滑舌的尼堪,两面三刀之徒。”
何绛心里其实波澜不惊,他早就琢磨出来,这小皇帝对沐忠亮的了解甚至比自己还多,偶尔从谈吐间似乎透着些推崇?
摸准了这把脉,何绛自然从茫茫多的天子门生中脱颖而出,得以常常伴驾左右。
何绛得以窜到这个位置,还真是机缘巧合。
清初的科举相对于明末南方的科举竞争而言,堪比VIP模式和地狱模式的区别,况且在1663年,满清就改了八股为策论,按照历史1668年才又改回八股,这也算是鳌拜主政干的为数不多的好事。
但这等好事让一些皓首穷经的老八股无所适从,却正合了生性跳脱的何绛的意,然而在梁佩的那个仆人和他接完头之后,他还是听话地写了篇中规中矩的文,得了个二甲。
何绛感觉不妙,戴梓也送来了司里申斥的口信,原话是这样的。
“你小子不是才高八斗么,留不了京你就自个从顺天爬回来吧,司里不会给你报销路费的。”
这下压力山大了,万一给发配到地方当个知县什么的,再一步步慢慢升回京城,恐怕鞑子早完蛋了,他还建哪门子功业?
到了殿试,他决定搏一把,一看题目,《周礼农工商诸政各有专官论》。
着啊,新学里还专门讲过这个,登时洋洋洒洒一大篇一气呵成,然后一脸骄傲地搁下笔坐那装逼,连皇帝从他背后飘过都没发觉。
待考罢,主考递上卷子,玄烨看也不看。
一般殿试的名次相比会试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肯定不在这头几份里,玄烨好好描述了一番,考官对这种标新立异的卷子自然深有印象,皇帝要看,只能忙不迭回去翻出来。
“天下事,败阀者敝,全备者精,泛骛者疏,专一者密……举周礼农政、工政、商政,而一一法之,复举周礼农政、工政、商政之外,而一一备之,毋悖古毋泥击古,因时制宜,仍不失全备专一之旨。吾国庶有豸乎!”
“通篇的观点似乎都很熟悉嘛,好像在哪看过?”
考官连忙答道,“陛下,此人狂悖,其言隐隐与伪朝暴政相合。”
“狂悖么?即便是敌人,憎其人,又岂能恶其余胥?如无可取之处,几年内南边焉能成此气象?留下他坐馆吧,既有新军,行伪朝一二善政亦无不妥。”
要说平时,皇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不吭声也就算了,但一听新政,考官作为士绅地主,自然急了,眼珠一转,便使坏道:
“但陛下,经臣查证,其乃是伪朝逃人,还曾为官,故而落于二甲偏后,也显陛下仁德,留在京中,怕有不妥……”
小皇帝不耐烦了:
“朕就不明白了,让你主考,又不是让你做厂卫番子,轮的着你来调查?你判卷难不成看的是家宅背景,不是文章?”
主考官当即汗如浆出,不敢言语。
于是何绛就此以吊车尾的成绩成了庶吉士,内阁供奉,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阶段性任务,混到了小皇帝身边。
成功的一方面是军情司伪造的消息的确天衣无缝,何绛一家的确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广州市面上的确充满了各种反动官员士绅横死失踪的传闻,包括何家;
另一方面,康熙已经不满足光从报纸上了解明朝了,从广州来,又曾围观,看起来又颇有见识的何绛自然成了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