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第六百五十六节 最后二十四小时

第六百五十六节 最后二十四小时

    1874年三月二十九日,凌晨,皇太子睡梦中被叫醒。

    这种情况,肯定是出了大事。

    首相周英,携六部尚书,理藩院掌院,集体求见皇太子。

    事情是凌晨十分,德国大使正式向理藩院提出通告,德国将于明日午时,对英国宣战,要求中国履行同盟义务,与德国一道对英国宣战。

    李章铜先将情况上奏给丞相,丞相立刻召集各部尚书,一起求见皇太子,这种大事,必须内阁商讨,而且宣战之权,是属于皇帝的。目前皇太子监国,皇太子都未必说了能算,所以跟皇太子商议,之后在做定论。

    德国大使还在等待回复,很显然,他们还需要中国最后确认一下态度,如果李章铜回复说,中国不能履行义务了,德国人可能真的会调整方式,至少不会这么急于开战,等待英国对德国宣战,跟德国主动向英国宣战,政治意义是不一样的,先宣战者,总要背上一个挑起战争的罪名。如果英国主动向德国宣战,则更能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

    “还有什么需要议的吗?我们不是公开表态国,会遵守同盟义务!”

    皇太子听到情况后,颇有些惊讶,距离中的同盟关系结束,就只剩二十四小时了,本以为德国人不会开战了,没想到他们这时候通知说他们决定宣战,要求中国履行义务,并就此问题希望得到中国的明确回复。

    皇太子等这个消息等的望眼欲穿,态度十分明确。

    不过丞相还是很犹豫:“殿下。如今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德国人似乎打算不宣而战,这不和法理啊?”

    皇太子哼道:“合不合外交程序,那是德国人的问题,只要同盟在,我们就要守约。”

    周英又道:“此事是否要先请示一下陛下?”

    丞相显然不是一个想打仗的,尽管周英跟周观海一样,都是皇太子这几年提拔上来的太子党一系,但持重的文臣,都不太愿意打这种没道理的战争。

    皇太子道:“父皇定然是要奏明的。我会立刻启奏父皇。不过我想父皇绝不会允许背盟之事发生的。所以可以回复德国人,如果德国对英国宣战,我们会履行同盟义务。”

    周英也不再坚持,他毕竟是皇太子提拔的官员,不会跟皇太子一直唱反调。

    于是道:“那就请李掌院向德国大使传达我国的态度吧。议会那边怕是有些麻烦,天亮之后,我会找议长先商议一下。”

    皇太子道:“不要等天亮了,现在就到周观海家里去。赵尚书,你们拟定的作战方略,可能立刻施行?”

    兵部尚书是赵仁,是一个权贵子弟,不过也算是太子系,因为他是从小跟皇太子一起长大的,一起在皇宫里读书,他的名字虽然叫仁,可他却精通武略,跟乌拉尔的权贵子弟赵让一样,都是潮州赵家的子弟,父亲是开国郡公赵文。

    兄弟俩一个叫仁,一个叫让,本意是让他们有仁让之心,可由于兄弟俩竟然都高居尚书之位,而且都做了兵部尚书,坊间已经拿他们的名字起外号,称其为当仁不让。

    赵仁道:“回禀殿下。军事方略随时可以执行,若是对英开战,当以水战为主,陆战为辅。不过方略有三,其一仅我国进行动员,水战以地中海方向为突破,陆战以印度、美洲方向为突破,本土可不进行动员,以非洲公司、美洲公司兵力作战;其二,我国与属国一起动员,对欧则乌拉尔王国进行动员,对美则印加王国进行动员,水战则邀南非王国、希腊海军助战;其三,全力进行战争,动员本土、属国,朝鲜、越南、缅甸诸国之兵,邀日本、南非、希腊出兵助战。”

    皇太子道:“选第二方略吧。集中兵力,尽快拿下英属印度和北美。”

    简短的内阁会议很快结束,各司其职都行动起来。

    皇太子深吸一口气,然后让上书房直接向武当山发报,请示一下他那个老而不死,躲到武当山当神仙的父亲。

    与此同时,李章铜向德国大使递交了正式回函,表示会在德国宣战后的三天之内,履行同盟义务。

    之所以是三天,德国大使并没有询问原因,准备也需要时间不是。原因则是,宣战诏书需要皇帝同意,甚至需要皇帝签字。

    跟德国大使的会晤中,李章铜还是有一些疑惑:“贵国不做通牒,就这样直接对英国宣战吗?”

    德国大使苦笑道:“通牒不通牒,不就是一个程序吗。如今还有谁尊重外交程序呢?”

    李章铜叹道:“只是这样会让德国陷入不利的舆论形势下。”

    德国大使道:“在恶人掌握话语权的时代,我们无论怎么做,都会陷入不利的舆论中。英国跟我国并未交战,但却在对我国进行事实上的封锁,可英国推动的国际舆论,却一直在谴责我国。在英国率先做出敌对行为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尊重所谓的程序呢?”

    李章铜道:“还是希望贵国能够妥善处理这种问题,要是在出一个比利时事件,会很麻烦。”

    德国大使摇了摇头没有表示。

    中国本来是没有什么外交程序的讲究的,有的,只有一套虚头巴脑的儒家礼仪。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就没什么有意义的邦交行为了。连邦交行为都少见,就无法诞生出严格的现代外交程序来。

    但随着中国这些年变得强大,加上有讲礼仪的传统,开始重新塑造外交礼仪。尽管跟西方有些区别,可对不宣而战这种事情,还是讳莫如深。要脸的文人总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这也是为什么,皇太子想推动战争这么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名义。

    德国在比利时的做法,实在是太孟浪了,虽然取得了一些短暂的军事优势,可是没有宣战,只是在战前半个消失,通知比利时要过境,在西方,英国人将德国描绘成日耳曼蛮族,在中国,舆论则一直声讨德国是以强凌弱,是不义行为。

    如果德国在玩一次比利时方案,中国又跟德国站在一起,难保不让一些道德清高的文人抨击朝廷,这是李章铜担忧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考虑到比利时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合理,或许是给英国面子,德国对英国宣战之前,做了一些准备。29日清晨9时,德国驻英大使向英国政府提出要求,要求他们立刻解除对德国的封锁,不得阻拦德国商船和其他中立国商船进出德国港口,否则将被德国视作战争行为。

    德国大使要求英国在三个小时之内给出答复。

    德国人这样的宣称就有意思多了,明确表示是英国已经对德国有了战争行为,那德国随时宣战,都是自卫,不存在程序上的问题。

    12时,英国郑氏拒绝德国大使的要求,下午1时,德国大使向英国递交照会,宣布因英国拒绝停止对德国的敌对行为,德国跟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自动进入战争状态。

    此时距离德国大使对英国提出照会,不过过去了四个小时而已。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水平,其实英国人还无法做到将德国的态度,传递给在海上执行封锁任务的舰队。

    结果德国舰队提前出击,并在宣战之后,迅速攻击了几艘在北海巡航的英国巡洋舰,并且打沉了其中一艘。

    这几年的海军竞赛,让德国人装备了80艘铁甲舰,已经超过了法国海军主力舰,但跟英国相比还差的很远,因为同样等级的铁甲舰,英国人有200艘。

    所以德国海军的出击,在战术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连英吉利海峡都没敢进入,因为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万一被英国海军堵在海峡中,有可能全军覆没。

    可德国海军必须出击,这是应中国要求进行的行动,就算没有任何战果,德国也必须展现他们在北海的存在,让英国不得不在本土放置大量的舰队,这有助于中国水师在其他海域击败英国海军,取得制海权。这不仅仅是帮助中国,中国水师能否战胜英国海军,这关乎到这场战争德国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

    陆战跟法国的战斗,德国人并不担心,可他们对拥有海洋优势的英国,毫无办法。必须依靠中国人,只要中国摧毁,至少是压制了英国海军,英国对法国的支持也就无以为继了。不但英国无法从容的向法国派出陆军,甚至英国自己都无法从海外获得补给。这对如今连粮食都开始依靠进口的英国来说,是致命的。

    德国向英国宣战之后,英国还没向德国宣战,就爆出德国海军袭击了英国军舰的消息。而此时效率缓慢,程序复杂的英国内阁还在走宣战的程序。宣召文件才刚刚通过内阁草拟,交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手里。

    在得到文件之前,女王就收到了德国海军偷袭英国军舰的情报,不但马上签字,而且对国民提出呼吁,希望国民支持这场保卫伟大祖国的战争。

    之后英国正式宣布跟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可他们的海军并没有对德国海军进行反击,因为英国海军很清楚,德国海军不足为虑,战争需要担忧的是中国海军。英国这些年制定出了无数海军作战计划,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专门针对中国的。

    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宣战,让英国还无法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