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家玩的这些,此时的中国银行家们看都看不懂,等于是利用英国投资者的信用来为希腊人背书,允许英国人按揭购买债券,同时可以随时出手,等于是打造了一个次级贷市场,让英国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大幅度提升,得到了一个用很少资金炒作希腊债券的机会。
这种市场的风险是很大的,一旦希腊人没能独立,引起的连锁反应根本不是几十万英镑能够解决的,很可能造成英国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可英国金融家们永远比政府更聪明,政府官员的调控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赚取更高利润的理由而已,绕过这些壁垒的方式政府想都想不到。最终风险却是由整个市场来承担的,从这一点上来将,此时的英国金融家跟后世华尔街那些家伙是同出一脉。
失去了希腊金融业务的中国资本家,可没有放弃希腊的军火市场,在金融创新上,中国资本家是学生,但在生产领域中国资本可是行家里手。
加上掌握着运输渠道,大量战略物资输送到希腊人手里。
受这场战争的影响,英国经济迅速回暖,大量工厂开工生产军用物资,过剩的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这种不是以经济自行调整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比如要付出代价,代价就是不断攀升的英国国债规模。
中国国债规模则已经清零,周琅并不认为令债务是一种好的财政措施,但一个零债务的政府,在这个时代却是信用的保障,所以周琅乐意恢复国家财政健康。债务市场上,则是以各种特许权公司的债务作为支撑,比如美洲公司、南洋澳大利亚公司、非洲公司和欧洲公司,四大特许公司的债务规模都是千万级别的,折合成过去的银两,已经过亿。
政府融资行为的减少,伴随的是政府公共项目的收缩,维护运河、城墙等公共工程,依靠税收就足够了。周琅甚至为了节约政府开支,几年前把大运河都私有化了,以大运河为资产成立一家运河公司,由运河公司负责维护运河。
开始的时候,户部某些官员认为,这样会让运河年久失修,他们认为商人唯利是图,肯定会不顾运河的承载力,拼命增加航运密度,收取更多的通行费,然后减少维护投入,会让这条关乎数省生计的黄金水道过早死亡。
这种担心大概是传统的士大夫对商人阶层天生的不信任导致的,但周琅也不得不考虑,虽然西方人的私人运河公司,运行的很好,而且他们很在意维护,因为这就是他们的资产,长期运行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但周琅也想起后世许多承包国营企业后,过度开发,把昂贵的机器设备等资产用坏的例子,中外文化不同,是不是会有不同的结果?
打造一个低成本的小政府,是符合未来趋势的,大运河在政府手里,运营成本很高,交给民间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费,并且提高效率。为了防止陡然将运河交给民间办理,影响了战略性的交通运输能力,造成北方数省的物资短缺,周琅决定先在江南进行试行。
京杭大运河长江以南河段,从镇江到杭州,按照商业公司的模式,成立江南运河公司,许可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成立董事会管理。筹备阶段,就邀请了大量运河相关利益方入股,有在运河上跑船队积累了巨额资本的航运商,有在各地运河码头上做批发贸易的大豪商,也有盐商、茶商,还有江南的丝商等大商人。
招了100万两黄金商股后,让出资最多的股东组成董事会,然后按照欧洲公司等大型商业公司的模板,将权力交给董事会管理。
权力下放之后,政府就不管不顾,运营维护和收取费用,都让这个董事会来决定。至于是拦路设卡收通行费也好,沿途停靠收服务费也罢,总之政府不干涉。
由于大运河明清时期的繁盛,让许多人对这条运河寄予厚望,公司成立后,上市公开募股,市值一度上涨很快,从一开始的200万两最高时候涨到了1000万两黄金,很明显这个市值泡沫太大。
江浙一带靠海,自然河流也多,即便没有这条运河,也有取代的交通方式,不至于造成货物大面积积压。而且还要面对跟海运以及苏州河、黄浦江之类的自然河流竞争,运河也不是垄断经营,只能在商业许可的程度内收取费用,不至于收费过高造成物价大幅度上涨。
一开始,运河公司接连亏损,许多股东撤出,股价开始爆跌。从最高峰的1000万两下跌到了30万两,还无人问津。
最后是几家航运家族对运河进行了重组,他们认为运河股是有利可图的,问题出在管理方式上。这几家航运家族,并不是单纯在运河上谋生的,海运才是主业,这反而让他们看到了运河的价值。
运河早就无法取代海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了,但运河的补充作用很明显,如果可以跟海港沟通,将货物跟海港联运的话,一方面运河可以将内地的物产带到港口,另一方面则可以把港口的货物疏散到内地,这个作用是单纯的海运无法做到的。
这几家新兴的航运家族,还称不上豪门,江浙一带的海运起步晚,完全竞争不过闽浙地区的海商船队,他们以国内近海运输以及对日本、朝鲜贸易为主,在外洋贸易上完全站不住脚。
他们投资控股了运河之后,将运河跟码头连接在一起,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河运通行费用,一艘漕船从杭州到镇江的通行费从过去的100贯(1贯是一千文),降低到了10贯。
江南是富庶之地,生丝、茶叶等大宗商品都可以通过运河运输,货源本就不缺,通行费用降低之后,运输量激增,收益反而上涨了。股价开始上涨,但依然无法回复到1000万两的高位。因为只能保持不亏损,距离盈利还有很远的距离。
此时他们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授予他们在江南开凿新运河的权力,他们利用政府授予他们的开凿运河的特权,开辟新的运河网络,将运河跟大量自然河流贯通,丰富了运河的货物来源。渐渐的运河扭亏了。股价开似乎上涨,他们发行新的股票和债券,筹集更多的资金,并且向皇帝请求新的权力,他们又得到了港口的码头运营权。
一方面开辟了越来越密集的内地河运,一方面是掌控了沿海港口,河海联运的效率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丰厚。
他们还拓宽运河,引入了新式的蒸汽轮船和拖轮,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量,在铁路尚未普及的这段美好时光里,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断的在江南本就密集的水网之间,开辟新的运河,将自然河流连成了一个同意的网络。还在长江山建立了大量河港,不到十年,江南运河公司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江南水运的巨无霸,管理的运河超过3000公里,串联起来的河道则超过20000公里,几乎江南地区可通行的河道,都跟他们的运河连接在了一起。
覆盖整个江南腹地的河运网络,通过三条途径出海,一条是通向长江,从长江出海,一条是通过杭甬运河,经宁波这个海港出海,还有一条是通过南运河从上海出海,这些便捷的出海通道,加上日益增长的内地生产以及与外界的货物交换,运输越来越繁忙,运河公司的利润一直保持在高位。
江南运河的成功,江北的大运河迅速成了一块优良资产,开始有利益集团游说官府,将大运河私有化。周琅顺势而为,将大运河这个包袱彻底抛了出去,特许成立了一个江北运河公司,授予他们跟江南运河一样,拥有修建新运河和经营内河港口的权力。
有江南运河的成功经验,江北运河从一开始,就大量修建通往大海的运河出口通道,通往海州的运盐河被重新启用,除了在长江沿岸修建各个河港之外,还不断的疏通黄河(此时黄河从江苏北部入海),这样江北运河就天然有两条出海大河可以利用,一条长江,一条黄河。
商业公司的商业利益,跟黄河治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治河的思路从过去的有灾救灾,变成了常规化疏导,倒是一种进步。
看到这种情况,周琅索性将淮河流域那些因为黄河夺淮入海而淤积的无法通航的自然河道也交给运河公司,授权他们疏通后可以当作运河进行收费,运河公司疏通河道的积极性更高了。
假以时日,这种商业力量肯定可以大大改善江淮地区的河流状况,但新技术的出现,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铁路在张库大道上的成功运行,证明了铁路这种新的交通工具的长途运输能力和商业前景,连皇帝都亲自投资了铁路,皇家铁路公司好大的名头,瞬间就压到了持续了十年的运河热。
两家垄断性运河公司立刻携手起来,开始阻挠铁路的发展!
他们大肆散步铁路修建会破坏风水,会拆屋毁田,会冲撞祖坟等等,给铁路发展制造了很大的麻烦。
在周琅坚定不移的支持下,铁路公司第二条长途路线开始修建,这条路线将从沿海直接修通到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