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立法的静阁书院之中。
一名弯腰驼背,两鬓发白的老者正与面前孩童授课:“二皇子,我来问你,当今大丈夫应当如何啊?”
被叫作二皇子的孩童,身上穿着黑色蟒袍,头戴黑冠,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回恩师,大丈夫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老者听闻此言,面露愠色:“这怎是你的想法,这分明就是你从书上摘抄而来,背与我听的吧!大丈夫当如何,如实说与我听。”
自己心思虽被拆穿,但二皇子仍然昂首挺胸,面上未露一丝羞恼:“既然师傅要听,那我便如实招来,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豪气冲破云霄,气吞万里如虎,整日与兵戈为伴,昼夜以兵法相随,若有待一日时机成熟,我应当挥师南下扫平南宣朝,已完成我祖父之心愿为己任。”
老者听闻顿时拉下脸来:“竖子住口,你祖父当年就是因为整个国家都尚武成性,能征善战的武将无数,却偏偏缺少治世之才,才不远万里从西凉将我请回,只为教你等治国理政之道,现如今尔等年纪轻轻,字还未认全,便想要领兵征战,你怎可说出,为完成你祖父之心愿为己任。”
二皇子见状不惊,眉毛一挑:“师傅,我有一事相问。”
老者刚才心生愤意,此刻正在闭目养神:“你且问来便是。”
“请问师傅,我祖父当年为何不远万里将您从西凉请来。”
“你这顽童,明知故问,我刚才以说过,我来是教与尔等治国理政之道,从而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得国库充盈。”
“那又为何想让国库充盈,百姓安稳。”
“当然是以待日后挥师南下,扫平南宣朝积攒国力,嗯?你这竖子!竟然套起为师话来”老者双眼睁开,满是怒色。
二皇子笑到:“总之都是扫平南宣朝,那我又为何不能说,已完成我祖父之心愿为己任啊。”
“竖子,气死我啦,去静思墙下面壁思过,我不叫你,不许回来。”
时值正午那是烈日灼灼,二皇子面壁于墙下,不到一会,便被晒的脸蛋通红,大颗大颗的汗珠滴落而下。
正在此时,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了起来:“吾儿今日又犯何错啊,怎么又与这静思墙谈起恋爱来啦。”
只见一名身穿五爪龙袍,面容英气逼人的中年男人走到二皇子面前问到。
二皇子因刚才被父皇调笑,并未回话。
“你这逆子,等我问过你师父,一并将你治罪。”皇帝见二皇子不吊他,只能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了。
皇帝进入屋内,对面前老者行了一礼“恩师,这淮儿今日又犯何错啊。”
老者回了一礼,便将刚才之事一一道与皇帝听。
皇帝听完也是面露怒色“这逆子,恩师请坐,待我来将他教育一番。”
皇帝脚踏出门,就看见二皇子淮儿此刻已经被晒的满身大汗,脸蛋通红,皇帝一见此状顿时怒意消了不少,随之又起疼惜之心,可见这二皇子不但是逆子,也是溺爱之子啊。
皇帝走过去,一把将二皇子拉到树荫底下,自己随意的找了块石头一坐,拉着他的手教育到:“我说淮儿,张秉德老先生可是你祖父以国士相称才将他请来的啊,如今你祖父已然不在人世,我等便理当对其关照有加,再者,张老先生是你我父子两代人的师傅,你怎能耍伎俩套话与他呢。”
二皇子闻言一脸委屈:“我想领军南下,完成祖父未完成之心愿,可师傅却说我字都没认全,不配领兵,还叫我竖子。”
皇帝听完一点二皇子脑门:“这傻孩子,你师傅说你不也是为你好吗,而且说的也并非不对,你想想,现在流传下来的几本兵书,就是那个“三十六章十二兵”你整日抱着它四处转,可你又能看懂多少。”
“我…我能看懂!”
“哼,以你的心性,若是看懂了,早就把书扔一边不管啦,怎么还会每天抱着冥思苦想呢,赶紧,赶紧去跟师傅认错,太阳这么大,别再这底下站着了。”
“嗯。”
夜晚,二皇子淮儿坐在岚碧宫的台阶之上,
手拿一本大过自己半个身子的兵书,后方有几个丫鬟正在为其点灯取亮。
正在此时,一名穿着火红色凤袍,雍容华贵,举止十分得体的女人,正在向二皇子走来。
“淮儿,这么晚了,为何还在这里秉烛夜读,你尚且年幼应当早早睡下为好。”
“母亲,儿不困,儿想好好钻研兵法,以待日后领军攻下南宣朝,到时候母亲就是这天下一统的一国之母。”
太后闻之感慨万千:“儿啊,你可知为何你的名字叫做李淮南。”
“儿不知。”
“母亲我乃是南宣朝前丞相,周万丰的女儿,我生于淮南,长于淮南,后被我父送来,许配给你父亲。生完你之后,我由于太过想念家乡,又不可回往,你父亲将你取名为李淮南,终日把你放在我身边,让我见你如见家乡。”
“儿啊,你今年只有8岁,却夜夜不睡,整日研读兵书,你可知你父亲专情,除我之外,整个后宫没有其他嫔妃,而你兄长早夭,以后你必定会继承大统,你舅舅如你这般大时,也是同你一样如此用功,现如今虽被你爹封为征北大将军,可是年少之时每日彻夜不眠,熬出来了头痛病,到现在还纠缠在身啊,为天下大业也好,为为娘也好,吾儿一定要保护好身体。”
年仅八岁的二皇子李淮南听罢回到“母亲放心,儿臣定当养好身体,舅舅如此年轻,却屡屡破匈奴于关外,不谈亲戚,只论功绩,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儿臣也定当多多努力,早日和舅舅一样立下不世之功,到时一可安民,二可震百官。”
太后欣慰道:“自古以来,哪一个帝王不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可你父亲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你我母子二人,虽然可以免除这后宫的争斗,但朝堂百官却屡次进谏你父亲多纳嫔妃,若不是你年纪轻轻便如此争气,可能你父亲真要迫于百官压力,多纳妃嫔,多诞子嗣,以备国之储君了。” 25004/1095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