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陈教习处,张籍快步走到食堂,进门一看偌大的食堂中只剩一个年长的伙房斋夫在抹桌子打扫卫生。
“劳驾,请问还有饭菜没?”张籍开口问道。语气甚是客气,自己是个新人,而且以张籍原来在学校、工厂的经历来看,和食堂大厨伙夫搞好关系还是挺有必要的,至少在打饭的时候不吃亏,运气好还能多来一勺或者多天块肉什么的。
“嗯?”食堂斋夫转身一看张籍,现在已过了早饭的时间,又见是个生面孔就有些不耐。
张籍见此随后把制牌递了过去道:“今天我刚到,这是我的制牌。”
年长斋夫接过制牌,随后脸色变得稍好起来,“哦?原来是今天新到的,呶,那边木桶中还有些米粥,盆中有些咸菜,米饭和蒸饼是没有了,架子上有碗筷,吃完记得刷干净。”说完这些,就又埋头去抹桌子了。
“有米粥即可,谢过老先生。”张籍转身就去斋夫指的架子上去取碗筷。身后隐隐约约听到斋夫的嘀咕声,“这还没到纳新的时候,怎么就来了新人。”
木桶中的米粥不多,好处是还是温热的,咸菜就是萝卜干,腹中饥渴的张籍连盛两碗喝下去才觉得稍微舒服些,要是再有两个馒头或是一碗米饭就好了。这一路走来,又是收拾东西又是和陈教习谈话,正在长身体年纪的张籍是真的饿了。
吃过早饭,将碗筷洗刷完毕。张籍回到寝舍,只有白胖学子冀永贞还在。
“冀兄,不知这外院丙班在哪?”张籍向冀永贞问道。
“张朋友你被分到丙班了?和我一个班,走我带你去,也对新人来了都是先到丙班就读。”冀永贞见张籍和自己分在一起既是舍友又在同班进学,不禁有些兴奋。
“张朋友,书院新人都是先分到外堂丙班,丙班一般定额是三十人,前些日子走了一个,你这一来还是三十人……”一路上冀永贞嘴里说个不停,看来也是个话痨。从冀永贞的话中张籍得知清渊书院不仅分为外院和内院,每院还按课业进度水平分班,以每月的考较升降。其中外院分甲乙丙三班,甲班二十人,乙班二十人,丙班三十人;内院分甲乙二班,甲班十人,乙班二十人。外院三班的学子入学象征性的交一两银子,只有免费食宿、书本、笔墨等用具的福利;但进了内院,不仅有外院的福利每月还有补贴,内院甲班每月三钱银子,乙班二钱银子。
这不就是后世的尖子班普通班这样分班和奖学金制度吗,张籍心想。关于分班制度的由来张籍前生作为一名教师参加过相关培训,其最早的思想来自于北宋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教育的“三舍法”“升补法”,实非后世所创,而是自古有之。
说话之间,张籍两人就到了丙班,此时虽尚未开始上课,但堂中非常安静,不是在读书就是在默诵。“堂前的那位就是丙班的徐讲郎,你新来找他报道即可,我先进去了。”冀永贞给张籍指了下,便拍拍他的肩膀,进了讲堂寻自己的座位坐下。
张籍整了下衣衫,前行几步到了徐讲郎身前躬身作揖道:“学生张籍见过先生。”
徐讲郎刚才就看到了张籍和冀永贞两人,温和的对张籍说道:“是来取书本和笔墨用具的吧,刚才陈教习已经知会了,都已经备好,在你的位置上,就是那里。”徐讲郎指着班内第三排角上的一处空位向张籍示意道。“快过去吧,等会儿就要开课了。”
“谢过先生。”张籍向徐讲郎道谢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清渊书院遵循古制,讲堂内都是案几蒲团,一人一几一蒲团,并没有高椅大桌,这一点上张籍觉得还不如社学时的条凳和高桌。坐下后张籍环顾四周,不愧是颇具盛名的书院,这屋舍虽谈不上雕栏画柱,但也是高梁大柱,窗明几净,形制结构上都比仓上社学考究气派。
案几上有竹纸一刀,墨锭一块,狼毫羊毫毛笔各一只,砚台一块,都是些普通货色,和上次在书院考较时的高档文房四宝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对,毕竟是练习用消耗大,不必用那么好。除了用具就是两套书,四书原本一套,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一套,朱子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前些日子随杜十娘逛街时买过了,张籍心下有些可惜多花的银子,不过想起书院提供的书本离院之后是不可以带走的,心下就有些释然了。到底是前世的小市民心态,时不时还为一点小事而纠结。
案几宽大,张籍把书本竹纸分别放在案几两侧,稍作整理后看到身边的一名学子拿着一本《中庸》默诵,不时地翻开《中庸集注》对着校注。想来丙班的学习进度到了四书中的最后一本《中庸》。
古代一名读书人的成长,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三百千千之类的读物发蒙,以《古今贤文》、《幼学琼林》启智,后正式踏上进学道路,四书乃是孔子之后所著,相对简明;五经是孔子之前所成,高古难读,故而按照难易度,先学四书,再学五经。
四书之中按照朱子所编纂也是由浅入深制定学习顺序,分为《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的学习顺序就是世人常说的诗书礼易春秋,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国朝定鼎后规定五经中治一经即可,所以书院中五经各有擅长的先生,学完四书便可专心研习。
四书中自己《论语》未精其他三本还没看,这已是落后了很多,自己被破格录取,在清渊书院招录新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难免会有人议论,只有在月底的考较中取得个好成绩,才能堵住别人的闲话,在书院正式站稳脚跟。
今时已是寸金寸光阴,必须要更加勤奋努力,迎头赶上。
想到此处张籍收起心思、打点精神拿出了《中庸》和《中庸章句》认真的从头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