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赵魏三家,争斗百年。突然,要放下过往,摒弃仇恨,携手合作,很多人都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然,公孙衍是一位喜欢挑战自我的人,众人越是认为不可能的事,他卯足干劲去做。对他而言,这样既彰显出他的与众不同。同时,也不会在自己的人生之中留下遗憾。有些事,不去做,会后悔一辈子。公孙衍是决不会让这件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人生,无悔...这四个字,一直激烈着他。
酒宴告毕,公孙衍带着九分醉意,回到使馆。
次日,酒醒,已是正午十分。
魏国宗室魏瑷早上来过一次,因公孙衍醉酒未醒,而不得见。据闻公孙衍酒醒,放下手中的事匆匆赶来,气急道:“上大夫,与赵国缔结联盟一事,进展如何。”
公孙衍,扶着额头,缓了缓心神,道:“困难重重。”
魏瑷,迟疑道:“上大夫,还有你出马都不能解决的事。”
“魏赵两国,裂痕太深。两国皆能放下过往,缔结联盟,实属困难之至。”公孙衍,怅然道:“现在,我们举步维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魏瑷闻言,在房间内来回走动,道:“上大夫,秦国又出兵攻打我国。楚国对我们也是虎视眈眈。你快想想办法,尽快促成魏赵两国和解,缔结联盟,缓解不利于我国的局势。”
公孙衍又何尝不愿意早日促成魏赵两国缔结联盟。然,赵宫的情形,他是尽收眼底。丛台宫殿上,至少有一大半的人反对合纵。赵君,虽没有对合纵一事表明态度。但见赵君的神情,情况不容乐观。魏瑷见公孙衍不说话,忙道:“上大夫,你倒是说句话呀!”
“我能说什么。”公孙衍,凝视着他道:“缔结联盟,要双方真心实意达成共识。我们要给赵君和诸臣及赵国的百姓,一点缓和情绪的空间吧!”
魏缓想了想也觉得公孙衍之言,很有道理。一下让魏赵两国放下恩怨,携手合作,是有点让人接受不了。莫说,赵国难以接受,就是魏国国内,反对之声,也是高涨。
魏瑷,问道:“上大夫,与赵缔结联盟,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公孙衍沉思半响,面有难色,“难说啊!赵国不像魏国。魏国有王上,独断朝纲。赵国政治形势复杂,宗室林立,异族大臣诸多…赵君年幼。合纵,比我想象中难上百倍。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难怪,公孙衍要亲力亲为出使赵国。合纵,关系重大,道途艰难。魏瑷,见他为国事绞尽脑汁,叹道:“犀首,真乃国士。”
丛台宫,赵君表面是说不谈国事,只顾饮酒。看上去是尽灭公孙衍的威风,实则是赵君有意维护。酒宴上,赵国诸臣向他发难。皆不说公孙衍有没有能力应对赵国百官之言。就单凭这些人对魏国的愤懑之情,公孙衍也难能安然离开。
酒宴善后,赵雍将赵豹、公子成、肥义、李兑、田不礼、公孙璞及庞武等人留了下来。
赵雍,问道:“诸位,合纵一事,你们怎么看。”
赵豹,顿首道:“君上,臣不赞成合纵。”
公孙璞、庞武、李兑等人,也是拥护相邦之言。
赵雍,又道:“大司寇,你的意见了。”
公子成,打了一个酒嗝,醉语道:“君上,你说什么。我老了,喝多了,没听清楚。”
赵雍知他是故意装醉,但又不能点破,只好又说了一遍。公子成,凝视着君上又打了一个酒嗝,“君上…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支持…”
公子成话语含糊,他也不说是支持谁的意见,便昏睡过去。
赵雍见他伏案而睡,心里明白,你是很难将一位装睡的人喊醒。
田不礼,拱手道:“君上,臣以为,合纵利大于弊。”
肥义见君上的目光正看着他,也拱手道:“臣,赞成合纵。”
赵豹,冷笑道:“两位,你们是忘了魏赵之间的深仇大恨了吗?”
庞武闻言,脸色哀痛,感触颇深,“魏赵两国,水火不容,怎能合纵,缔结联盟。君上,魏人对赵国做的,你不能忘啊!”
公孙璞也是经历过邯郸劫难,也目睹了魏赵之间那场战争,脸色动容,“那时我年幼,仍记得邯郸劫难。魏人给我国带来的屈辱,我是不能忘记。先君在世时,对内休养生息,对外征战诸侯,夺地平叛,与魏国争雄。魏国也在诸侯国共同的打击下,国力大衰。魏国国力衰退,不堪诸侯国的武力,方才想到与我国修好。这,会不会太晚了。”
赵豹,点了点头,眼神凄苦哀伤。那段艰悲惨的日子,他也是不能忘记。回想起与先君共同奋斗的岁月,他也是满目苍凉。邯郸劫难,包括先君在内,皆不能释怀。因此,赵语一生,致力于打击魏国,一雪前耻。然,耻为雪,人已亡。未亡人活着,就要完成已故人的生前之志。
田不礼,忍不住道:“齐秦楚三国缔结联盟,围攻三晋。三晋各自为政,不携手合作。早晚有一天,会被齐秦楚三国吞并的。君上,耻辱不能忘记,知耻方能后勇。但,不能因为耻辱,迷失了眼界。目前的天下大势,对赵国不利。我们若想改变,这种不利的局势,对抗三国。合纵,是最好的法子。”
“臣也觉得。上大夫之言说的在理。”肥义,权衡利弊之后,道:“今时不同往日。秦国张仪,提出以齐秦楚三国连横,均分天下。面对三国之力,三晋首当其冲。三晋任何一国,皆不对对抗三国。三晋合,则可共对三国,以求生存。三晋分,则亡。君上,面对齐秦楚三国的虎视眈眈,合纵是制衡他们最好的法子。”
“大司马,你没喝醉吧!怎能净说醉语。且不说魏人给我国带来的邯郸劫难。亦不说魏齐两国联盟,多次攻打我国。先君刚去,魏罂邀请齐楚燕秦四国,以会葬之名,伺机谋取我国。”赵豹,顿了顿,续道:“邯郸劫难时间太久、太远,你们遗忘了。但是,五国会葬,近在咫尺发生的事情,你们也忘了吗?”
“对啊!君上,不能忘啊!”
“与魏争雄,以较高下。这也是先君推行的国策。我们不会忘,也决不能忘。”
过往发生的事情,赵豹脑海深处一幅又一幅画面浮现,仰天叹道:“我不管什么天下大势。我只记得魏国,给我国带来的灾难。莫说,我们不能答应,邯郸将士及百姓皆不会答应。魏赵之间,放下仇恨,和睦共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魏赵和睦,对我赵国来说是件好事。”田不礼,出声道:“没有了魏国之忧。向东,我们可以应对齐国。向西,也可应对秦国。在北,亦可应对北疆危急。我们与魏国不睦。赵国深处四战之地,东西南北皆不能兼顾。赵国危矣,邯郸亦危矣。”
“你身为齐人,怎懂我赵人的切肤丧亲之痛。魏人给了你什么好处,你竟然不顾赵国国耻,不顾及赵国诸臣及百姓的感情。你…不配为我赵国的臣子。”
“我是以赵国长远计考虑,怎不配为赵臣。我说的,错了吗?”
“岂止是错了,简直是错得太离谱。先君语在世,赵国也是深处四战之地。先君屈服了吗?赵国诸臣及百姓屈服了吗?赵国危矣了吗?邯郸危矣了吗?先君夺地平叛,征战诸侯,不也是英雄人物。你身为赵臣,不思国耻,危言耸听,配为赵臣吗?”
赵雍见众人吵得不可开交,适时地制止住了这个话题。起身,离开宫殿。众人见君上离去,也不在争吵,各自散去。
肥义站在远处拱手向赵豹打招呼。
赵豹停下脚步,看了他一眼,眼神之中,充满失望,也不理他,径直离去。
次日,群臣上书,皆说合纵弊大于利。赵雍,料到今日会引发轩然大波,丛台宫也不会太平。索性,以醉酒未醒,不上朝处理朝政。群臣在丛台宫殿上发泄怨气,方才渐渐离去。
赵雍躲在丛台宫,观赏美景。但是百官的文书及不平之音,皆传入了他的耳朵。赵雍也明白,与魏国合纵意味着什么。无论任何事,总会有利有弊。但是,聪明人懂得如何取舍。如何在不伤害他人感情的同时,坚守心中的想法。
公孙衍徒留赵国多日,也未能见到赵君。魏瑷见合纵难成,说道:“上大夫,走吧!赵国是不会放下恩怨,缔结联盟。我们在赵国也无济于事,明日,我们便启程回国。我相信,王上不会怪罪我们的。”
公孙衍,手中握有一卷书籍,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
魏瑷见他不说话,以为是他心高气傲,放不下脸面,好言道:“上大夫,你为魏国做的一切。我也看在眼里。回国后,我会如实禀报王上。你,不必介怀。也不要太伤心了。魏国需要你。王上也需要借你的才华,振兴国力。”
公孙衍放下书卷,揉了揉疲惫的眼神。
魏缓见他听从了自己的意见,“我马上命人收拾,明日便入赵宫递交文书,离开赵国。”
“我们不用走了。”
“赵君不搭理我们,赵国诸臣也是这样。我们留在这里,有什么意义。趁赵国未对我们发难,我们能够体面的离开。一旦…”魏瑷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一旦,赵君遣送我等离开。那时,我们在离去,体面尽失,有辱国体。”
公孙衍,避而不答,双眼目视着窗外,问道:“我们来赵国几日了。”
魏缓,回了一句,“十日。”
“十日。”公孙衍伸展一下僵硬的身子,“赵国我们会离开的。但,不是明日。”
“可…”
公孙衍知道他要说的话,截断道:“我们会风风光光离开,绝不会被赵国辱了国体。”
魏缓闻言,觉得公孙衍有了主意,“你有办法说服赵君及诸臣参与合纵。”
“十日,赵国诸臣及百姓的情绪应该缓解了吧!”公孙衍,道:“赵国,该来人了。”
魏缓不解道:“上大夫,你说赵国会来人?”
公孙衍指着窗边的数只雀鸟,“雀鸟临窗,烦忧之事尽去。喜事,该来临了。”
魏瑷,上前将雀鸟赶走,关好窗户,“上大夫,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你还闲情逸致说这些。”
按理说,在丛台宫酒宴上,有许多人反对合纵。这些人,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利,发动人力破坏合纵。魏人身在邯郸处境堪忧,官驿也会被波及,官驿四周不太平才是。然而事实却刚好相反。魏国在邯郸的官驿,没有遭到任何人的骚扰。魏人去赵国集市,采购物资,也没有遭到不公平待遇。出现,这一切现象,说明是有人下了命令,保护着他们及魏国在邯郸的官驿。
有这么大的力量,既能够压制百官言论,又能制止本国人民,因情感激烈,滋生事端,导致事态扩大。除了,赵君有这个实力,其他人是不能做到。这几日,公孙衍静下心来,仔细将丛台宫发生的事情,静静想了数遍。他解读了赵君之语,表面是杀他威风,实则是维护他。根据这些微末细节,公孙衍断定,魏赵两国缔结联盟合纵,是有机会的。
公孙衍将自己所想所感说给魏瑷听。
魏瑷听了,也觉得颇有道理。
公孙衍,道:“赵君,为了魏赵两国做出了巨大努力。我也该为赵国送上一份礼物才是。”
魏瑷,道:“上大夫,你不能做出有辱国家的事情。”
公孙衍笑了笑,对他的言语不放在心上。
夜色降临。公孙衍命人摆好酒席,便遣散侍者。魏瑷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公孙衍,笑道:“有客来。”
“上大夫在赵国还有朋友吗?”
公孙衍知他话中的意思,也不出言为自己辩护。
魏缓,问道:“上大夫,你命人给赵君送去了什么。”
公孙衍伸出粗壮的手指,“中山不灭,赵国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