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武英雄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耻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亡秦雪耻

    楚王雄踞至尊之为,近三十年。他何曾想过自己晚年,会被囚禁秦国。此刻的楚王,早已经没有一国之君的威严,不过是白发苍苍、垂垂老矣的一位老人罢了。

    忽然,章台殿门被人推开,楚王误以为是秦人又来说服他割让黔中郡、巫两郡。

    楚王背对着来者,冷声道:“你们不必多费口舌,寡人是不会割让楚国一寸山河,给你们无耻的秦人。”

    良久过后,来者也没有说话。楚王听见背后传来,啜泣之音,顿时感觉有点不对劲。楚王慢慢地转过身,看着来者。

    由于阳光太过强烈,他看不清来者的面容,但从来者的衣装服饰可以推断出,他一定是楚人。

    屈原见楚王苍老了许多,啜泣道:“臣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楚王听见熟悉的声音,怔怔地看着来者,问道:“来者,可是屈原。”

    屈原上前道:“屈原,参见王上。”

    楚王听见熟悉的声音,看清屈原本人后,情绪颇为激动。他被秦国囚禁至今,这是第一次看见楚臣。

    楚王老泪纵横地问道:“我被困秦国,为何楚国不派人迎接我归国。”

    屈原答道:“王上被困秦国,楚国群龙无首,朝政混乱,无人主持楚国朝政。”

    “寡人不在,还有太子?”楚王脑海似乎想起了什么,愧色道:“寡人忘了,横儿被我送去齐国。寡人悔不听,你们忠义之言,才落得这般处境。这段时日,你们辛苦了。”

    屈原见楚王早已经雄风不在,一阵唏嘘不已。

    楚王被秦人囚禁于此,不见天日。楚王几乎已经认定,他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楚国。今,屈原来到此地,又让他看到了归国的希望。但他的希望很快就被屈原的话给击碎。

    楚王问道:“屈原来此,是为了迎寡人归国。”

    屈原道:“王上不割黔中、巫二郡给秦国。秦王是不会送王上归国。”

    “秦人用卑鄙的手段,囚禁寡人,还想要楚国的疆土,简直是做梦。”楚王怒道:“寡人宁可死在秦国,也不愿割疆土以苟活,辱没先祖的英明。”

    “王上不惧秦人淫威,亦不顾个人安危,不愿割楚国半寸山河。王上没有辱没先祖的英明,没有辱没自己的名节,也没让楚国蒙羞。”屈原躬身行礼,郑重道:“王上之举,定会千古留名。”

    “山河是先祖用血泪打下来的。寡人岂能为了活命,葬送先祖基业。”楚王见保住英明,又能归国,眸色流露出希望,大笑道:“寡人总算可以归国了。”

    屈原不忍目睹楚王那双炽烈地眼神,沉默不语。

    楚王问道:“寡人,何时归国。”

    屈原请罪道:“王上,臣无能。”

    这几个字传入楚王耳里,犹如晴天霹雳,瞬间跌进谷底,“秦王没有答应送我归国。你来秦国也不是为了迎接寡人。”

    “臣,此番来秦,的确不是为了迎接王上归国。秦王也没有打算送王上归国。臣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寡人自作自受,岂能怪你。”楚王故作轻松地问道:“楚国现在如何。”

    “臣去齐国迎回太子,另立新王。”

    “屈原,你说什么。楚国另立新王。”这个消息给楚王狠命一击,喝问道:“你们为何要背弃寡人。”

    “王上被困于秦,太子质于齐。楚国无主,难以凝聚民心。诸侯联盟攻伐楚国,楚将亡矣。为了楚国山河,为了宗庙社稷,只能如此。”

    “纵然如此,寡人尚在,岂能另立新王。”楚王睚眦尽裂,喝问道:“寡人无罪,你们岂可弃我。”

    屈原早已经料到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必会大怒。但,为了宗庙社稷和楚国山河,宁可负了楚王。屈原见王上怒意正盛,也不接话。楚王的怒怨,他一人去承受。

    楚王,岂能不明白。诸臣为何会背弃他,楚国百姓为何要抛弃他。只是,突然听到楚国另立新王,楚王感觉被人抛弃,心里不是滋味。

    楚王怒骂之后,平复心境,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屈原,“屈原,寡人不怪你。寡人落得这般田地,怨不得他人。”

    屈原没想到楚王如此深明大义,愧疚道:“臣,擅自拥立太子为王,实乃大罪。”

    “你们也是为了延续楚国宗庙社稷,保住楚国万里山河。”楚王一阵发泄之后,整个人心情舒畅了不少,也想明白了很多事,“寡人失信诸侯,又置楚国于险地。寡人不配为楚国的王。”

    “臣无能,才让王上被困他国受辱。”

    “屈原,你们做得很好。”楚王眸色之中的恨意,早已淡去,“寡人被困于秦,太子被质于齐。楚国内、外交困,尚无大乱,皆是你们之功。你们为寡人保住了宗庙社稷,保住了万里山河。你们虽有负于寡人,却不负楚国。屈原,寡人不恨你。”

    “楚国另立新王,王上对秦国已无用处。秦王挟制王上,也不能要挟楚国。”屈原又道:“臣,本想以一己之力,通过外交途径,迎王上归国。秦王觊觎楚国疆土,势在必得。秦王态度强硬,臣无能为力。”

    “楚国已有新王,寡人回不回去,也无所谓。”楚王见屈原神色疑惑,续道:“秦国用不正当的手段,囚禁寡人。寡人要秦国恶名,臭名昭著。寡人要秦国背信弃义,传遍诸侯。寡人要等到诸侯伐秦,亲手毁了秦国。”

    “王上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就是为了让诸侯伐秦、亡秦。”

    “不错。寡人正有此意。诸侯未伐秦、亡秦。寡人纵使能归,亦不能归。”楚王眸色坚定,语调清晰,“楚国有新王,还有你们这些忠肝义胆的臣子,寡人放心了。”

    “王上之计,岂非太冒险了。”

    “十几年前,楚国兵峰至蓝田。寡人悔恨,没能与秦国一战定乾坤。秦武王不死,诸侯便会伐秦、亡秦。”楚怀王扼腕道:“秦若不亡,寡人岂能咽下这口恶气。”

    “王上为何断定,诸侯会联合起来,伐秦,亡秦。”

    “寡人被囚禁于秦,楚、楚交恶。秦国臭名昭著,传遍诸侯。秦国之举,必不被诸侯所容。”楚王冷哼一声,又道:“齐人靖郭君入秦为相,在秦国受尽百般屈辱。靖郭君归国,不攻秦雪耻,岂为大丈夫。”

    屈原见王上被困秦国,却能看清局势的发展。原来,楚王的那颗心,并未衰减,也未老去。

    “王上有没想过。”屈原顿了顿,又道:“诸侯若不伐秦、亡秦,又会如何。”

    楚王神色悲悯道:“天不助我,助秦啊!”

    屈原闻言,嘘嘘不已,亡秦雪耻不仅是楚王的使命,也是每个有志楚国男儿的使命。亡秦,才能洗刷秦人对楚人的耻辱。

    今,秦、楚交恶。齐国号召韩、魏诸侯伐秦,赵国态度不明,但也没说不加入合纵。

    齐、楚、韩、魏、赵合纵伐秦,再次兵临函谷。秦国不亡,也会国力大损。秦国疆土也会被中原诸侯瓜分殆尽。齐、楚攻秦,秦已然不是对手。再加上三晋,若不能亡秦,只能说天不助楚,助秦啊!

    屈原不忍楚王伤怀,忙道:“王上所言不错,靖郭君归国,号召诸侯攻秦。臣迎接太子归国,齐国也邀请楚国加入。”

    “太好了。”楚王大喜道:“我国加入诸侯合纵攻秦,秦必亡矣。若能亡秦,可雪耻啊!”

    “臣回国,必会加入诸侯,讨伐秦国。马踏咸阳之时,便是迎接王上归国之日。”亡秦雪耻,这四个字多么振奋人心。屈原闻言,血脉喷张,神情激荡,“请王上暂且在秦,多受点委屈。臣定当踏破咸阳,亡秦雪耻。”

    “只要能亡秦,寡人受多大的委屈都是值得的。”楚王嘱托道:“寡人在咸阳等着楚国大军的到来。”

    屈原郑重地朝着楚王行了一礼,带上楚王亡秦雪耻的希望,以及振兴楚国山河的夙愿,离开章台,踏上归国路途。屈原相信不久便会举兵攻秦,马踏咸阳。亡秦之日,就是雪耻之时。

    ……

    楚国另立新王,楚王对秦国来说,已经是无用之人。秦王本以为此次和楚国交锋,输得一败涂地。然,寿烛、吕礼等秦臣以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劝说秦王。

    这八个字又让秦王重新看到了希望。秦王年少气盛,自然不甘心失败。于是,召集大臣商议,伐楚之事。

    秦王心里早有盘算,秦不攻楚,楚必攻秦。楚国虽立新王,但朝局不稳。他要趁着楚国新王尚未立威之时,先发制人。唯有再次击败楚国,才能提高秦国的地位。

    当然呢?楚王讥讽他,不能用武力夺取楚国疆土。今日,他就用武力,击败楚人。以此告诉楚人,秦国何惧。

    楚王不愿意割裂疆土,他就用武力取之。

    秦国三败楚国,士气大振。秦国君臣早已摩拳擦掌,想要再次教训楚国。楚国欺压秦国日久,曾压迫秦国喘不过气。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国有能力欺压楚国,岂能就此收手。

    秦国廷臣一片附和,主张攻楚。诸臣皆道:“楚人不知天高地厚,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教训。”

    秦王见诸臣都主张伐楚,信心倍增,以芈戎为将,提兵十万攻楚。此次伐楚,不仅是夺得楚国的疆土。同时,也是为了告诉楚人,属于楚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秦国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郢都。

    楚王熊横刚继位,秦国就出兵。这对新楚王来说,也是一道严峻的考验。胜了,他的地位,牢不可破。败了,引发的后果,将会难以想象。

    新楚王在大殿召集群臣商议,问道:“秦国出兵攻我,为之奈何。”

    昭雎厉声道:“战。”

    子兰问道:“楚国元气大伤,何以战。”

    屈原厉声道:“亡秦雪耻,为国而战。”

    上官大夫问道:“楚国国力大损,国库消耗甚大,何以战。”

    上柱国熊彪也道:“王上被困秦国,乃奇耻大辱。为国雪耻,是我大楚男儿的血色。不战,岂不是令天下人讥笑。秦人欺我太甚,岂能不战。”

    靳尚冷言冷语道:“楚国经不起大战,还是主和。”

    屈原怒喝道:“泱泱大楚,岂能不顾国耻。何人敢言求和者,岂配为楚国男儿。”

    新楚王是昭雎和屈原拥立。自然会有很多人不服。此次,秦人攻楚,在昭雎、熊彪、屈原等主战派支持下,成一片压倒优势。新楚王见状,问道:“以何人为将,迎战秦人。”

    楚国大殿高勋武将皆是,你看我,我看你,各怀鬼胎。

    这些人想的是什么,昭雎岂能不知。楚国不是不能战,而是这些人不愿为楚国而战。

    这些人为已计较,不为国出力。朝中这些高勋武将,不愿出战,就是为了保存实力。甚至,有的人期待着楚国战败。如此,他们就可以利用这场战败,大做文章,驱逐屈原和昭雎。

    屈原、熊彪等人虽然主战。但,丹阳一役,屈氏男儿,惨遭灭顶之灾,一蹶不振。垂沙之役,唐昧战死,申息之师尽丧。重丘数战,景翠战败,景缺战死,景氏男儿所幸无几。众武将为了保存实力,又忌惮秦人。

    能战,且有号召力之人,又不惧秦人。非令尹昭雎麾下的昭氏男儿。然,昭氏男儿是稳定朝局最关键的一支军队。楚王被囚,太子质于齐,楚国未乱,就是因为这支军队力挽狂澜。

    昭雎也知,这支军队离开郢都,前去迎战秦人。胜了,别有用心之人,自然不敢犯上作乱;败了,引发的后果,不敢想象。昭雎和屈原,再也没有能力制衡,郢都多重复杂的势力。然,国难当前,容不得他们考虑太多。

    昭雎权衡利弊,出列道:“臣,愿往。”

    屈原闻言,忙道:“令尹。”

    昭雎知道他要表达的话,截断道:“左司徒不用担心。我曾攻韩、魏,亡越、平叛,战绩赫赫,才能位居令尹。秦人来攻,身为大楚男儿,岂能不征战疆场,以报家国。”

    屈原也明白,眼下只有令尹是最合适、最可靠的人选,行礼道:“一切拜托令尹了。”

    昭雎振臂高呼道:“亡秦雪耻,以卫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