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山争雄 > 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

第六百九十四章 天下震惊

    江都宫变,杨广被宇文化及等人诛杀,并且拥立杨浩为帝,给杨广起了谥号炀,是为隋炀帝。

    这个消息传开,各地诸侯、反王、绿林豪杰全都震惊了。

    虽然都知道大隋名存实亡,即将覆灭,但杨广只要活着一日,余威还在,隋朝廷就苟延残喘,没有真正灭亡,许多郡县,仍有固执的府兵郎将、县令、太守,坚持自己是隋朝臣子。

    因为大隋辉煌过,虽然突然江河日下,变得千疮百孔,但许多忠君爱国之士,并不会变节,还是会愚忠下去,要在动乱中,继续坚持自己,忠于朝廷。

    这些人听闻皇帝被宇文化及等人背叛斩杀,全都悲悯痛哭,大骂宇文化及这个以乱犯上的叛徒、奸臣。

    ………

    洛阳城。

    杨侗得知皇爷爷被弑,在朝堂当场痛哭流涕,许多大臣跟着嚎啕大哭,缅怀陛下。

    大多数人是跟风哭,谁哭的越惨,越证明自己的忠心和赤诚。

    一部分人是担忧,觉得杨广一死,大隋更撑不下去了,洛阳都瓦岗军包围,没有了外援,撑不了多久,今后何去何从,感到茫然,为自己的命运伤心落泪。

    只有少数老臣,是真心伤痛,忠君之心有些偏执,君臣礼节一套严格遵守,哀悼杨广,惋惜大隋。

    王世充得知杨广死去的消息后,心中狂喜,他不在害怕江都了,觉得自己吞并洛阳的时机接近成熟,所以从城外军营匆匆赶回城内,身带盔甲,来到大殿外,哭着进入,彰显他的忠诚。

    “陛下就这样被叛军害死,令人痛心,我王世充发誓,此生必杀宇文化及,为先帝报仇!”

    王世充的表态,顿时吸引了群臣的附和,都要剿灭宇文化及的叛军势力以谢罪。

    杨侗不懂带兵,而且军权被王世充逐渐霸占,此时听到杨广死讯,六神无主,就同意了王世充的建议。

    王世充积极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如近日就用力越王为帝,我们重开朝廷,镇压反叛!”

    群臣赞同,若是不登基,只怕军心涣散,不再为洛阳朝廷效力了。

    ………

    大兴城。

    李渊得知了杨广被杀的消息后,也是非常高兴,这个棘手的江都皇帝一死,他就不需要杨侑碍手碍脚了。

    李渊召集许多谋士,商讨废立之事,朝中留守的大臣,都认为大隋无药可救,杨广一死,等若隋亡,没必要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落人话柄了,不如直接改朝换代。

    于是,李渊派人游说杨侑,与其说劝,不如说胁迫,逼他禅位。

    禅让制是华夏统治者古老时期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最早发生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但都是美化而已,行夺权之实的。

    其实,近代学者、史学家做过细致考究,提出最早的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也是伪造的历史。

    历史长河中,并没有真正意义的禅让,那是后人美化圣贤的品节而已,一般都是上一位统治者年迈,大权已经被下一位继承者牢牢掌控,不得不过度退让。

    人性有自私性,谁不想把大权过度交给自己的孩子,把利益在自己的派系团体中延续?

    留在大兴城的谋士,窦贤、于筠、柳崇礼等人,纷纷为李渊献策,效仿杨坚,让杨侑禅让退位,然后李渊自己做皇帝,建立唐朝,改都名为长安。

    李渊欣然采纳,派礼部、鸿胪卿、太常卿等紧锣密鼓地操办,只等选好日子祭天禅位。

    ………

    金城。

    少帅府,白虎堂。

    罗昭云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点也不惊讶,早有预料,甚至他在其中还扮演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宫变提前了一年,因为整个历史进度,因为他的影响,整体都在提前。

    如今二十七八岁的罗昭云,留着少许短须,沉稳干练,正襟端坐,自有一副威严。

    堂内的文臣武将,得知这个消息后,却都大吃一惊,都以为这隋炀帝,至少还能活几年,想不到这么快就被宇文化及弑杀了。

    “陛下驾崩了,老臣惭愧啊——”屈突通第一个哭喊出来,宣泄一番胸中的闷气。

    由于堂内都是一些年轻人,没有受过杨广的提拔和重用,对他只有恶感,没有好感,所以,一点也不伤心,相反还有些幸灾乐祸,暗自庆幸,因为少帅曾许下誓言,只要杨广一天在江都做皇帝,他都不会有异心,更不会自立为王。

    可如今,誓言刚过半年,杨广就被杀了,难道都是天命预兆?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道:“少帅,陛下驾崩,各地诸侯肯定纷纷称帝,少帅也要及早做决定,起国名,立国号,建立新统,稳住西北局势”

    诸遂良跟着道:“长孙长史所言极是,陛下驾崩,群龙无首,那些亲王少不更事,主少国疑,不成气候,无法挽救大隋,这个时候,我西北要自保,必须摆脱隋朝廷的约束,寻求自立。”

    侯君集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少帅当机立断,尽早抉择!”

    这时候,于志宁、苏均、长孙安世、韦义节、郭孝恪等人,全都劝谏。

    这是一个大好时机,他们心知肚明,只要少帅在西北称帝,凭着这里的兵马和民心,决定能有大作为,他们便是从龙之功,日后都会成为开国功臣,这个诱惑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