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二百七十四章 风波落尽

第二百七十四章 风波落尽

    却说朝堂之上,魏允贞的一番话已是触怒了正在气头上的万历皇帝,他还欲再言道:

    “臣以为……”

    “放肆!”一句话没说完,便听万历皇帝喝道,“汝中伤元辅,竟还敢再言,左右与我重打二十大板,押入大牢,择日明正典刑!”

    眼看万历皇帝发火就要严办魏允贞,殿中的数位大内侍卫也即将把魏允贞拖出去受刑。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后面的鞑清,一众文武百官怕引火烧身绝对是没人敢上前相劝,顶多说几句陛下息怒意思意思。

    但是在大明万历年间却不然,时人皆以直言进谏为荣,以受廷杖为荣,虽然其也有弊端之后造成朝臣每每和皇帝对着干,但其进步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这时只见一人从朝臣队伍中出列上奏曰:

    “启禀陛下,臣以为魏御史所言,虽是风闻奏事,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又近日臣等收到国子监监生及京城举子上疏甚多,可见此事已广为流传,影响甚巨。为安天下士子之心计,今次廷试之时阁臣部臣当循例回避。且国朝置御史台,向来不以风闻言事而罪,魏御史虽措辞不当,但念在其忠心为国,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听闻此言朝臣们都心中一惊,皆是在想,此时此刻是谁竟如此大胆,还要去触皇帝这个霉头。众人定睛一看,殿中之人乃是户部员外郎李三才。

    “好好!”御座之上的万历天子气急而笑,道:“汝既言风闻言事不当罪,那朕循了祖制,汝就和魏允贞一同外放为官罢,也好体察体察民情。”言下之意就是要将两人贬谪外放,来个眼不见为净。

    “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万历皇帝刚刚言罢,又听道几声求情声传来,朝臣之中又有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出列想救下魏李两人。

    但这次万历皇帝不予理会,而是好言安慰挽留张四维、申时行等人道:

    “诸位卿家秉公为国,朕心中自有公论,至于乞骸骨之事就再休提。”

    言罢不待众人再推辞或者再相劝便传旨退朝。

    最终魏允贞左迁河南许州判官,李三才被贬为山东东昌的推官,由于张四维的迁怒,国子监署名上书的监生和在京举子也都被申斥,严重的还革去了功名。被牵连的人中就有张籍之师陈教习,他的选官被就此搁置,所幸的是在他同乡好友的照拂下功名还在。

    也亏得是万历天子骨子里不够狠,终其一朝顶多是廷杖,极少因官员上书言事而大开杀戒,若是如其祖先洪武皇帝朱元璋一般,此时早就人头滚滚落地了。

    这次殿试之前的风波以赴试举子看不惯阁臣张四维、申时行的儿子在科举中都题名金榜而起,以身为御史的魏允贞就疏劾张、申“不当以甲第私其子,蹈故相张居正覆辙”而爆发,又以魏允贞、李三才两人左迁贬官,上疏士子被申斥结束。

    不过魏允贞和李三才两人虽然被贬,但从此除非是致仕之后,辅臣当权时,其子没有再登进士的,这也算是没白费功夫,有功于后人,是个极大的进步。

    朝会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便传开了,张籍知道时已是两天后,也即是殿试前一天,这还是外出回来的郑泰告知的。

    张籍连忙驱车前往国子监中去寻陈教习。

    车轮辘辘,不多时便到了成贤街街口,张籍下了马车,直奔前去。此时但见集贤门旁的墙壁处围了不少士子,张籍挤进人群一看,上面正是此次因辅臣子弟中式一事上书而遭到牵连的士子名单,粗看之下怕不是有百余人。

    张籍提着心在名单中寻找,果不其然,陈端,也就是陈教习的名字也在其中。

    见此,张籍急忙出了人群向国子监内奔去,一路上,可以看到不少或面色灰败或表情激愤的监生,他们背着包袱在和同窗好友告别,应该都是此次事件中受到波及的监生,看到这儿,张籍的脚步又加快了。

    穿过琉璃牌坊,来到陈教习的寝舍处,正要上前敲门,但见一把大锁加于门上,此处竟已是无人!

    先生,您让弟子安心读书准备殿试,不插手此事,可为什么您却上书言事!您的选官报国之路还没开始啊!

    对于辅臣之子中第这件事,张籍是习以为常的,因为在后世官员的子弟还是官员,这种事情在新千年左右,简直太平常不过了,一个招呼就能安排亲人子弟入职。虽然新领导班子上任后严抓吏治,严惩腐败,逢考必进已成为了常态,但在天高皇帝远的基层,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绝,时有发生。

    后世也是有抨击这种现象的,不过多是键盘侠在贴吧、论坛等网上发泄发泄不满的情绪,没有几个人敢实名举报与之斗争的。若是真的自己也能成为被打招呼安排入职的既得利益者,怕是大部分抨击者也是甘之如饴。至于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的不满,又有多少是羡慕,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风骨和血性,后世经过鞑清三百年的消磨已然难得一见了。

    站在寝舍门前,一时之间两种思想交错浮现,张籍怅然而立。

    “你就是仁肃兄的弟子张维桢吧?”忽的身后传来说话声。

    张籍转头一看,见是个背着包袱的落寞士子,第一次在国子监见陈教习时他曾见过这名士子,他是国子监的监生,看他也背了包袱,难道也是受牵连人中的一个吗。

    张籍心中想着,拱手行礼道:“不错,在下张维桢见过前辈。”

    “前辈?”

    那名士子苦笑一声道:“不要叫什么前辈,如今我已是被革去功名,今天就要离开国子监返乡。这是仁肃兄临走前交给我的一封信,说是若你前来寻他便交给你。你若是今天再不来,我就得转交给其他人了。”

    说着那名士子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张籍,随后一拱手道了声告辞便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