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战争突然的爆发,整个凉州境内的人都人心惶惶的,再加上前段时间的蝗灾,接二连三的灾难之下,今年的中秋佳节已无人再提起。
就连在苏家庄内,所有人都投入到紧张的工地建设当中。有了赵婉儿的加入,张婉清身上的担子减少许多。
原本后勤一块全部是由她负责,可是她毕竟是初次接手,经验不足,许多地方做的不到位,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很晚才睡觉。
赵婉儿不同,自幼跟随父亲赵承文,耳熏目染之下,见识很广。再加上后来亲自接手了很多产业,对于人员管理一块更是经验丰富,许多在张婉清看来很复杂的事情,交到赵婉儿手上,瞬间简单很多。
进入八月之后,虽然灾情不断,还好没有下大雨,每天天气都很晴朗,这为苏家庄的工地建设提供不少便利。没有出现暴雨耽误施工情况,让苏子恒大为松了口气。
仅仅三五天时间,苏子恒发动苏府近五百号人,再加上雇佣的五百多号流民,一共一千多人投入紧张建设当中。最先完成的就是壕沟的挖掘工作,以及庄园围墙和角楼搭建工作。
现在就等工坊那边的水泥煅烧出来后,按照顺序给围墙抹上一层水泥,让围墙变的坚固结实。
……
……
工坊外面的空旷位置,石猛正率领着那一百名新招的护院进行操练。因为时间紧急,很多体能和战术方面的训练来不及,只能有选择和针对性的做训练。
苏子恒要求的是三点:第一是服从命令,不管上级下达什么命令,都要无条件服从;第二是加强思想建设,说白了就是洗脑;第三则是练习枪法,目前只有一招,直刺!
训练护院们无条件服从命令,是害怕他们面对敌人时,还没开打就转身跑了。那样的话,就算苏子恒有再多战胜敌人的办法,也没有人去执行。
所以,首先就要训练他们听话,凡是下了指令不去照做的,一律抽十鞭子。石猛的武功高强,自然知道用鞭子打人时,怎么把人打的很痛,又不会打伤了身体。
经过几天的训练,所有的护卫们都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石猛或者苏子恒命令下达下去之后,立刻就会照做,哪怕前面有水坑,也照跳不误。
当然了,那种明显让他们去送死的命令,苏子恒和石猛不会那么傻的去下。他们下的所有命令,都是在那群护院们可接受范围内。
毕竟现在招来的这批人训练时间还短,而且也没培养出来感情,无法做到让他们自愿牺牲地步。
苏子恒只要这群人敢拿起武器,面对敌人时不会害怕逃跑就行。至于敢不敢同敌人打战,敢不敢杀人?他一点都不担心。
真要打起来,苏子恒有很多办法保证率领他们一直胜利下去。只要打的赢敌人,哪怕是带着的是一群绵羊,苏子恒都能自信让他们变成狮子。
洗脑的话,也很很简单。现在没那么多时间给他们上思想政治课,就只需要给他们忆苦思甜就好了。每天三餐开饭时,都要大声说三遍“多谢老爷赏赐之恩”。凡是不说的,掌勺的一律不给打饭。
其实苏子恒这是在搞个人崇拜,他知道个人崇拜不好,可是在这种特殊时期,他也只能用这招让那些护院们变得更听话,更容易指挥。
至于说为什么训练他们用长枪,而且只练习“直刺”一招。那是因为暂时苏子恒只需要他们防守,而不需要进攻。
庄园围墙建好之后,他们只需要站在围墙的垛口处,将胆敢攻上来的敌人用长枪将他们刺死即可。
而且反复练习一招,形成身体本能反应后,哪怕面对敌人失神时,只需要听到有人指挥,喊“刺”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将手中长枪刺出去。
若是练习的招数多了,反而还要想到底用那招更好,对于初次上战场的新兵来说,就害怕的就是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反而比有选择要好很多。
为了让那群护院们更积极投入训练中,苏子恒还开展了奖惩制度。
凡是每天各项练习成绩最好的头十名,每餐会加一个鸡腿;十到二十名之间的每餐加一个鸡蛋;二十名到五十名的可以保证每餐吃饱饭。
同样,五十名之后的,到九十名之间的,饭量一律减少两成,训练量比别人加大两成;后十名的就只能吃个半饱,同时训练量加大三成,还要承受十鞭刑罚。
连续五次都排在最后十名,就会从护院队伍中被踢出去,再从庄子上招替补进来。
不得不说,最后这点才是最刺激护院们的地方。一个个都经历过吃饱饭,还经常能吃上肉的好日子,又怎么舍得被踢出去?
所以每天训练时,他们是在玩命的练。甚至晚上休息时,还有许多护院们偷偷练习“直刺”,就算长枪上交了,自己上山上砍一根竹子削成假枪也不放松练习。
他们的表现让苏子恒很欣慰,为了不让他们在加练时,出现体能更不上的情况,苏子恒吩咐厨师做饭时,在面饼里面加入了足量的蝗虫粉。
还请潘多拉用从外界带进入基地空间中的许多药材,配置出了强身健体药物。那些护院们才坚持服用了几天时间,体型就有了显著变化,看上去比以往更强壮,精气神也更好了许多。
苏子恒从赵婉儿的仓库内找出了很多硝制好的熟牛皮,让采儿交给基地空间内的那些蒙元人,制作成了皮甲,到时候也好给那些护院们提供一些保护。
……
……
苏子恒正在工坊里面,研究着从百科全书上面抄写下来关于黑火药制作方法,忽然听见刘思君从外面跑进来报告,“老爷,外面有两个道人求见。”
苏子恒头都没抬,一口回绝道:“不见,有什么事让管家处理,没看老爷我忙着吗。”
别看苏家庄招了三四十名工匠,但是里面没有一个对火药有研究的。就算苏子恒将他们全部拉过来研究,也没有一点作用,还不如杨伦对自己帮助大。
至少杨伦识字,苏子恒在白鹿书院和工坊内统一了度量衡之后,杨伦是学习和使用那些测量工具最快的几个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