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缔 > 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

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

    赵祯的思想是超越这个时代人的,即便是跟随赵祯多年的蔡伯俙也无法理解。

    当然他知道赵祯的手段是什么,合纵连横,挑拨离间,围魏救赵,这些手段对于汉家来说太熟悉了,但对于西方来说,这些东方的古老智慧却是难以捉摸的。

    赵祯和蔡伯俙长谈了一次,也让他脑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世上的诸多事情其实就是这样通过脑子谋划出来接着逐渐变成现实的。

    挑拨西方,使得西方出于战争和动荡之中难吗?当然难,可相比一个王朝的建立以及走上强大,这些又好似不算什么。

    崇文院中依旧是充满了忙碌,范仲淹在看到赵祯之后急急的打算起身行礼,但去被赵祯所阻止:“劳烦国事,无需多利,这传位大典怕是要难为你了。”

    范仲淹儒雅的笑了笑:“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再说官家的计策臣下十分看好,事关我大宋千百年之国运,臣现在的幸苦又算得上什么?”

    所有人当中只有范仲淹了解赵祯,因为他站的位置最高,看的也最长远,赵祯心中的所想他非常理解。

    这个计划赵祯并没有和范仲淹说过太多,但他却窥一斑而知全豹,并且态度转变的很快,从一开始反对赵祯传位太子,变成支持赵祯传位的人了。

    赵祯笑了笑道:“朕是担心你受到朝臣们的难为,毕竟此事你一人承担,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语怕是不少,你身为中枢的宰执相公,必然会被人们所诟病此事。”

    范仲淹看了看赵祯,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官家有时也是这么的关心他:“此事于国有益,臣自然会鼎力支持官家,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语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臣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官家所做之事关系大宋千百年之基业,臣岂能不尽心尽力?”

    赵祯微微感叹:“没想到还真的是你范希文最了解朕,便是蔡伯俙都没看明白的地方,你却能看明白,是朕之前和你交谈甚少了些。”

    范仲淹有些奇怪的望着赵祯,他不知道官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为臣子和大宋的宰执相公,他觉得自己和官家的交流并不少,往常官家在神都城时,君臣二人常常对奏,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啊!

    他并不知道,赵祯是感叹他和这位名相私底下的讨论太少了一点,现在看来能坐上宰执相公的位置,范仲淹必定不是寻常人。

    有些话不能寻旁人谈的,和他说倒是不错,只是自己发现的太晚了一点。

    虽然赵祯当初提拔和任用范仲淹是故意为之,但很大程度上依旧是看重他“曾经”的名声,现在看来自己有时过于重视名声,而忽略了他的办事能力。

    身为宰执相公,又常常是太子监国时的宰执相公,范仲淹做的已经极好,若是没有他,赵旭也不会进步的那么快,赵祯出征的时候,国内也不会不会那么的稳定。

    他几乎支持了赵祯所有的改革,但却并不是如同蔡伯俙等人一般大鸣大放的支持,而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就比如欧阳修的科举改革,虽然明面上是欧阳修一力促成,但实际上在背后范仲淹为他铺平了道路。

    赵祯知道范仲淹的本事,这个宰执相公可是有名的改革相公,所以在赵祯的改革中他没少倾注心血,但他却从来不居功,从来不张扬。

    赵祯见过很多相公,寇准,丁谓,李迪,王曾,甚至是王旦,但只有范仲淹用的最为舒服,为何?因为他的为人,谦逊豁达,治学严谨,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不排挤对手,不打压后辈。

    温婉如玉的君子说的便是他这样的人,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或是留神对奏很舒服,他总是能有礼有节的说服力,而非使用各种花言巧语来迷惑你,用一些政治手段来干涉你。

    这样的人也是最难战胜的,所以在赵祯分割相权的时候,范仲淹没有一点犹豫,大宋的相公从他开始便不再和兵权有任何瓜葛。

    兵事也被彻底从相公的手中分割开,并且相权中的许多权利都被其他各部所风格,但范仲淹唯一和赵祯对抗的原因却是担心皇权过大,后人难以掌控。

    他当初和赵祯对抗不是为了自己手中的相权,而是担心大宋的未来,担心未来的皇帝会独断专行。

    而赵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回应了他,加强律法,以宪法约束皇帝的权利,这是范仲淹万万想不到的事情,也是他之后对赵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原因。

    大宋的相权被分割了不要紧,皇权依旧受到了约束,而从现在开始,相权的风格使得权臣出现的几率大幅度的减小,甚至成为不可能。

    在范仲淹看来,皇权只要能受到约束,那就是天下的福气,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能够约束皇权的存在。

    天色见晚,赵祯不知和范仲淹聊了多久,没想到这数十年的君臣关系,居然在这个晚上才互相了解起来。

    赵祯认为自己的许多想法已经足够先进了,甚至有些背离这个时代,但在范仲淹眼中却并非如此。

    对于律法的加强和普及,对于教育的加强和推广,范仲淹有着积极的态度,他甚至认为现在做的还不够,应该强制百姓们的孩子读书上学,至于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再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这套理念相当的先进了,有些像是后世的义务教育,而范仲淹本人就是一个极力提倡教育的人。

    大名鼎鼎的应天书院便是他辅助起来的,当初晏殊邀请他实在是个明智之举。

    赵祯和范仲淹说了西方的事情,而范仲淹却向赵祯说着大宋未来改革的方向,其中有不少地方和赵祯留给赵旭的“家学”颇为相同。

    在范仲淹看来,大宋百姓这么多,还在逐年增加,以后一定会出现人口的急速增长,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变量,或是复利,但他却知道基数越大人口的增长速度便越快。

    说到底,范仲淹所担心的真正问题便是大宋的土地能不能养活更多的人?这也是他支持赵祯的主要原因。

    而他的想法让赵祯震惊到打算敲开他的脑壳看看,他是不是一个“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