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郑和号巡洋舰船舷,另一边是人满为患的马尼拉港。朱又深离开马尼拉,自然又是一番万人夹道。
“呜——”
巡洋舰拉着低沉的汽笛,拖着浓浓的黑烟,一路劈波斩浪,向东北而去。那里,是这位当今大明帝国皇帝的起源地以及来时之地。
当舰队经过一片后世叫做东沙群岛的岛屿,看着那最大的,被叫做太平岛的岛屿。朱又深脸色平静。
如今整个南海,再已没有谁敢于自己争锋。包括安南在内的整个中南半岛,将来注定也是帝国的一份子。
只不过,大明的精力被牵扯在两大群岛、南洲以及西州。中南半岛,一时半会儿还无暇关注。因为有自己这个异类入局,这个世界早已不是原来的面目。
因为自己,这个世界已经提前两百年开启了工业文明。无论是西方各国还是鞑清,甚至是高丽以及扶桑,都在享受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红利。
特别是西方,在接受了科技和新思维的改造,原本已经开启了工业文明萌芽的欧罗巴各海洋强国,更是乘坐这股东风,告诉发展。
据来自欧罗巴的情报,欧罗巴已经可以自主研发蒸汽机、螺旋桨航空发动机。新一代的战舰,一批批下水。
线膛步枪、线膛炮全面列装。电报、电话也陆续研发成功,并投入实用。科技的进步,不但体现在军事,同时也体现在民用工业。
整个欧罗巴列强,整体科技水平,大约同等于后世一战。虽然和大明依旧有着代差,倒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圣菲戈大海战中吃了航母的亏,欧罗巴各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研发。
并且在不久前,婴吉利、西班牙等传统海洋强国,先后有航母下水。同时,雷达和声呐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大明小鲨鱼级潜艇,形成了一定的威慑。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明新一代深水静音远洋潜艇,已经开始列装。这款潜艇体型巨大,达三千多吨。
体型大,也意味着武备强大。在保留原有的发射筒数量基础上,备弹增加几倍。体型大,也体现在舒适性,适航性。
这款被命名为金枪鱼级的潜艇,水面航速达二十五节,水下航速达十八节。标准浅深一百五十米,极限浅深两百米。
最重要的是,金枪鱼级全体改善推进器,将常规的三叶轴换成静音良好的十字轴。同时艇身覆盖新研发的消声瓦,静音效果极佳,被戏称为海底幽灵。
至于那些海军其他装备,也同时在升级改进。水面舰艇换装了性能更优良的舰炮、火控雷达、对海对空雷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尤其是衣阿华战级列舰和阿拉斯加级巡洋舰,更换更先进的自动填弹机,射速更快。
那四艘中途岛级航母,同意更换一新。p51舰载,被f8f战斗机替换,同时安装了蒸汽弹射系统。由原来的助跑起飞,转换成弹射起飞。
不仅战机出动速度更快,而且具备满载满挂起飞。先前助跑起飞,可不具备这种能力。
而且,航母都甲板起飞线,也由原来的对称甲板,改成斜角甲板。为此,大大改善了甲板是运作环境。
而西方,无论是战列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潜艇,都无法和大明海军当下新锐装备抗衡。毕竟,跨代差,可不是那么好逾越的。
至于西方新近下水的航母,更只是航母都雏形。
而另一个受工业红利者:鞑清,较之西方则是查了些。毕竟,西方人文自然思维已经成长了两百年。各种自认学科在朱又深为入局前,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借着大明这路班车,发展的势头无可阻挡。
而鞑清,腐朽愚昧的儒家思维的转变需要时间和过程。更需要积累。即便是具备和大明同文同根的便利,鞑清也走在了西方的后面。
即便是许多先进的思想和技术输入鞑清,但依旧需要时间转化。更何况,鞑清高层那佛系的心态,更让人无语。
不过,这种局面,最急几年开始在变化。特别是江南、江浙福建以及两广商业气息浓厚的地区,推动当权者不得不跟上时代大潮。
整个南方,让人恍然感觉到了镇南府的气息。工厂林立,商业繁荣。在享受到丰厚是商税红利、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后,大明从上到下,发生根本的变化。
至少那些酸儒士子,不敢再动不动商人卑贱之说。
鞑清,也开始变得像正常的现代国家。
……
当熟悉有陌生的港湾再次出现在朱又深面前时,这之间却已经横亘了长达十七年的时光。当朱又深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之时,那一幕幕记忆恍如昨日。
十七年前,朱又深带着二十余人离开时,犹如丧家之犬。十七年后再次踏上这片故土的时候,已经贵为一国至尊。
东蕃行政长官李幼松走上来,微笑着伸出手:“欢迎陛下回家!”
轻轻和李幼松握握手,感慨道:“是啊,回家了!”
当朱又深沉浸在近乡情怯的感慨中时,远在幽京乾清宫的康稀大帝,却陷入两难境地。
去,还是不去?
那小皇帝咋能这么折腾呢?
是的,朱又深给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位大清皇帝康稀,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原来,早在朱又深开始巡视全国的时候,便给鞑清发起了一份通电:邀请康稀在涌名岛进行会晤。
去吧?康稀非常惜命,怕那个在年纪上足以做自己儿子的小皇帝,扣押自己。虽然大明没有必要,没有这个可能。但康稀怕啊!万一呢,
别人或许可以装睡叫不醒,但康稀可是知道,鞑清几十年间给汉民造成什么样的灾难。
这种多大数千万条人命的血仇,康稀不相信朱又深可以放下。尽管,这是自己的先辈造的杀孽。
看了看张玉宁,康稀道:“爱卿怎么看?”
张玉宁一愣,怎么看?跪着看呗!
想了想,张玉宁只得道:“陛下不是已经决定了么?”
康稀哈哈大笑,指着张玉宁道:“你这个老滑头!”
不过,康稀说道:“朕其实也想看看,那位仅仅十几年时间,就建立了一个仅次于鞑清版图的超级帝国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妖孽存在!爱卿,下去安排吧!我泱泱鞑清,总不能让一个毛头小子看轻了!”
看着张玉宁退出乾清宫,康稀有些寂寥喃喃自语道:“生子当如朱又深啊!咱那几个贝勒,看着一个个聪明劲,和朱又深那小皇帝相比,个个踏马的榆木疙瘩!”
“康稀居然同意了?”
东蕃南港,在自己的故居里,看着手中鞑清的回电,朱又深抹了抹鼻子,惊讶不已。
“看来,还是小看了天下英雄啊!”朱又深苦笑。
如果抛开国仇民恨,康稀大帝的确当得起一代大帝。虽然也有局限,比如抗拒新事物,但其一生算得上丰功伟绩。
平三藩西定边疆,在华夏史上,康稀时代的鞑清,将疆域开拓到极致。反而是另一个盛世的所谓十全老人,倒是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受益者。
几下江南,不但给地方上造成极大压力,更败光了康稀几十年的积累。也使鞑清由盛而衰。
信步走在自己曾经生活了十几年的故居,这一幕幕是那样的熟悉,有那样陌生。这里,已经被当地官府改建成博物馆,以供世人来观赏。
整个宁静王府被高高的围墙环绕,围墙顶端还有铁丝网,这是准备作为对后世的教育基地。不过,朱又深并没有干涉。任何民族,都需要榜样、又或英雄。
而这些,恰恰是信仰的源泉。
停留了两天,朱又深再次登上郑和号,继续一路向北。北港,后世被称之为台北的港口,是大明皇帝朱又深巡视帝国的第三站……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