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1658残明血歌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吴三桂痛定思痛

第二百一十六章 吴三桂痛定思痛

    吴三桂确实挨揍了,恍若嗨到高潮时的雷霆一击,被揍的头破血流,灰心丧气。

    在与李柘达成和平协议的两年间,吴三桂意气风发,亲率大军征讨缅甸,将孟养、孟密、木邦等地,沿着第一次进缅甸的路线,占据了都城阿瓦。

    什么叛乱的缅甸王、不服从的大臣,地主等等,一律成了过往。

    吴三桂甚至打着为死于咒水之难的明朝大臣报仇的名义,将缅甸有数的家族全数夷平,只留下了汉人。

    是的,缅甸的军队不堪一击,但是,打下来容易,治理却难。

    流窜各地的缅甸反抗军不知道从哪里找了一个傀儡冒充缅甸国王,在丛林里钻来钻去,不断袭击守军与粮道。

    吴三桂被逼的没有办法,模仿满清八旗制度与入关政策,将已经打下来的缅甸改为南渡省,孟养省与蒲甘省,汉人为正籍,侨人为副籍,土人为奴籍,以“抬籍”为赏赐,以土地、财宝、奴隶等为诱饵,将投诚的缅甸当地守军划分为缅甸八旗,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以土兵攻土兵,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规模的反抗势力基本消灭,只剩下零零碎碎、小打小闹的几股,已经不成气候。

    缅甸八旗已经扩充到了6万人,凭着麾下汉军以及缅甸八旗这一势力,吴三桂一直打到了海边,甚至向东进了八百大甸,向西攻进了天竺,占据了好大一块地盘。

    别的不说,跟随吴三桂南下的将领,谁不是争得盆满钵满?

    这地方虽然水土与云南大异,一年四季热的不行,但是耐不住遗留的财宝多啊。

    吴三桂甚至派人与李柘再次联络,获得了采买军械的特权,周军换装下来的旧式火枪,甚至火炮,卖了两个镇的规模。

    只是,在海边,接触到西夷炮舰之后,吴三桂挨揍了。

    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有骑兵,有象兵,有枪兵,陆上该有的兵种几乎都有,但是就是没有能够在海上与西夷抗衡的水师。

    炮舰一开,鬼神辟易。

    一个好好的,在八百大甸能以一打三的缅甸八旗,硬碰西夷的第一场,就被炮火覆盖,损失了上千人。

    吴三桂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向后退军,让出了距离海边30里的地域。

    西夷上岸,他倒是不畏,只是这炮舰……

    吴三桂出身于骑兵世家,纵横陆上,几乎没打过水战和海战,这时候去哪儿淘换水师舰队来呢?

    缅甸本来有的船,只能在内河航行,还是老船,一出海就瞎眼了。

    最后,吴三桂只能将目光转移到南洋做生意的周王府商船队上来,甚至打起了南洋舰队的主意。

    夏国相重新被委派为特使,以送年礼恭贺的名义,带了大批宝物,赶赴南京。

    海上是不敢走了,只能顺着陆路,向北到云南,广西,广东,坐海船前往。

    到南京的时候,正好赶上承明二年二月的第一次大朝会。

    大朝会一月都没有几次,李柘想起来了才会开,平时都是和内阁、帅府开小会。

    不得不说,夏国相很是幸运。

    大朝会上露脸,尤其是吴三桂特意派来的特使,无疑证实了大周蓬勃向上的朝气、愈发稳固的地位、以及席卷天下的实力。

    昔日老冤家,今日和平鸽,想想都爽。

    尤其是曾经被吴三桂追的到处逃亡的前明官员。

    大朝会是欢快的,是和睦的,夏国相也很识相,只是以吴三桂的名义,送了一些宝物作为年礼。

    这时候也不害怕满清知道了,知道了又能怎么地,隔着大周的势力范围,还能隔山打牛、调过来打他们不成?

    “不知道吴兄,打到哪里了?”

    李柘习惯性的寒暄,吴三桂在缅甸的动作过于频繁,大周的情报没有国内更新的那么快。

    “回殿下,平西藩已拿下原来的整个缅甸,半个八百大甸,部分天竺地方,雄兵30万,地方安靖,愿意和大周继续和平协议,互不侵犯。”

    夏国相不知道大周究竟了解到什么程度,大部分实话实说,只是在兵力上做了一些修饰。

    “哦?吴兄如此强盛,可喜可贺,天竺是个好地方啊,人美马好,物阜民丰。”

    李柘感叹了一句,朝会上也是一片轰动。

    没想到吴三桂进展如此之快,也没想到殿下会对天竺如此推崇。

    想当年大明灭交趾,打下来容易,治理困难的要死,仅仅50多年,就不得不退出,弃了安南。

    不过,吴三桂在缅甸的做法,众人也有所耳闻,不支持,不反对。

    大周的前身,与缅甸,可是有深仇大恨的。

    这才几年,永历皇帝旧事依旧历历在目,于是,也没人说这个政策一个不字。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听闻吴兄被西夷打了?”

    李柘阻止了夏时勉的代劳,还是亲自问话。

    有些事情,只能李柘亲自来问合适,要是内阁来问,是称呼吴三桂呢,还是平西王,还是吴总兵?

    哪一个都不合适。

    叫吴三桂、吴总兵,夏国相肯定不乐意,叫平西王,内阁的人还不乐意呢。

    私下里怎么叫都行,大朝会上出了岔子,可就真是打脸了。

    “殿下耳聪目明,圣光烛照,西夷炮舰确实威力不凡,我部吃了点小亏。我家王爷想在大周定些海船,不知道是否允准?”

    夏国相倒是不怕这事儿传出去,毕竟吴军不传,西夷也会传,周王府商船队几乎遍布南洋,知道点这个消息,不是什么问题。

    与其躲躲藏藏,还不如直截了当。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我就是来买船的,你就说卖不卖吧。

    “哦?这个倒是不成问题,买卖嘛,有人花钱来买,自然可以。只是,一般的海船,可没有什么火炮。”

    在得知吴三桂挨揍的第一瞬间,李柘就为自家的武装商船队中的老舰找到了出路,那就是塞给吴三桂。

    他不是没有水师吗,没有炮舰吗?

    我们有,有很多,只要你有钱,给你一支完整的舰队都行。

    虽然老了点,但是还很有战斗力的。

    至于自家商船队怎么办?这不是已经下订单造新船了吗?

    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内阁、帅府、王府商船队迅速达成了一致,一定要把南洋舰队最早的5艘西式炮舰、武装商船队中濒临淘汰的百艘船只,底价300万两,卖给吴三桂。

    至于卖给他们之后怎么开,怎么用,可以继续交学费呀,包教包会,反正教完了能将舰队开回去就是。

    “殿下,可否……”

    夏国相话说半截,就被夏时勉拦住了,“先这样,细节下去聊,下去聊。”

    总不能让李柘自己在大朝会上,与夏国相谈这种事情吧。

    虽然都是老夏家的人,吴三桂也是着急用,但这么大笔的买卖,不谈个十天半个月的,根本达不成一致。

    郎有情妾有意,那也得有钱才行。

    更何况,大周现在收的是银两,出得是银元。

    大宗交易,只用银元结算。

    夏国相看向本家,苦笑一番,退了下去。

    他感觉自从被派来当特使,自己身上的大将气息越来越淡,反倒更像一个锱铢必较的文官了。

    只是,这种事情,别人来吴三桂不放心,只能辛苦他这样一个女婿。

    “只是不知道,周军能卖给我们多少船?”

    夏国相暗暗思索,计算着临行前吴三桂给的钱,能换回多少支持。

    至于吴三桂天马行空,想到的“租用南洋舰队打出一片天”的方案,夏国相只能对自己反复洗脑,试试看。

    “万一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