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逆水行周 > 第四十三章 五年计划

第四十三章 五年计划

    食堂,下班的工人们正在打饭,每个食档前的窗口处排起了长队,排队的人高矮胖瘦不一,队伍却很整齐,没有人插队。

    打完饭的工人之中,有的就在食堂大厅里餐桌边用餐,有的则是拎着食盒离开。

    拎着食盒离开的人,也许是带饭回家吃,也许是自己已经吃完然后再打一份,带回家给家里人吃。

    工业区的食堂,提供物美价廉的一日三餐,服务工业区里各“单位”的工人们,有效降低对方的生活成本,使得这些工人能够靠着工资养活自己和家人。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食堂实行承包制,出售各种食物的窗口,实际上是各家食肆来承包,派厨子“驻点”经营,只有饭菜质量好,生意才会好。

    工业区的管理机构派人监督食品质量,以防止商家以次从好,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食堂二楼某厢房窗口,宇文温看着大厅内热闹的用餐情景,对工业区的现状很满意。

    相州官府以工业区为梧桐,许以“优惠政策”,引得作坊主、工场主们(凤凰)来筑巢,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让“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

    这些流动人口管理起来很麻烦,所以工业区内有“生活区”,提供廉租房,让这些携家带口来邺城碰运气的人们集中定居,方便官府管理。

    邺警察署在工业区和生活区设有派出所,管理户籍和维护治安,生活区又有食堂,医院、市场,保证外来务工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

    甚至还有学校,以实习的师范生为老师,免费教授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基本的文化知识。

    设工业区进行“招商引资”扩大就业,其经验来自黄州西阳,宇文温这几日在工业区视察,对于现状很满意。

    对新出现的“工人群体”也很满意。

    因为工作需要,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必然不错,这些人“做工”之前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一个,连左右都分不清,却为了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不得不适应新的生活。

    必须分清左右,不然工作就没办法做下去;学会了看时间,不然迟到会被扣钱;学会写和认自己的名字,不然发工资、发加班费时容易被人忽悠。

    工业区内,讲究的就是纪律性、组织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便是农民出身的人,进了工业区里“各单位”做工,很快就会被“同化”,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

    若有需要,将这些工人组织起来编成军队,成军速度可比农民兵快许多。

    宇文温亲自练过兵,知道光是让目不识丁、左右不分的农民学会排队就很麻烦,而工人们的素质明显要比普通农民高。

    他当然不是歧视农民,因为许多工人也是农民出身,但正是因为经历了“工场手工业”的洗礼,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这是宇文温乐于见到的结果,自己的规划渐渐变成现实,让宇文温的心情不错。

    回到位置坐下,他看向在座的许绍和刘杨:“工业区的情况,目前看起来不错,但是距离最终目标还很远,你们可要继续努力。”

    “对了,工业区的‘增长率’如何?”

    “回陛下,截至本月,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七,本月签订用工契约的人,比上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相州刺史许绍答道。

    “工场、作坊还有工人多了,这是好事,但安全问题不能麻痹大意,无论是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还是治安,你都要上心,不要弄出群体伤亡事件,到时候政事堂诸公可是要发难的。”

    “微臣明白。”许绍说完,为宇文温满上一杯茶,

    宇文温抿了一口茶,继续说:“外来人口比例逐年增大,这对于邺城的治安是严峻的考验,虽然有警察署管着,但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舆论要注意控制,遇到群体事件不要光顾捂盖子,要切切实实解决。”

    “群体性打架斗殴,还有造成伤亡的生产事故,要及时调查清楚,及时公布调查结果,不要给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

    “邺城的工业区,聚集了大量离乡背井的百姓,管理起来很麻烦,原籍所在地官府对此颇有微词,清流们对此的意见也很大,成日里吹毛求疵想找茬,你不要担心,专心办事就行。”

    “朕再说一遍,善用报纸这一工具,掌握舆论,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对手自然就会占,到时候颠倒黑白、众口铄金,有你好受的!”

    “是,微臣明白。”

    交代完毕,宇文温拿起资料,和刘杨讨论起“安全生产”问题来。

    化工生产,安全问题非同小可,宇文温不敢掉以轻心,不希望工人伤亡,更不希望刘杨等“产业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们出事。

    安全生产问题,天天讲,月月讲,尤嫌不够。

    宇文温一直都在讲工作,许绍和刘杨的话题也离不开工作,天子很关心工业区的情况,难得来现场,他们要抓紧时间汇报工作,看看天子有何指示。

    君臣齐心,把邺城工业区办好。

    工业区,是邺城的一个新区,内有大量作坊、工场,全都是新式手工业作坊、工场,承载着许多人的希望,不容有失。

    这是“黄州模式”在邺城的重现,大型造纸场、大型印刷场、大型化工场、大型加工场、大型制革场、大型平板玻璃场等等,全都是黄州大型工场在邺城的“分身”。

    与此同时,大规模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也在邺城周边地区出现,为这座繁荣的城市提供大量的肉食品。

    邺城,正渐渐转变为工商业并重的城市,成为大量手工业制品的生产地,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这就是宇文温“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个五年计划”,邺城变成工业(工场手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然后带动周边城池发展,吸引更多的无地农民进城打工,摆脱对宗族、大地主的人身依附。

    “第三个五年计划”,邺城作为河北工业中心,借助永济渠的便利运输条件,向河北各地倾销工业制品,带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打垮各地传统的手工业。

    邺城还要为河北地区工业化(工场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技术、人员支持。

    “第四个五年计划”,初步实现工业化的河北地区,吸纳无数农民进城“做工”,廉价的工业品此时已经在河北连续十余年大规模倾销,大量庄园开始破产。

    没错,宇文温就是要在河北“搞事”,用经济手段把庄园经济推向末路,挖门阀政治的根基。

    这就是他的雄心壮志,为河北地区工场手工业化而拟定一个个“五年计划”,能否实现,邺城是关键。

    所以为了打好基础,宇文温让年轻的许绍任相州刺史,以便办好工业区,让稚嫩的幼苗茁壮成长。

    许绍负责行政管理,而从黄州抽调的刘杨等“产业带头人”负责技术、生产工作。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内容,宇文温定下了量化的考核指标,在他登基满五年之后,这些指标必须完成,不然就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首当其冲的就是许绍。

    许绍是宇文温的元从心腹,是他的左臂右膀,所以宇文温把这么一个重任交到许绍手上,一来是倚重,二来是磨练。

    真要搞出纰漏,杀是不会杀的,宇文温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人,大不了冷藏几年,再让许绍“出山”。

    但那是特殊情况,该说的狠话,还是得说,该提醒的注意事项,宇文温一条不漏。

    其中一条,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宇文温认为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不然会出大事。

    造纸和制革废水的污染很严重,所以必须妥善处置,还有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不能轻视,邺城人口众多,一旦饮用水受到污染,很容易爆发大规模瘟疫,那可是人间惨剧。

    这个时代的人对环境污染问题不是很重视,宇文温不是极端环保主义者,但从实际情况出发,必须考虑最基本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所以他不断敲打许绍。

    谈话内容换成另外一种场景,那就是:

    许绍同志,如果为了保护饮用水安全而导致五年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我会枪毙你。

    如果为了完成五年计划而导致邺城饮用水受严重污染,我也会枪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