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逆水行周 > 第八十六章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

第八十六章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

    “大王,番禹城中民房过半是竹木甚至茅屋,天干物燥之际极易极易失火,尤其州衙门前东西走向大街,沿街民宅鳞次栉比,一家失火极易整条街都付之一炬。”

    “还有番禹港区,许多邸店都是木质结构,历年因为失火导致人货俱没的事情时有发生。”

    “城中排水沟渠淤积严重,多处地方有常年积水,蚊虫滋生,屎尿遍地。”

    “经过此次整顿,情况已有改善,这是卑职整理的报告,请大王过目。”

    面色憔悴的刘文静,将一沓厚厚的卷宗呈上,宇文温看着这玩意心中十分高兴,因为往后几晚他能借此消磨时间,不用东想西想了。

    “杨使总管看过了么?”

    “总管已经看过了。”

    宇文温点点头,看着面前明显休息不足的年轻人,笑着问道:“如何,还扛得住么?”

    “卑职还扛得住。”

    “好,明日起,放你三天假,好好休息吧。”

    “多谢大王。”

    刘文静是真累了,这几个月来忙得脚不沾地,岭南道行军如今承担着岭表官府的职责,尤其广州州务十分繁杂,光是接管和清点就让文武吏们忙得团团转。

    行军元帅宇文温要巡视、安抚岭表各州郡所以不在番禹,行军元帅长史崔达拏又是甩手掌柜,而代理广州事务的行军总管杨济有很多事要忙,尤其侧重军务,那么民政就由下级官吏们来分担。

    年轻的刘文静就成了实际负责任,说实话他基本没什么处理民政的经验,不过好在年轻、脑子灵活,加上文武吏们也有干劲,所以跌跌撞撞折腾了数月,总算是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清点账目、统计户籍、清查田亩、修葺城防、整治城内治安以及排水等等诸般事物,大小都有,也亏得随军的文武吏们有丰富的经验,才让第一次肩负重任的刘文静没有白白累死累活。

    刘文静告退,走出房间,疲惫的看着朝日东升,一想到将有三天假期不由得松了口气,他一直认为自己精力充沛,如今见识到另一个“加班狂人”宇文温,才知道自己是相形见绌。

    岭表的夏天气候炎热又潮湿,刘文静在番禹待了数月,只觉得十分难受,这还是在城里,而宇文温可是马不停蹄的跑了一大圈。

    巡视、安抚各州郡,舟马劳顿十分辛苦,还渡海跑到交州,又领兵继续南下攻打林邑国,回来之后也没闲着到处找事情做,从白天到晚上一直都在忙。

    刘文静寻思着自己若是如此连轴转上几个月,恐怕真会累垮,但宇文温如今的气色可比他好一些,看来真是精力充沛。

    累是真的累,但刘文静不觉得心累,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机会,让他有了处理州务的经验,以其年纪,若按常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大族子弟得父辈荫庇出仕,有的人年纪比他还轻,早几年就已经有了一官半职,但都是诸如主簿、郡丞一类的郡县官,想要做到州一级的官譬如州主簿,那得需要数年时间还得看机缘。

    而刘文静如今承担的,实际上和州长史的职责差不多,处理的事务虽然繁杂,却因此积累下丰富的经验,虽然没有正式官职,但这样的经历,将会对他以后的仕途有极大的帮助。

    前提是西阳王这位“伯乐”还在。

    刘文静是早就看透了,这年头要想升官光有才能和政绩是不够的,自魏晋以来数百年,家世和出身对于一个人的仕途顺利与否有很大影响。

    刘家的实力和那些权贵、世家大族当然比不了,所以他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得找到“伯乐”。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刘文静自认为有能力是一匹千里马,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得有位好伯乐赏识,西阳王宇文温就是这样一个伯乐。

    让他分担处理广州州务的职责,就是一个考验和机会,这种机会可不是谁都有资格获得的,所以刘文静信心十足,只要宇文温能继续走下去,他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刘文静走到大门处,迎面碰到几位年轻人,对方和他一样也是面容憔悴,看样子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将对方向他行礼,刘文静点点头打了声招呼便走出大门。

    这些人不是官所以没必要回礼,当然,虽然对方身份是商贾,按说比良民地位还要低一些,但刘文静无意在对方面前摆架子。

    回头看看这几位的背影,又看看东边天空升起的朝日,现在还只是早上,大家就开始忙碌起来,然后一直忙到日落,刘文静只觉得在番禹的日子很充实。

    西阳王常说“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还要继续努力啊。

    。。。。。。

    “累,是肯定累的,大家第一挑大梁,出错在所难免,不过只要及时纠正过来就好,真除了纰漏,那就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宇文温一边翻着书本,一边和面前几个年轻人交谈,这几位和刚离开的刘文静一样面容疲惫,不过同样朝气蓬勃,因为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而奋斗。

    这几位带来的报告,比刘文静的报告还要厚,不是宇文温好文牍,是因为许多事情必须汇总成报告,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他看过之后才能有深切的了解。

    宇文温巡视、安抚岭表各州郡时,李慧等几个年轻人随行,宇文温去到那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并不是需要他们打仗,而是宇文温要让这些人开开眼。

    世界很大,眼光不能局限在中原,甚至停留在岭表广州都不行,宇文温有想法有规划,当然要让黄州的大户们也能跟上他的想法和规划。

    年长一辈精力有限,观念相对保守,所以各家下一代的年轻人们才是他要大力提携的目标人群,一上来就要委以重任,即是考核也是磨练。

    只要资质不是太差,历练过一段时间就会明显成长,而这些庶子们的干劲十足,因为一开始他们只是为了家族打点产业,而如今,却是在壮大家族产业的时候,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年纪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

    李慧等人手中同样拿着厚厚的一本书册,上面记载着密密麻麻的数据,那是他们根据这几个月以来的调查、现场勘查数据汇总出来的结果,加上各自的看法和结论,如今要向宇文温汇报。

    宇文温看了看怀表,然后说道:“现在是九点整,寡人十点整还要处理其他事务,所以,你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开始吧。”

    “是,大王。”

    时间紧,客套话说多了就是浪费时间,李慧第一个发言,说的:“大王,西阳和番禹,无论是南下还是北上,都要涉及水、陆转运,草民等根据这几个月以来的商队往返情况,核算了一下成本,大致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