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见项羽心情颇为好转,亦是长舒一口气,紧接着说道:“还望将军撤去丫鬟奴仆,另外美酒佳肴赐与军中将士,以慰军心。”
周兰坐在一旁,对虞姬的举动颇为欣赏,遂承接道:“启禀将军,夫人所言极是,当紧衣缩食,得彭城民心才是。”
那些奴仆丫鬟素来知周兰得将军亲近,且虞姬都为其求情,自是不敢多说,仓促离开席间,不过片刻,殿上倒是清净了许多。
项羽见状,略显惭愧,只得对着周兰谢罪道:“汝所言是也,某日后自会遵从,绝不会有今日之事。”
“将军自知,末将深感荣幸!”周兰亦是和气道。
虞姬行事有大度,管理彭城后宫之务,项羽听从周兰建议,每日训练士卒,虽然懒散,总比整日笙箫好上许多。
现如今天下虽四分五裂,却无战火,会稽熊心为帝,深得人心,其性格和韩王广相似,能用贤人,但多谋不定,守城之主而已。
刘邦自定陶撤兵之后,便直接赶往会稽,熊心素知沛公仁德,亲自出城相迎,摆驾设宴,于楚王宫招待群臣。
项梁等楚国贵族前往边境御敌,致使得会稽老氏族居多,其中最得楚帝熊心信任的便是吴苪,落寞贵族,特来依附,为人仗义,喜结良人。
王宫内,楚帝为首,左右便是刘邦和吴苪,此时的熊心不过十四五岁,但面色成熟,颇知礼仪,若非范增提出聚民心之策,恐怕此人还在家乡放牛。
酒过三巡,熊心端着茶水说道:“朕未及弱冠之年,不能饮酒,故而以茶代酒,诸位爱卿莫要拘泥,可开怀畅饮。”
“沛公于边疆御敌,甚是辛苦,半载竟夺下齐赵魏千里之地,古人未能有继之者,将帅之才未免有些低了。”
刘邦闻言,心中恍惚,十几岁的孩子难道要封自己为王,这直接把自己拉到了项梁的对立面,活血楚帝就是这个意思,找人牵制项梁,而刘邦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楚帝终究是有些高看刘邦了,就目前来看,他还真不是项梁叔侄的对手,想到这里,刘邦当即起身行礼道:“陛下言过了,泗川郡等地皆是某与项籍的功劳,且千里之地,七分为项氏所得也。”
“臣不过是鄙陋之人,侥幸跟随丞相,赐兵数万,为楚攻城略地,亦是理所应当之事也。”
吴苪在旁,稍微抿口温酒,脸色微笑道:“将军有大才,帐内有萧何、樊哙、曹参、灌婴良将,又有审食其、吕臣、腾公良谋,莫要降低尊位,依照微臣来看,加以尊号,甚是妥当。
萧何在旁,慌忙起身说道:“启禀陛下,封王拜相也是国中大事,还望陛下三思,另外项羽功过他人,亦是需以王位加之,且吴大人跟随陛下左右,佐助三郡,民心归附,功不可没,亦当封王。”
两句话说的吴苪有些茫然,他不过是为了提拔刘邦与项梁叔侄对抗,未曾想却被萧何拉下水,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吴苪缓缓颔首。
“先生之言是也,沛公项籍功大,按照秦礼当为勇侯,臣勉为其难关内侯亦是有嫌。”
楚帝坐在首位,见他们互相推诿,便直接摆手道:“诸位爱卿莫要争议,朕觉得皆可封王,一项羽二刘邦三吴苪也,至于项老丞相,位尊不加爵位。”
众人都被楚帝的言语吓了一跳,刘邦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不足以封王,不敢妄加尊位!”
然而楚帝根本没有搭理他,反倒是命人将楚国地图呈了上来,两名宦官亲自将舆图展开在大殿之上。
“古人封王或以地,或以性,诸位爱卿觉得当若何?”楚帝颇为随意地说道。
刘邦略微向着吴苪使了一个眼色,而后慌忙行礼道:“臣如厕。”
“沛公身为将军,如此多事耶?速去速回。”楚帝无奈道,刘邦出去片刻,吴苪便以取酒为名,缓缓出殿。
刘邦此刻立在台阶前,脸色严肃,见吴苪出来,随即上前拉住其手道:“大人害我,不惜舍弃己身耶?”
吴苪哈哈大笑,“公若无他意,岂会离丞相而回会稽。”
气氛瞬间尴尬,刘邦并未辩解,而是认真道:“公知晓即可,然某此刻并非项籍叔侄两人的对手,回会稽只是观察形势罢了!而今倒好,竟被君推入深渊也!”
吴苪拍了拍其肩膀,“某与公携手并进也,今封公王,吾亦为王,若是赐项羽为王,则无疑惑也,公不必担忧。”
“吾等二人联名奏请陛下,加封项羽王号即可,某素听闻项羽为人性格孤傲,喜阿谀奉承,匹夫而已也。”
“王爵与他,定会欣然应允,吾等低而取其次,项梁叔侄有何疑惑之有?”
刘邦默然颔首,“不知以何尊位加之?”
“这个沛公就不用担心了,吾等以地为王,项籍小儿以性为王。”吴苪言罢直接向着殿内走去,顺便将酒壶拿了进去。
刘邦思索片刻,似乎并无不妥之处,现如今自己只是自称将军,若楚帝加封,也算是正名,待时项梁追问,引咎免冠即可。
想到这里,刘邦心中淡然了许多,随即向着殿内走去,而此刻的楚帝已经选好了郡县,见刘邦进来,随即摆手说道:“沛公当选何地?”
“全凭陛下安排。”刘邦很是恭敬地说道。
楚帝颔首,“现如今沛县萧条,汉中之地最为肥沃,沛公可先占灵壁之地,拜为汉王,待到汉中平定,可迁入汉中,然汉中王亦是可行,沛公何意?”
刘邦见状,沉吟道:“臣有忠心,不必言表,汉王即可。”话音未落,引得众人大笑,气氛稍显和洽。
楚帝颔首,“就如沛公所言,明日帛书印绶一并送归府上。”
“臣谢陛下!”
旁边的吴苪见状甚是欣喜,看来用沛公牵制项羽确实是不错的主意,虽然不敌,但自己助力一把,便可行大事,待到楚帝加冠,权贵一身也。
当日,吴苪也被拜为长沙王,仅仅是为了附和刘邦罢了,虽贵为长沙王,但不能回封地,不能置百官,基本算是有名无实,然对于吴苪来说,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