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147章 德国航空

第147章 德国航空

    德国与法国的关系得到缓和后,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终于松了口气,将东部高度密集的部队疏散一部份驻守到西部沿海一带,以减轻东部经济落后带来的补充困难,并随时策应海外殖民地的需要。

    劳合·乔治的大英帝国一直与美国在表面上互相迎合,却暗里争斗不休。因为战争带来的消耗太大,帝国的触角不得不有所收缩,以免得不偿失。重创后的海军自从“柏林和约”得到德军部份舰船以后,形势有所好转,对亚洲西南部的控制很快进行了加强,而唯一头痛的问题就是许多益利悠关的地方与美国稍有重叠,使得两国之间时常产生嫌隙。乔治明白,英帝国已经失去了从前的光环,只得忍气吞声,强装笑脸,甚至一味给美国人充当跟班。

    埃里克·艾德里安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眼前的危机,立即电令海军元帅弗兰茨·希佩尔收回英吉利海峡战斗值班的所有舰船,他真担心那些老旧的战舰是否还能顺利地开回自己的港口。

    这几天总是阴雨连绵,埃里克的心情反而非常的好,他觉得这样的天气适合自己冷静地思考问题,就算是法国的老总理克里蒙梭一再指责德意志联邦单方撕毁“柏林和约”,他也没有生气。埃里克暗暗好笑,明明是你们首先放弃了和约,却把责任推给德国,真他妈的不是东西,有时候,他真想给克里蒙梭一记响亮的耳刮子,但埃里克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只能在心里骂骂,解解恶气就行可以了。好在全球英雄榜的座次还没的排定,英国和美国都只是在互相试探,德国可以在这个时候喘口气,放下“柏林和约”的重负进行经济和军事上的突破。

    古德里安接到最高元首的命令后,立即挑选精兵强将,除战斗指挥车和随军维修保障车外,组织了30辆全新的德III型坦克、两辆德IIIA型改进版坦克、10辆武装运兵车以及1000名轻装士兵的阵容,浩浩荡荡地开赴波兰华沙参加这次由德国主导、波兰参与的机步联合军事演习。工程部队快速搭水上建浮桥,机械化部队跨过奥得河和波兰西部沼泽地带,一路向东挺进。

    三天后,德、波两军在距华沙150公里以外的东北山区集结,古德里安迅速与波兹南等地指挥官进行演前会商,确定演习口号和对外名称。由于这次两国的军事演习打破了一战后世界两大阵营的禁忌,所以,此次军事演习只能以团结互助和访问交流为基础,突出两国的高度互信。

    波兰各州对这次军事演习高度重视,以东部集团军一个整编师的兵力参演,同时,国内军事主官亲自到场观摩指导。演习开始前,德、波两国军队混成后分为A、B两军各自做好战前预设阻拦区域,包括壕沟和反坦克桩、铁丝网等等,然后进行自由对抗,随着波兰观摩团军事主官的一声令下,A军坦克部队率先出击,向B军前方阵地开进,双方重火力地毯式覆盖,刹那间,双方阵地火光闪闪,硝烟弥漫,B军掩体倾刻遭到损毁,接着,A军轻步兵协同穿插,向B军阵地突击前进,B军在克服A军炮火重击的情况下,借助附近森林的掩护实行策略转移。就在A军奋勇前进时,B军重炮齐鸣,一颗颗炮弹呼啸而出,飞向A军轻步兵前进队伍,两军迅速展开救护的同时,升级重火力对抗。这时,B军坦克装甲车从无名沼泽前出,两军顿时犬牙交错,双方轻步兵进行短距对抗,近身肉搏。

    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在黑色的土地上快速奔驰,横冲直撞,隆隆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随着炮塔的转动,喷射出黄色的火焰,蔚为壮观,让人目不暇接。

    观摩席上,波兰军事主官和当地民众欣然欢呼,起立鼓掌。

    苏联方面在几天前得得知了德、波军事演习的消息,外交部长米勒事先就对苏联方进行了通报,并指出本次演习只是为了切磋和交流,并不针对波、苏之间的矛盾。同时,内阁总理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也致电苏联方面,对这次波兰军事演习进行了陈述,并声称德、苏两国有着广泛的利益悠关,不会因为小小的波、苏磨擦而改变德、苏两国目前良好的经贸合作和外交关系。

    黄金、外汇、以物易物是此时国际交易的主要贸易方式,德国之所以从美国进口原料的订单一直没有全部畅通,主要原因还是埃里克总统不愿意动用国内黄金储备和有限的外汇,而是按照中南美洲、南部欧洲的模式,以物易物。然而,美国已经开始创导国际交易货币以美元计算,并不打算长期与德国进行所谓的以物易物,这就给两国经贸带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尤其是美元汇率问题,说白了,就是德国听信了英国人的挑唆,对美国自编自导的贸易准则很大程度上不够放心。实际上,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咄咄逼人的态势确实给德国带来了压力,更何况德国能够拿出来进行资源交易的东西也并不多,让美国人开始感觉素然无味,毕竟美国人最想要的是国内就业率和大量的外汇储备,不光是充当德国人的消费者,而且,美国各州的情况各不相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赚钱是双方的事情,埃里克现在能在世界各地组织国内的生产需要的原料,所以,并不打算在一颗树上吊死。不久,世界各大媒体暴料一个重磅消息,德国总统夫人以埃里克集团牵头成立的德意志联邦航空公司,短短十几天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开始坐不住了。因为这个公司的诞生将预示着全球距离的缩短,也标志着德国对外贸易将可能出现新的机遇。

    德意志联邦航空以埃里克集团控股的方式融资了德国本土其他公司资金,并从容克飞机公司一口气购买了26架FW-D25-4民航客机,D25代表的含义就是25个乘位,是目前载客量最大的飞机。但是,初创的航空公司定价相当昂贵,平民阶层还无法消费,毕竟一张机票就得花费一个普通家庭半个月的开支,因此,只能算得上是高层、贵族、商贾人员的代步座驾。接下来,联邦航空公司将接轨其他国家,让人类从陆地和水上交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个开天劈地之举让世界为之一震,纷纷派员来德国了解行情。此时,联邦航空一开始就是与政府和国内各大企业合作运营,各地新建的民用机场也是国家与联邦航空各出一半,后者在后期运营中慢慢偿还一半的贷款,不但节约了起步资金,也为国内航空联网搭建了理想的平台。联邦航空公司的成立如果说带有浓重丝政府色彩,那么,接下来由贸易起家的汉莎同盟集资创建的汉莎航空,则成为了民营企业的代表,并有别于联邦航空的高端客户定位。他们在订单中取消了飞机上那些专供高官和富商使用的配套设备,节约了近一半的空间。充分发挥飞机的大容量后,拥有了35个旅客座位,节约了成本,降低了票价,也为公司初创站稳了脚跟。汉莎航空不打算与联邦航空公司竞争国际市场,暂时只为国内支线服务,起降距离短,速度快,因此不提供餐饮和酒水服务,这样,汉莎航空在国内中下层收入人群中赢得了广阔的低端客流市场。

    作为对美国傲视群雄做法的回应,埃里克的这一举措的确非常高明,既然屈身找你要不到东西,不如让你回过头来主动找我。

    因为洛林危机、特兰西瓦尼亚战争、德奥同盟、英德海上联合、德法和解等一系列大动作让柏林几乎成为了全世界政治、军事、外交的焦点,往返德国各地的外国宾客无不尝到了航空客运带来的好处。方便、快捷、安全,同时也比陆地和水上交通新奇了许多,人们在办事效率大大提高的时候,也在把快乐和感受传递给了全世界。很多国外友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都会津津乐道,大谈特谈,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快速融入这个国际大通道,并从各个领域向德国靠拢,因为此时拥有这个综合技术水平的还仅仅只有德国。

    科技催生经济发展,也能让一个民为之族骄傲和自豪,埃里克永不停歇的前进脚步让美国感到了压力,也让英国和法国尝到了酸涩的味道。全球向德国看齐的同时,许多国家也纷纷上马,开始提出开发项目,组建研发团队,希望能尽快设计出本国的客运飞机,争抢国际航空客运领域这块巨大蛋糕。但是,这样的项目需要整合的资源实在太多、太广,此时科技并不发达的世界各国,想在大飞机研发上从零起步,几乎是摸黑赶路,瞎胡闹。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他们才明白,高科技人才、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国家政策的支持、足够的经费、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等,哪一环都必不可少,非常重要,如果这些条件不俱备,就不可能达到德国现有的水准。

    各国基本上都面昨同样的问题,缺乏可以有效整合国家资源的机构或者是代理人,企业之间难以自发搭配良好的合作伙伴,不但极大地消费了信誉,也浪费了时间和资金。当然,国情不一样,效益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有的国家在失败中找到了解决的途径,而大多数国家则选择了放弃。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大家都应该像德国一样,从教育开始抓起。

    高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尤其是循序渐进的教育,从最初的启萌到高等教育,环环相扣。教育是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需要有国家做为坚强的后盾;而光有了人才还不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也是广集人才的基础,这一方面更需要国家的统筹,然后将科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结出像德国这样的丰硕成果。

    相比之下,奥斯曼帝国做出了明智之举,他们干脆放弃了自己的研发计划,驻德大使在苏丹的指令下直接拜见了德国总理施特雷泽曼,希望能够直接从德国购买FW-D25-4客机,以期在开通国际航线前首先搭建好本国国内的支线客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