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赵武英雄 > 第四十六章 北燕国

第四十六章 北燕国

    秦国嬴嗣称王,不仅刺激了赵侯雍的神经,更令这个少年热血澎湃,心生向往。从那天起,赵雍以天地立誓,竭尽余生之力,振兴赵国。好男儿犹如此,方可不误了青春。同时,秦国行王道,不尊周礼,也刺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北燕国的国君。

    燕国,分为姬姓北燕国,及姞姓南燕国。

    南燕国是个小国,始封国君伯倏为轩辕黄帝的后裔,发祥浚水河畔。北燕国,乃姬周分封的一个姬姓攘夷诸侯国。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周武王死后,召公留在镐京,辅佐成王,便让长子克代封。燕国地处姬周北疆,属于苦寒之地,又有戎敌之患。燕国立国后,以全部的精力应付戎敌,与中原诸侯国交往甚少。

    燕桓公时,山戎南下攻燕,被迫迁都临易。燕庄公时,在山戎的侵略下险些亡国。在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帮助才得以保全国家。燕国被山戎入侵,历经图新,成为春秋时期十二诸侯之一。所谓十二诸侯,是指春秋时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十二诸侯国。

    周武王姬发伐商,取商代之。在位三年期间,大肆分封诸侯。分封诸侯国百家,姬姓者众多。晋、齐、鲁、燕、卫、郑是姬周六根擎天柱,力保姬周天下永世不衰。然,时光流转百年,晋国已被韩、赵、魏、代立,姜齐也姓了田,鲁国、卫国,沦落诸侯小国,自保都成问题。素有春秋小霸王的郑国,更是亡了国家。

    燕国虽在建国后,无大作为,甚至在戎敌的进攻下,差点亡国。但在齐国的帮助下,燕国不但没有衰败,反而成了万盛之国,跻身为战国七雄之一。

    周武王以公侯伯子爵之位,分封诸侯。公爵,唯有秦国、燕国和落败的鲁国。韩、赵、魏三家虽是分了晋地,但也是侯爵。齐国,被田氏取代,也是侯爵。

    目前,身为侯爵的魏国、齐国都已经自立为王。就连比燕国历史短暂的秦国也推行王道。身为姬周一脉的燕国,怎可甘居人后。

    燕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臣下。

    臣下听了,觉得燕国和姬周一脉相承,自立为王。非旦没有违背祖宗之法,反而是顺天而为。然而,燕公认为自立为王,那不是和魏齐秦一样,成了乱臣贼子。魏、齐称王,是有血的教训。

    燕国,有能力应付诸侯国吗?

    臣子皆劝,说燕国历经数百年,以一国之力抵挡戎敌、北胡。若不是燕国以一国之力,抵挡住北胡南下。中原诸侯,能享受安详的太平日子。燕公听后觉得有理,心里得到一点慰藉。但是,称王总该展示实力吧!燕国抵挡了山戎、胡人,燕国诸臣觉得很强大。中原诸侯国是不会认可他的。

    要想向中原证明自己有实力,这自然不是问题。燕国诸臣,建议出兵赵国。一来,他们觉得名正言顺,攻赵,等于匡扶正道。晋、燕同宗同祖,韩、赵、魏夺了晋国的天下。韩、魏,离燕国太远,唯有蹂躏一下赵国,彰显实力。

    二来,赵国推行新政,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赵国对外主和,燕国是有机可趁。

    诸臣,说动了燕公。燕公,召集诸臣,问道:“攻赵,几日可行。”

    燕太子哙,正色道:“只要一个月,便可取了赵国代地。”

    燕公点了点头,也不深思熟虑。以太子哙为监军,子之为将,点兵五万,攻打赵国。

    如今,攻赵已过数月。燕国取得的战绩甚微,五万燕军,竟被小小的一座城池阻拦,不能前进半步。燕太子哙和将军子之,站在高高的土丘上,凝视着这座牢不可破的城池。

    姬哙看了看平城,又抬头看了夜空,怒道:“小小平城,阻挡我五万大军。子之将军,我们算是丢尽了燕人的脸面。”

    子之瞥了一眼身旁的太子,双眼目视着前方,语调平稳,“太子,休要生气。平城虽小,易守难攻。但非牢不可破。”

    姬哙听他此言,想必是有了攻城的妙计,忙道:“此城可破?”

    子之的双眸绽放自信,就好像攻破眼前的城池,他已在掌握之中,“坚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

    姬哙闻言,心里有些气馁。坚固的堡垒,要从内部攻破。话是这么说,怎样才能从内部攻破敌人的堡垒,这是关键。姬哙,问道:“堡垒内部,如何破之。”

    子之,指着眼前的城池,“太子只需静观其变,今夜平城可得。”

    姬哙见他语调随和,言语却是不容质疑。

    姬哙沉默许久,忍不住问道:“出兵之前,将军说赵国代地,一月可得。今,攻赵快三个月。我们除了攻破赵国几座小城池,便无大的进展。这几日,君父来信催促,要我等尽快取得战果。我应该如何回复君父的来信,还请将军赐教。”

    子之,淡淡道:“太子,实话实说便可。”

    “子之将军,君父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敢说实话吗?”姬哙沉思片刻,吐出一口暖气,“赵国久攻不下,我们撤兵吧!”

    姬哙见子之不开口说话,误认为是对方接受了自己提出的建议,续道:“此次攻赵不利,责任全在我的身上,与将军无关。回国后,君父治罪,你大可将过错推在我的身上。我是君父的儿子,君父动怒,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子之唇角微动,太子的想法太单纯了。此次攻赵不利,国君处罚的人,除了太子,还有自己这个将军。子之将太子天真,恼怒道:“我在太子眼中,就是缺少担当之辈吗?”

    姬哙见他误解自己的意思,忙道:“将军不要误会,我不是这个意思。”

    “太子的意思,我在明白不过。”子之盯着对方慌乱的神色,一字一句道:“我们在一条船上,同进同退。事到如今,我们还有退路吗?”

    姬哙沉下心来,思考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

    “五万大军攻赵,劳民伤财不说,没有取得半点功业就撤兵回国。试问,国君会怎样看待你。百姓,又将如何看待你。诸官,又将怎样对待你。”

    姬哙,冷色道:“我是燕国太子,何须看他人脸色。”

    子之摇了摇头,眼前的太子过于意气用事,“就因为你身为太子,才更需要国君、诸官的态度。攻赵不利,一旦回国,太子,你的一切,全部都没有了。”

    姬哙,诧异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之不慌不忙地道:“如今燕国的朝堂之上,明争暗斗。太子伐赵,无功而返。反对太子的人,便会以此大做文章。国君动怒,太子的地位可就危险了。”

    姬哙闻言,一点也不担心。他是燕国国君的长子,又是嫡子。君父,再怎么年老,也不会做出糊涂的决定。燕国的宗法制度,是沿袭了姬周的礼。搬师回国,他顶多被君父大骂一顿。他身为儿子,听着就平安无事。他的地位,怎么会有危险呢?

    子之看穿了他的心思,点破道:“惦记太子之位的,除了公子升,还有少公子职。”

    “不可能。”姬哙,招了招手道:“职弟年幼,不通政务。对燕国内政,也不感兴趣。你多心了。”

    “就算少公子,无心与你争位。但他身边的人,你能保证。”子之,见他脸色动容,显然是听进去了自己说的话,“少公子有秦国支撑。倘若秦国支持少公子,向国君施压。反对你的人,又在国君面前说你坏话,言及少公子好处。太子,你觉得自己的地位还稳固吗?”

    姬哙思之,背后惊得一身冷汗。

    子之之言并无道理。近年来,君父对母后颇为冷淡,对秦国来的女子宠爱有加,对待秦女生下的少公子,更是格外器重。若不是,少公子年幼,自己在政务上没犯错误,方可保全太子之位。一个公子升就足够令他头痛,又多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公子职。

    姬哙回味子之之言,在联想燕宫大臣模棱两可的态度,他开始有点慌了,“我该怎么办。”

    子之见他一点就懂,并不是无可救药,“事到如今,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和赵国争高低。胜了,太子的地位将会得到巩固。无论是公子升,还是秦女背后的秦国,皆不足以动摇你的地位。”

    姬哙顿了顿,仰望天空,叹道:“若是败了,我可就输的一败涂地。”

    “从我们出兵那刻起,我们就已经败了。”

    姬哙,怒视着他,“既然败局已定,你为何还要我向君父进言出兵。你,可是害苦了我。”

    “太子,你的父亲,你还不了解他的性格。我不把赵国说的一无是处,国君还会伐赵吗?”子之,回应对方微怒的眼神,“只有将伐赵说的容易,国君才会点兵,任你为监军,我为统帅。我们手中有兵权,何人敢动你。”

    姬哙瞬间明白了他的用心,不在生气,“是我错怪了将军。”

    “太子,明白我的苦心就好。”

    姬哙寻思,如今的形势让他骑虎难下。若不战退兵,自己的地位不保。战了,又没有胜算。

    “太子。”子之见姬哙犹豫不决,冷声道:“我们要撤军,命令也该让国君下达。”

    姬哙,抬头看着他,狐疑道:“君父,会下令撤军。”

    “国君是爱惜名誉的人。”子之,仰头道:“伐赵不利,燕国受损过重。国君就会命我等撤军。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领着五万将士,与赵国决战。即便国君不令我等退兵,也会调派将士援助我们。”

    “禀告太子、将军。”夜色中响起了一道阴冷的声音。

    子之,背对着来人,问道:“你回来啦!给本将军带回了什么有用的消息。”

    那人,从黑夜中走了出来,“将军,计划顺利进行。若不出意外,今夜平城可得。”

    “好。”子之挥了挥手,那人又消失在黑夜之中。

    姬哙,盯着子之的侧脸,惊道:“原来你早就安排好了。”

    子之,目视着平城,冷声道:“太子,好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