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昼夜温差太大,白天晒得庞煖几乎晕厥,晚上温度骤降至零下,滴水成冰。
一周下来,庞煖谨慎都有些恍惚。
也不知道那个还没见面的摩洛哥公主怎么样了?
雇主死掉的话,自己就可以离开这个位面吧。毕竟,才来第二天,四大皇城全部沦陷,这种情况下,纵然是孙武再生,也回天无力。
菲斯、梅克内斯、马拉喀什、拉巴特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
温暖的红色皇城马拉喀什、充满霸气的白色皇城拉巴特、相对年轻的黑色皇城梅克内斯,最后抵达千回百转的蓝色皇城菲斯。
在摩洛哥王国就相当于后世天朝的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一样的存在。
庞煖对于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
难民队伍人数的持续增加,基本可以判断,摩洛哥王国的首都,白色皇城拉巴特已经沦陷。
要是在汉代、中世纪庞煖或许还能骑着【千里马】水君杀回去,来一个直取敌将首级。
可是,现在已经是十八世纪。
这个时代,是工业革命前夕,火枪与骑兵并存的时代。
18世纪对某些国家而言是骑兵的下坡路,对另一些国家而言则是骑兵的上升期。
但是,如果是认为在火枪已经开始普及的欧洲,骑兵开始走下坡路,那就会遭遇血的教训。
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骑兵和步兵比例经常达到1:2甚至1:1甚至干脆就是骑兵为主,这是欧洲史上骑兵比例最大的时期,几乎所有野战都要靠骑兵的冲击行动来奠定战局。
无论是著名的罗克鲁瓦战役还是不著名的迪讷战役。
至于世界范围的比较,重骑兵与轻骑兵常常执行不同的任务,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这里暂且按照经典分类,把所有以冲锋陷阵为主要职能的骑兵叫做重骑兵。
所有侦查、骚扰、警戒、巡逻等辅助功能的叫做轻骑兵。
综合来看,18世纪重骑兵素质排世界第一的当属这个世纪初期路易十四的法国骑兵,虽然已经放弃了甲胄,虽然法国马匹质量在西方不算好。
但是,他们的纪律、训练、战术、集体荣誉感都是最好的,他们表现出了与步兵配合时非常好的控制力、关键时刻横扫战场时目空一切的气势、以及法国贵族阶层令人难以置信的平均武艺水平。
东欧的波兰骑兵虽然名气大,但主要来自古典骑士小说的吹捧,从各个战场的表现来看,明显不如法国的现代骑兵专业。
波兰的旧骑士式骑兵的缺陷很多,最著名的翼骑兵有盲目冲锋然后被克里木鞑靼骑兵伏击包围的例子,有冲锋中彼此脱节然后被瑞典步骑兵吃掉的例子,有承受了土耳其西帕希骑兵的狂野进攻后几乎集体溃散的例子。
根据《鬼武神》手稿的记载。
庞煖可以清晰的看到,在面对土耳其人时,神罗帝国的骑兵包括从意大利雇佣来的胸甲骑兵在执行重骑兵任务时都比波兰骑兵表现的好。
而谁都知道神罗的骑兵是不可与法国同日而语的,所以法国第一应该没有争议。
路易十四的法国重骑兵,不穿盔甲、经常步行作战并且还在欧洲公认是第一的重骑兵,确实也做出了许多相当不俗的战绩。
这些骑兵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荣耀感,就像三个火枪手小说里一样豪勇,无论是野战时骑兵冲击还是攻城时带头爬墙,在欧洲都是传说级的。
世界的另一头,满洲铁骑在东亚大陆的战争中异常刚猛。
明史记载:“上年,我军专恃炮手。当兵冲突,未及再藏而贼骑已入阵中矣。贼之甲胄极其坚致,除非强弓,必不能贯穿於百步之外,若至薄近,势不可遏”。
女真野猪皮的骑兵这种程度放在西方世界也可一战,但仅仅这样就在西方论优秀却是不可能的。
波兰和土耳其的骑兵在面对纯火枪手时都是这样做的,瑞典和英国也同样。
这些国家的骑兵普遍都可以做到“未及再藏而贼骑已入阵中若至薄近,势不可遏”。
若是没长矛兵或工事的保护,火枪手本就无法面对现代骑兵的直接冲击。
考虑到西方的马匹更高大健壮,欧洲人在指挥体系和纪律养成方面更为科学有效,并且东亚骑兵在近距离作战时连手枪都没有,西方骑兵中堪称优秀者只可能做的比满洲人更好得多。
该时期的满洲铁骑,比起西方骑兵唯一的优点就是甲胄防御力的优秀。
西方现代骑兵为了高机动性和下马作战能力,放弃中世纪那种铁罐头式的盔甲。
轻骑兵就难说了,从蒙古到东欧再到北非到处都是优秀的轻骑兵,你很难比较匈牙利和马拉塔谁的轻骑兵更风骚。
重骑兵之所以能排出个第一是因为可以局限在欧洲内,所以能有直接或间接的战例比对,优秀轻骑兵是世界性的,许多连间接对比都没有,所以不可排。
唯一能确定的是,重骑兵荣获了第一名的法国,在轻骑兵方面是不值一提的,这一时期整个西欧都难找出好的轻骑兵,18世纪西欧的轻骑兵确实是衰落了。
匈牙利叛乱时,神罗帝国只能以正规胸甲骑兵对抗匈牙利的轻骑兵,有效果,但很不理想。骑兵方面总体上是吃亏的。
最后,如果不考虑整体战局,而只是YY或者比武竞技式的来一场单独的骑兵对决,那么轻骑兵最优势的一方才会是最终的胜者。
但真实的战争不是骑兵大竞技,在充满了城市,农庄,堡垒,军事工事的文明地区作战,步兵永远是核心力量,谁能更好的和步兵配合,谁能更好的保护步兵和对付步兵,谁就是更好的骑兵。
总之,现代骑兵已经和古代骑兵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兵种。
个人的武力素质很重要,但是,面对轰鸣的枪炮声,集体主义、荣誉感、纪律性才是现代骑兵的制胜法宝。
武艺在强大,就算能接子弹,难道还能接炮弹吗?
这和汉代那种个人武勇皆可以改变战局的骑兵时代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
白天吃干粮时候,总是有一群人围着庞煖,用饥渴的眼神看着这个神秘的东方魔术师,不断的变出甘冽的凉水和美味的大饼。
当然,庞煖吃起来口感很糟糕,狂烈的风尘根本不是从单一方向吹过来,而是从四面八方侵袭而来,庞煖一口吃下去,都是大量的砂砾。
庞煖一拳将一个愚蠢上来抢夺的柏柏尔人下巴打碎,围观人群一哄而散,只剩下一些孩子仍在驻扎,可怜巴巴的如同小宠物一样看着庞煖手中的食物。
庞煖在吃饱之后,会分给这些瘦弱的小孩一些面包和水。
夜晚的瑟瑟发抖。
叮!
系统给出提示。
一直存放在系统储物空间的蓝色鹅卵石,发出闪亮冰冷的蓝色光线。
这是平定黄金之乱,泅渡黄河,太史慈的爷爷赠送给庞煖的礼物。
号称是当年光武帝渡黄河,祖上先人用羊皮筏子将汉光武帝等一众人渡过湍急河流。
汉光帝用这枚巴蜀进贡的奇石作为报酬。
庞煖取出这枚【光武奇石】作为夜灯使用,白天再要放回体统空间时候,发现已经放不进去,只能和【水君】一起放在宠物坐骑一栏里面。
第二周开始,就有大量的难民死亡。
庞煖通过系统的贸易功能,购买了大量廉价的俄国黑面包,进行救济难民。
当然,系统那种奸商属性浓烈的贸易系统,一斤劣质俄国黑面包的价格,竟然比现实中法国巴黎的奶油小麦面包还要贵5%。
这些人大多是都是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
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长相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相似。
他们的祖先一支来自欧洲,一支来自撒哈拉。
柏柏尔人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民和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及半游牧民。这使得他们是北非最优质的轻骑兵兵源。
定居民主要种植小麦、大麦、黑麦、葡萄、豆类、蔬菜和油橄榄;游牧民主要饲养牛、羊、驴、马、骡和骆驼。传统手工业有制陶和编织等,能烧制各种储粮盛酒的大型容器,以及各种小巧玲珑的杯盘、灯盏、烛台等,编织各种地毯、帐幕以及褡裢等用品
柏柏尔人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柏柏尔人自称的称呼,而是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野蛮人)。
不过,庞煖对他们用柏柏尔人这个称呼,他们也不是很在意。
在北非有约1400至2500万说柏柏尔语的人。
他们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少数人群最东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纳法索。
借此机会,庞煖通过兵符,招募两百名士兵。
...................
经过两天在沙漠中疾行,庞煖一行人到达东方邻国,埃及。
埃及,现在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埃及行省。
也可以称为奥斯曼帝国的特别行省。
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
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他们建造了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
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隶制统一国家。
公元前525年属波斯帝国。
公元前30年开始被罗马统治。
公元640年遭阿拉伯入侵。
1517年成为奥斯曼帝国行省至今。
如今埃及的主体民族是阿拉伯人,而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古埃及人在不断的外族入侵中已经灭绝。
埃及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国。
是英国、法国在非洲的势力影响范围内,这两个欧洲大国在这里都有重要的商业、农业利益。
到达埃及境内,边境的骆驼骑兵连面度这数十万级别的难民束手无措,只能放任难民进入国境。
队伍行走10天,远处传来的湿润带着腥味的微风,整个人已经被沙漠和高温折磨的干瘪的庞煖,立刻打起精神。
【鬼武神的餐桌】,【鱼肝油·视力】,【自助餐·大局观】。
是大海!
视野范围内,庞煖看到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出现在眼前。
开罗!亚历山大港!
亚历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岸的一个港口,
也是埃及最重要的海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
尼罗河多支的、现已干枯的入海口位于亚历山大港东19千米处,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就在那里。亚历山大港现有约334万居民。其港口性质为湾颈河口、设有自由工业区。
历史上曾被马可波罗称为与中国泉州刺桐港齐名的世界第一大港。
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332年,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为当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在这里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为【救星】托勒密一世。
亚历山大成为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
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
但埃及的***教统治者在奠定了开罗为埃及的新首都后亚历山大港的地位不断下,特别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这里的经济地位日益下滑。
969年开罗建城。
1498年好望角航道的发现几乎完全打垮了它的经济。
随着自然变迁,向它提供尼罗河水的运河被封。虽然它依然是埃及的一个重要港口,许多从欧洲到奥斯曼帝国的人在此登陆,但直到19世纪对它的报道非常少。
一直到未来,苏伊士运河诞生,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