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江山争雄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

第二百一十三章 印刷术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在这深秋季节,庭院徘徊,梧桐叶上,尽是萧萧雨滴。

    秋已经过,冬季到来,落叶纷纷,天地一片肃杀。

    罗昭云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这一日,他的清净之日终于打破,因为宫内来了圣旨,喧他入宫觐见了。

    他穿戴一身锦袍,眉清目秀,英伟挺拔,骑上了的卢马,前后跟着三十位武士,护送前往宫城,这些人,是他的亲卫。

    到了皇城前的广场,这些佩刀亲卫全部驻足,没有资格进入皇城了,连马都要留在外面。

    罗昭云下马之后,整理一下衣袍,给宫城守卫出示了腰牌,然后进入了皇城,在宫城的时候,有内侍太监等候,引领着他,进入宫苑,去往杨广所在的安仁殿。

    这不是皇帝办公的殿宇,而是平时休息、停歇、养心的大殿,隋炀帝把他叫到这里,自然有他的打算,不想让消息外泄。

    毕竟去办公场所,显得很重视,委托重任,公事公办。在安仁殿,倒是有怀柔、宠信的味道。

    “微臣叩见陛下!”罗昭云行宫廷君臣大礼。

    杨广看他气色恢复不错,没有大碍,微微点头,挥手道:“免礼起身,赐座!”

    这个时代的文臣武将,还保留着一种做臣子的尊严,没有像清朝大臣那样,一直跪着交谈,满清奴性太大了。

    罗昭云跪坐长方形的蒲团之上,不知隋炀帝召见他所为何事,只能默默等待对方提及。

    隋炀帝慢悠悠问:“罗成,你的伤势如何,不要紧了吧?”

    罗昭云道:“回陛下,臣的伤势,已复原七成,不影响行动了。”

    隋炀帝杨广点点头,客套一句之后,直奔主题道:“这些日子,你没有上早朝,养伤在家,无法知道朝廷诸多大事和政令颁布,其中一项,与你有关,就是科举考试制度,朕排开万难,推行下去,组建乡试、省试、会试、殿试等,但朕现在有一个难题,让儒学下移,推行到寒门,可不是说说就能办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寒门无钱,而书籍昂贵,民间没有那么多的藏书,让百姓们如何看到各种学问,这科举考试起来,寒门根本就出不了几个人才,这不是收效甚微吗?”

    罗昭云闻言,这才明白今日他传自己入宫,其实是有问题想让自己解决,自东晋永嘉之乱后,晋国王室南移,文化也如此,后来北魏、北周、北齐等建立,多是胡族统治,并不多看重儒学等,甚至还一度出现胡化、去汉化,直到大隋立国,杨坚等人,才恢复了汉姓,以前都是用胡姓,贵族都如此,可知民间文化的断层,更加厉害。

    这跟战乱密切相关外,还有就是书籍流传滞后,手抄、木简等,太费事了,阻碍了传播。

    罗昭云想到这些,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印刷术,可以解开这个困难,宋代的之所以发达,就跟印刷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关系,当百姓家都有不少书籍后,文化才真正到了草根阶层。

    “陛下不必担忧,臣想到了一个主意。”罗昭云拱手献策。

    “哦,什么主意?且说来听听。”杨广脸色一喜,关切地问。

    罗昭云回答:“先由朝廷确定科考书目和范围,作为官方教材,然后大量印刷书籍,降低书籍的成本,普及到寒门,这样一来,草根阶层的寒士,就能接触到才学,打破贵族的文化垄断,介时,人才势必如雨后春笋,将层出不穷。”

    杨广听他说得新颖,又不乏道理,连连点头,不过也有狐疑,询问:“什么是印书,目前大隋的书籍,可都是手抄?”

    罗昭云学过历史,也清楚印刷术的发展史,其实在中国古代,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只不过是小面积的印章,没有想到用于印书,直到唐代中期才出现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后期才普遍使用,到了北宋时代,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更大的进步。

    他微微一笑道:“陛下的玉玺、印章上,是否可以印字?”

    杨广闻言一愣,下意识地说:“那是当然。”

    罗昭云继续道:“如果陛下找工匠,在一块木板上刻满反体,刷上墨泥,然后把空白纸放上,就可以不断重复印刷了,一个木板,足可以印刷成千上万次,朝廷准备一冬,来年春天,就可以大批量印刷科考书籍,在京城、各州县限购出售,以家为单位,这样一来,我泱泱大隋,文化普及了民间,何愁人才不出?”

    “精彩!”隋炀帝一拍桌案,笑容夸张,龙颜大悦,这个方案,瞬间就解决了他心中的难题,而且,还是文化下移,还是一项利在春秋的大事啊,由他这个皇帝来推行,日后史书上都得有浓浓一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