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有一地,应能眺望海中蓬莱仙山而闻名于世,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于是便有了蓬莱县城,此地可跳海而望,隐约间瞧见水波不惊中有一仙山在雾气中忽隐忽现。
此处偶尔可见一座仙山漂浮于云朵之上,谓之海市蜃楼,堪称人间仙境,凡有仙缘者无不来此朝拜以示尊崇,时间长了,所谓的蓬莱仙山就变成了蓬莱仙岛,也不知是说的海中岛屿还是天空中忽而闪现出的仙山。
虽然如此,可在大宋邓州,蓬莱,可不是那么友善,甚至不愿有人前来这里,不因其他,只因这登州蓬莱县城对面有一大宋禁忌之地——沙门岛。
说来讽刺,这沙门岛堪称鬼门关处、人间地狱,且就在蓬莱县对面,不知当年汉武帝前来眺望的仙山可就是它?
要说他的位置,其实距离蓬莱县不远,只在六十里海中,海舟行者,必泊此避风,又因五代时置沙门寨,因此得名,但就是这个并未有什么可怖之处的名字却让大宋从百姓到官员畏之如虎!
自宋太祖建隆三年起,开始将犯人刺配沙门岛。此外,通州岛和琼州等海岛也是大宋发配犯人的主要地点,太祖的智慧自然是独树一帜的,这样一来便有三点好处。
大宋开国之初,沿袭五代旧制,朝廷往往把犯人都发配到西北边陲之地,结果这些犯人一有机会就开溜,逃亡到塞外成了流寇,这些流寇又会被回鹘等部收编,成了他们的爪牙,从而对大宋边防造成威胁。
太祖猛然惊觉这不是养虎为患吗?于是遂下令该流放的犯人不再往秦州、灵武、通军等西北边防之地发配,而是发配到南方,以通州岛、海南岛二地为主。
后也不知是因路途遥远,还是这两座岛被犯人挤满了,遂又增设沙门岛。
其二更为直接,便是为了加强对重罪囚犯的管制。
这三个海岛通常离大陆比较远,只要管死岛上的船只,海岛就无法自由出入,成为与世隔绝的禁区,犯人们插翅难飞。
其三便是从赵祯亲政之后才开始实施的,可以补充海防兵员。如今的大宋航海技术早已领先世界,登州海岛众多,天然的避风港自然也多的很,大宋已建立了战力不俗的海军,犯人中罪过不大,且有冤案者,可以成为海防兵员的补充和后勤。
管理沙门岛的长官为监押,虽然是沙门岛上的最高管事,可他不但要受提点五岛使臣察举,还要受朝廷派出的京东路提点刑狱使辖制,权利也相对小得多,只是在沙门岛上一切都要听他的。
这里的囚犯也大多是犯死罪且获宽恕之人,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大多数是犯事的农、工、商等普通百姓,但也有一些获罪的官员,诸如腐败受贿的贪官、办事不力的检田使、行医无方的御医、工作失误的天文术士之流,所以沙门岛可谓是三教九流皆有。
真正让赵祯这位皇帝重视沙门岛的乃是京东路转运使王举元的上疏,这封《沙门弊疏》中有一句话让赵祯颇为骇然。
“每年配到三百人,十年约有三千人,内除一分死亡,合有二千人见管,今只及一百八十,足见其弊!”
也就是说本来配额三百人的沙门岛十年时间中发配了三千人,除去大宋律法中允许囚犯意外死亡的一部分人,应当有两千人尚存,可后来只有区区一百八十人左右,这样的死亡率已经高达十之八九!
后来赵祯下旨彻查,毕竟这些官员既然不是死罪,就不应该死掉,只要是人口无论如何都是对大宋有用的,哪怕做些苦力也能创造价值啊!
后来王举元彻查后再次上疏,奏疏中的内容看的赵祯也没脾气。
最主要的原因是沙门岛缺囚粮……沙门岛的供粮乃自给自足制,由岛上的八十多岛户供给。
一开始,发配来的囚犯人数不多,囚粮供给还跟得上,可后来各地索要的送囚名额越来越多,审刑院将此岛额定刺配人数由二百人增加到三百人,可这一百人的增额远远满足不了各地的需求。
送过来的犯人大量增加,狱卒人数也必须与之匹配,于是岛上人满为患,岛户们有限的粮食产出根本无法不够分,遭殃的当然是囚犯,于是成批饿毙,其中不乏还参杂着一些得罪了狱卒的岛民!
再加上岛上的根本就没有人在乎囚犯的性命,自然也就没有大夫,原本发配而来的御医便成了香饽饽,但他只能为狱卒或是官吏服务,因为沙门岛只能残酷地演绎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控制人数,否则所有人便无法生存。
为了维持岛上的犯人始终保持在二百人以内,不管配来多少犯人,超过岛上的承受范围就要淘汰掉,自然的淘汰太慢,狱卒们便会使用非常手段,将健康囚犯以各种手段迫害致死。
这便是多年前赵祯受到的奏疏,也因为这奏疏罕有脾气的赵祯大发雷霆,亲手砸了皇宫中沙门岛送来的血珊瑚,吓得灵儿瑟瑟发抖,因为他觉得这东西恶心,乃是沙门岛枉死之人的鲜血铸就。
在此之后,赵祯下旨,凡是沙门岛之狱卒,皆数落地为囚!驻军看守不得私放,而同样的赵祯也在沙门岛增设海军,名为破浪,以沙门岛为主港,利用发配之囚在工匠的率领下修造海军战船。
而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沙门岛上的囚粮皆有三司负责,以人数为基,逐年变动,即便是道上有岛民囚犯三千也不会再有人饿死了。
数年时间,这沙门岛就变成了一座海上的劳改农场,匠人在此处指挥囚犯建造战船,以功劳减免发配时间,如此一来沙门岛的战船一跃成为大宋建造的最快,最好的战船,从沙门岛回到大宋的囚犯也逐渐增加,这给了岛上囚犯以极大的鼓励。
而破浪军也在这些做工精巧,工艺精湛的战船帮助下,一跃成为大宋海军中最为强势的一支,他们还有练手的机会,时常出入东海绞杀海寇,或是担任护送大宋来往于倭国船队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