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双方就要剑拔弩张,还是斯琴公主站出来说了一句话,“扎木合叔叔,希望你遵守你之前的诺言,你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吧?”
扎木合心中一惊,之前他就和斯琴公主约定好,自己不会再阻挠蒙古与西夏的结盟一事。如果违背了斯琴公主就再也不会认他这个叔叔了,扎木合不忍心失去这位如花似玉让他心动的女子,只能“哼”了一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来到吴林仁旁边。
“吴大人请上座。”
吴林仁推辞一番,见扎木合态度强硬,也就如坐针毡地坐上了天可汗的左边。天可汗不知道斯琴公主和扎木合之间有什么约定,其他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宴会还在继续进行……
在蒙古的传统宴会中,礼献全羊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也是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鲁小鱼等人刚刚在蒙古的牧民家中就感受到了他们招待贵宾的热情。
蒙古牧民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让卢晓余印象深刻的是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蒙古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
遇到像今天这样宴会西夏使团的使者这样特别尊贵的客人,常摆整羊席。蒙古国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蒙古人对客人的食宿常不取酬谢,无所计较,并认为对客人的招待小气吝啬是看不起人家的表示。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卢晓余还注意到蒙古人在接待贵宾的时候还会递鼻烟壶,这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也是普通的相见礼以表示敬意,友好。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好在刚刚在牧民那里已经知道了一些蒙古人的宴会礼仪,对于这次皇室的宴会,他们也就得心应手,知道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
这次铁木格图举办的是煮全羊的宴席,蒙古语称:“首思”(也有译作秀斯的,这里从元代译例),意思是“全羊宴或整羊宴”或“全羊席”,在民间汉语俗称“羊背子”。因为这是蒙古国礼仪中一项很重要的礼节,所以“首思”的制作方法也相当讲究。其宰杀是按照蒙古人传统的宰杀方法进行。
先宰杀一只白条绵羊,然后将羊头、脖颈、胸椎、四肢、胸脯和荐骨部即带尾的羊背子等,各做一件卸下来,不加任何调味品,入锅清水煮至成熟,捞出来置于盘中上桌。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四肢中入全羊席的部分是:肩胛一对、桡骨一对、肱骨一对、胫骨一对、胯骨一对、大腿一对、这些部位统称为十二肢体。胸椎入首思的是:除第一节被称为“黑胸椎”一节不能入首思外,其他均可使用。
鲁小鱼很好奇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这煮全羊里面没有看到羊脖子?”
翻译官苏吉刚要回答,蒙古的天可汗说:“可惜了,本来今天趁着这全羊宴,可以把这羊脖子也放进去一起食用,只是有些人不识抬举,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让我非常不爽啊。”
西夏来的使臣不知道蒙古的天可汗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苏吉小声地告诉大家,“这羊脖子只能在娶亲酒席上使用,一般不入首思。”
入首思的肋条是:被称为四高六低的脊骨两侧的二十根肋条和荐骨部两侧的六根肋条,一共二十六根肋条。做首思用的羊头一般不带下巴。虽然分这么多的件数,但入锅煮时须按大件整煮。
大家明白天可汗这番话自然是说给江革听的,是他拒绝了天可汗的美意,不同意这桩婚事。斯琴公主听到父汗说道没有放羊脖子,有些云里雾里,她知道羊脖子是用来娶亲的时候才放的,但是听父亲说今天差点就放进去了。难道自己有哪位姐姐或者兄长要出嫁了吗?怎么自己都不知道。
礼献全羊,也要根据不同需要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的。有时献上完整的羊肉,有时献羊的某一部分。比如在春节招待亲朋好友和贵宾时,把熟羊头放在大方木盘中间,周围摆满各种奶食品和点心端上桌,请客人品尝,这叫做献羊头,属于小型招待。若是把整只羊的带骨肉,连同直肠、大肠、心、肝一起端上,就是一种比较隆重的礼仪了。
全羊上桌之前,先上作为“酒宴之首”的奶食品,请客人品尝。接着把盛全羊的木盘摆放在主客面前。这时由卸全羊的人先在羊额上头上切割一个月牙形标志,再从羊头、胸椎和荐骨部以及四肢上各切下一小块肉,作为“德吉”(蒙古语,意思是物之第一件)盛于酒杯中,再泼洒些酒之后拿到室外,边说“敬献德吉”边抛向空中。这时在屋里的人们也同声说“愿吉庆与繁荣共存”,以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