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之战进行的有些快,快到李柘刚刚收到请示,为防止不测,派出第三镇支援,没几天,就收到了战后的通报。
第二镇加上亲军协战果丰硕,接连拿下南安、南康、信丰、崇义,直逼赣州城。
清军龟缩城内,加紧防守,与平南军暂时形成了对峙。
只是损伤也太过惨重了,第二镇战损过半,就算伤员恢复,距离满编,也要再补充5000人才行。
尤其是冲击黄泥岗大营的那一队亲卫,视死如归,用粉身碎骨,炸掉了清军的胆气,为兵不血刃拿下四城,奠定了基础。
李柘挥毫写下“黄泥岗血战四十烈士”,派人送往第二镇,在黄泥岗单独立碑。
李柘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曹振业的这次行动,单看战果、看双方人数比、看俘虏人数,都能称一句以少胜多的大胜。
只是,这战前情报不准,连对方援军来了多少人都没有摸清楚,就一鼓作气、英勇无畏地杀了过去,实在是鲁莽至极。
炮火齐鸣,扭转战局的事情,他也知道了,若是他在,面对即将崩溃的战场,说不定也会用这么一手。
当初英德守城,城墙失守那一刻,他也是这么干的。
只是,这场仗打下来,协统以下的战功作数,这协统以上、一起做出出击决定的,就只能摁下来,再磨一磨了。
至于接下来,接下来能怎么办,清军吃了亏,能不报复回来吗?
平南军进了江西,愿意放弃血战成果、退回南雄吗?
很明显,都不愿意。
既然如此,只能改变原定计划,继续增兵。
“特么的”
李柘骂了一句,将军报甩在一旁,趴在地图前思考调哪里的兵合适。
福建第一镇肯定不行,广东只剩下亲军镇、打残的第二镇,也不行,那就只有广西了。
原定主动攻击湖南的计划取消,改为防御,第八镇调往桂林府,接替第四镇防务,负责浔州、桂林、柳州防务;第四镇调往江西支援,宜章防务交还给第二镇。
原先在南宁的第六镇,防务范围更改为南宁、太平、思恩;隆安防务交由第五镇协防。
江西既然有了地盘,就地铺开政策、募兵,以徐九亨亲军协为基础,新设第九镇,慢慢满编。
如此一来,江西赣州方向,增加了两个主力镇3万人,一个新军镇暂时够用。
至于之后,再看吧。
钱粮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南洋水师月月去筹粮,打击走私,也禁不住这样花啊。
拟定了基本方向,李柘派人将条子送到了军帅府,参谋、新军、情报、纠察等自会细化,正式命令很快就会发出去。
既然新建了第九镇,至少得配备一个统制,一个副统制,三个协统,除了徐九亨,还需要数员大将。
统制人选,原本考虑的是第二镇副统制陈永舜、亲军协徐九亨,可惜,陈永舜打光了基本盘,还是撺掇冒进的第一人,徐九亨也赞同冒进炸城,暂时不能考虑了。
这不,云南的人该到了,正好安排。
…………
与吴子圣等人的会谈,很是祥和。
吴子圣、杨武、包括许名臣等,都十分客气,久仰久仰的车轱辘话说了一大堆,最后被李柘安排先到广州城内外逛三天,真实地看看平南军究竟怎么样,再谈其他。
亲军镇、水师总镇、军械署、造船厂、火炮厂、军事学堂、政务学堂,甚至乘船出海逛了一圈。
广州城的繁华,令人唏嘘。
都是在云南的深山老林、偏远县城钻了好几年的人,如今真切地看到平南军的治理能力,军事能力,才真正放下心来,真正决心投靠平南军。
开玩笑,如今天下,若想抗清,谁有平南军威势大?
三日后,刘泌、胡显被吏部司召唤走,考核去了,他俩内定了知府职位,政务学堂的历练,考核,是必须的环节。
那仑、那焘、沐忠亮是土官,同样进了政务学堂,填鸭式速成,熟悉平南军政策和治理要点;提供云南土司情况,以备垂询。
吴子圣、杨武、许名臣、高应凤、孙应科等则被召唤到了王府,连城璧、郭之奇、夏时勉、李勋以及军帅府各司长也在。
问起云南局势,吴子圣、杨武面色不虞,好半天才开口:
“不是兄弟们心智不坚定,只是陛下走的太快,晋王也不再出面主持大局,各部各自分散,坚持了一年多,是在是坚持不住了。”
“滇西北贫瘠,土司众多,怎么可能供养起数万打了败仗的明军。光是土司的袭扰,就防不胜防。”
“平南军的消息虽然到的也早,可是路途遥远,有信的,有不信的,平南军是什么来头,好多人都说不清楚,信不信就看个人了。”
“去年,叙国公马惟兴、汉阳王马进忠之子马自德、公安伯李如碧、宜川伯高启隆等本来已经撤到滇西北鹤庆、剑川、丽江等地,却面对吴三桂偏师万人追击,抵挡不住,兵马仅剩四五千人,加上与主力联络不上,对前途心生绝望,已经先后向满清投降。”
“除此之外,岐山侯王会、总兵杨成、赵武、史文、邓望功等率众四千一百余人,杨武伯廖鱼领兵六百人,东阁大学士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侍郎万年策等也已投顺满清。”
吴子圣接着说道:
“这在云南,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消息。清军发现一处明军营地,就会拿这些人的例子来劝降,甚至还有降将亲自来劝。”
“只有淮国公马宝与我有旧,暂时劝住了,我等此次前来投靠,也是试探。临来广州之前,已派人回禀,相信会有好结果。”
“好事,好事!久闻淮国公大名,勇猛善战,若能加入平南军,必不相负。”
李柘大喜,不顾威仪,抚掌叫好。
连城璧、郭之奇、夏时勉对视,面露苦笑,云南的新建镇,还是躲不开啊……
吴子圣好安排,马宝呢,一个淮国公,连吴三桂都要亲自招降的人物,来了平南军,至少得一镇统制起步。
杨武补充了几句,他是在高文贵死后才收拢到的兵马,消息和吴子圣略有不同:
“据我所知,咸阳侯祁三升、孟津伯魏勇之子魏君重、总兵王有功等还在坚持,兵马约有近8000人,马1300余匹。临来之前,我也派人前去说服。”
“不错,大明忠贞勇士如此,何愁抗清大业不成!”
众人纷纷附和。
许名臣、高应凤也说起了元江府之战,还有晋王的情况。
“晋王所部驻军孟艮,却遭到当地土司的堵截,还在平定地方。原本的支援,有晋王一路,可最终还是没有能来。”
“晋王不是在永昌府吗?怎么跑孟艮去了,再往南,可就是缅甸了。”
李勋看了眼地图,追问。
“谁说不是呢,晋王和巩昌王现在一心就想着迎回天子,可是打不能打,走不能走,活生生被土司拖住了,迟早要完。”
说起晋王,云南来的各部将军,都有很多槽要吐。
终归到底一个原因:晋王殿下一点也没有昔日“两蹶名王”的意气风发了。
“廉颇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