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回到东京就继续待在学校里,又过去十多天学习航海定位的那一批孩子终于完成了学习,时间也进入了六月底张三估算了一下,新船也快要下水了,张三也打算去南方处理一下事情。
既然准备南下,那么东京的事情就要安排一下了,报纸增加了四个版面之后销量再次增长了一半,现在大宋日报每天销售量超过了五十万份,这比其它报纸加起来的销量都要多。
大宋新闻报有意学习张三也增加版面,但是限于人手、刊载内容和销量跟不上,所以有些力不从心,周文正再次找张三取经的时候,表示为了感谢张三愿意出两成干股给张三。
张三经过这次高俅试探的事件之后,发现大家已经开始注意到报纸的重要性,这让张三有了危机感,自己溜须拍马的本事本来就赶不上六贼,何况自己官职低微。
所以张三打算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正好大宋新闻报要来,张三和周文正商量了一下,出资五千贯获得了大宋新闻报六成的控制权股份。
为了笼络住周文正这个人才,张三表示自己只要控制权,但是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他的管理,收入分成也是按照五五分成,并且张三抛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自己又拿出两成股份作为管理者奖励,当然这种股份只有收益权。
周文正得到了大笔资金的注入,立刻扩大了规模,张三又从大宋日报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人员充实其中,然后在新闻报里面推出了商业信息、游记风土人情介绍、大师教学和小说连载四个板块。
商业信息就是各地的商品介绍,物价介绍,还有销量和商路介绍,这个对于行商之人来说无疑是必备的东西,以往只有大商人才有资格派人去各地收集消息,现在大宋新闻报主动刊登,那真的是方便了很多。
各种游记和风土人情介绍,不要说现在就算是后世都很有市场,现在人此去游玩的机会很少,所以这种各地的游记和风土人情介绍就成了文人了解知识增长见闻的重要工具。
大师教学版块也是如此,张三让周文正寻找各种大师,例如书法大师,绘画大师,诗词写作大师,策论大师等等,这样的人寻常士子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现在他们的文章和讲解刊登在大宋新闻报上,自然让不少士子趋之若鹜。
小说连载更是收拢人气,培养读者的法宝,除了时下流行的小说刊载之外,张三还编了十几个小说大纲,找了一些市井小说家充当写手,这样一来有了吸引人的小说,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报纸。
果然在这四个版块推出之后,大宋新闻报的销量瞬间上升了几个档次,从一开始的十万份左右的销量逐级上涨,到现在销量已经达到了近五十万份,成为媲美大宋日报的报纸。
周文正因为自己的果断眼光收入也翻了几番,不仅是报纸热销带来的收益,而却报纸热销带来的广告收入也是翻了几番,周文正乐的合不拢嘴。
在周文正推出这四个版块之后有些报纸也开始跟风模仿,但是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的大势已成,两家报纸无论是销量还是规模都已经不是他们能轻易追赶的了。
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现在都开始在全国建设分社,张三已经不想等科举结束了,沿着张三开发完的商路,这两家报社的分社迅速在全国铺开。
这完全得益于威远镖局镖路的建设,有了威远镖局的快船送报业务,才有了这些报纸灵通的消息渠道,每次威远的报纸镖船把报纸分销之后,各地的分社就能用报船把获得的消息送回东京。
有了这条完成的渠道,才保证了报纸全国范围的消息获取,两家报纸都是采用在关键城市设立分社,然后在其他城市跟茶馆老板和各地的报童买消息这种模式,即节省了成本有增加了消息渠道。
因为报业的繁荣原本死气沉沉的进奏院,现在又重新活了过来,这些主管报纸审核的,虽然不敢卡大宋日报和大宋新闻报之外,其他报纸谁不送些好处给他们谁就别想报纸顺利出版。
当然对于这种事情,张三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张三没有打算整肃官场风气,而且张三吃肉不能不让人家喝汤不是,要不然吃独食是很容易遭人嫉妒的。
其他报纸也不是发展的都不好,例如有一个大宋文报就是一封销量不错的报纸,是一个大儒办的报纸,满篇之乎者也,风花雪月,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文青购买,销量一度达到十万份。
还有一个就是大宋学士报,这份报纸主打的就是各地著名学者的讲课心得,当然他们的卖点确不是这个,而是对各地青楼和花魁的评价。这份报纸也有七八万份的销量。
还有一些是模仿这些报纸搞一些自己的小特色,也能有几千上万份的销量,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张三就培养出了一个行业。
一个行业形成了规模之后,谁要是想破坏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会遭到全行业的打击和抵制,而报纸行业的从业者大多都是一些文人,所以等一段时间之后,就不会有人敢动这个行业了。
张三现在等于是控制了报纸的消息渠道、生产和销售的命脉,所以也不怕这些报社不按他的意思来,也不怕有人对付他除非皇帝要对付他,否则其他人想对付他还真没有那个本事。
除了报纸之外,百货店的发展也很顺利,现在东京的各个义兴和记里都开了一家杂货店,加上珍宝店服装布匹等等商店的建设张三等于在东京有了十多家万达广场。
京城的造船厂在第一批镖船下水受到镖局喜爱之后,立刻开始大规模的生产,甚至其他镖局也想购买,张三在思考了一翻之后同意他们的订购需求。反正这个生意就算张三不做,其他人也会做,与其钱给别人赚还不如自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