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公子悠哉悠哉 > 第四十二章: 乱变

第四十二章: 乱变

    面对越渐不好的局势,陈华显然有些慌乱了,他选择了以往作为布政使时使用过的方法,也是官员们常常暗地里用的方式,以官压民。

    火烧文馆,阻止士子上表万民书;关押闹民,威慑闹事灾民。陈华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明天的粮食上面了,只要太子拨调的这批粮食到了,那么一切问题还有补救的机会。

    城外河堤,陈华又是张望了一天,然而河道上却依然没有任何官船到来。

    陈华也派人去打探押送粮食的官船,然而今日才出发的探子,怎么会传回来消息呢?

    强行压制民意,最终只会令民意积蓄成更加猛烈的祸乱,更何况在庐州府城里,还有陈王燕捷的人,在暗地里煽风点火。

    又过了三日,陈华越发有些憔悴了。

    漕运,也就是利用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是当时常用的一种运输方式。

    京都到庐州府的运粮水路,是从京师户部粮库出发,借助京杭大运河,到达徐州,然后东下经过淮安府,转向西南过凤阳府,之后便到了庐州府,快则两日,慢则三日。

    然而到了今日粮食却依旧不见踪影,探查的探子也没有任何音信传回来,看来多半是被陈王的人扣押了。

    ……

    “贪官贪粮!不给活路!”

    不知怎么的,一股有组织的灾民涌现在庐州城里,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朝着知府衙门走了过去,沿路上不时有一些怀有同感的灾民加了进去。

    短短半响,竟然凑起了七八百人。

    这些闹民将知府衙门团团围住,领头的人领声叫着:“贪官贪粮!百姓没有活路,希望知府大人惩治贪官,发放粮食!”

    碍于聚众闹事的人太多,衙役们即使手里握着长刀,也不敢走出衙门,一无往日欺压良民的威风。

    叫嚷了多时,庐州知府宋大人这才慢悠悠的走了出来,倒不是他不重视,实在是被这阵势吓到了。想不到那些平日里见到当官的就吓得低头的平民百姓,发起怒来也是这般可怕。

    宋知府觉得,若是处理不好民愤,估计这群家伙就会冲破衙门,到时候先不说自己生死,就是自己的官名恐怕也臭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升迁了。呵,生死面前,倒是只关心自己的官职。

    “各位百姓有所不知,朝廷派来赈灾的钦差论起品阶乃是本府上官,尔等都知道本府是极为爱护子民的,怎会贪墨灾粮?诸位不如先回去,给本府一些时日筹措粮食如何啊?”

    宋知府满脸堆笑,几乎是用央求的语气。然而愤怒的灾民可不管这些,他们只想要粮食,要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粮食而不是官员的虚假允诺。

    好在宋知府的态度不错,倒是给了闹事灾民们商谈的希望,毕竟他们也不是真的要造反什么的。

    然而,就在两方准备好好商谈的时候,陈华带着一千兵马浩浩荡荡的围了过来。

    这是陈华听闻城中灾民作乱之后,从附近的卫所调来的兵马。

    卫所的指挥使卖陈华身后太子一个面子,派了一位统领一千多兵马的千户随着陈华平乱。

    带着一千兵马,陈华丝毫不给宋知府说话的机会,直接下令千户将所有闹事百姓驱逐逮捕。

    官兵刀甲威武,人数也比闹民多,自然也不畏惧,当下便刀枪霍霍朝着闹民冲去,而闹民有胆小的,自然是抱头鼠窜,也有心中愤怒不甘的,抡起铁锄迎了上去,誓要发泄心中冤屈。

    一时间,整个庐州城,乱了。

    百姓哭爹喊娘,街道门户紧闭,官兵闹民打成一团。被自家衙役守着回到衙门的宋知府,顿时欲哭无泪。

    衙门里的另一位,也就是陈华,面色阴冷的盯着门口,此刻他心绪如麻:“灾民闹事,而太子殿下调拨的粮食却迟迟未到,我该如何是好?”

    暮然间,陈华心中一横,“镇压这次的闹乱之后,我便将卖粮的粮商抓起来,斩首示众,如此便可以平息民愤,又能多撑几日,我相信太子殿下的粮食一定会到的!”

    残阳西下,昔日热闹的庐州府今日格外冷清,街头上犹有未擦干的血迹,在无声的倾诉着这里发生过什么。

    紧门闭户的百姓家中,不时传出阵阵哭声,是在为她们死去的丈夫,抓走的亲人哭泣。

    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都朝堂之上,太子燕瑞还在自信满满的当着众大臣面前向老皇帝夸赞陈华,朝上大臣们有不少人附声应和,只有太子对面的陈王燕捷,在心中冷笑。

    庐州卫

    在庐州卫所的门口,一位青衣书生淡然伫立在门口,他正在等待通传,他将要见到的,是总管庐州府兵马的卫指挥使。

    不久后,通报的兵丁面带笑意,恭敬的请书生进去,因为自家指挥使在看到书生的拜帖之后,很是慎重。

    书生漫步进入大堂,见到指挥使之后,拱手见礼道:“在下南郭嘉尔……”

    …(科普:大恒地方兵制类似明朝,采用卫所制,一卫5600人,最高长官是卫指挥使,一般设在州府,下面统御五个千户。注意,这只是州府范围,一省的军事归于都指挥使司管理,一国的军事归于五军都督府管理。)…

    刚刚镇压完庐州府民乱的千户大人,奉陈华命令,带领着兵马驻扎在庐州城外,以防备再生变故。

    然而当晚,这位千户大人便收到指挥使的一封密信,随后便带着一标百人兵马,隐秘的朝着城中府衙走去。

    因为民乱的影响,陈华不再居住于客栈,而是搬到了府衙,算是夺过了宋知府的权柄,处理州府事宜。

    夜半三更,正是酣睡的时候,然而陈华还在书房里秉烛独坐,他正在桌案上拟写奏折以及给太子的密信。

    突然间,领着百位兵丁的千户破门而入,将刀架在了陈华的脖子上。

    白天还在奉命帮助陈华,到了晚上却兵戈相向,对于这位千户大人,陈华是又惊又疑,“刘千户,你这是所谓何意?”

    刘千户面露无奈,“还请陈大人谅解,在下不过也是奉命行事。”

    “奉命?你家指挥使不是说了吗,一切事宜听候本官差遣,而今你却刀兵相对,你是奉了谁的令?”

    刘千户苦笑道:“自然也是奉了指挥使大人的命令,陈大人你是读书人,自然也晓得什么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形势变了。”

    “变了?”座椅上的陈华,陡然间面如死灰,喃喃自语道:“是陈王打算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