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娇妻如云 > 第七百三十四章:父与子

第七百三十四章:父与子

    到了卯时三刻的时候。曙光不见。整个天空反而更加yin霾起来,凉风习习吹拂,接着几点雨丝落下来,经过了几日的艳阳高照,这春雨中终于姗姗来迟,雨丝自yin霾的天空洒落,让正德门外守候多时的文武朝臣都淋了一身。

    沈傲是打马过来的,这一次他没有准备蓑衣,这天气说变就变,哪里想到拂晓的时候会来一场雨?牵了马到了正德门这边,干脆寻了位大人的轿子坐进去。

    结果这位大人在外头淋雨,沈傲在这轿子里歇息,眼看越来越多的人汇拢过来,已经有不少来向沈傲恭贺定亲之喜了,沈傲掀开轿帘一个个地打招呼。

    宫门终于开了,朝臣们鱼贯而入,最先的是太冇子赵桓,赵桓穿着尼服,脸上bo澜不惊,只是淡淡地看了宫门之后幽深的殿宇一眼。赵桓进去之后,所有的文武官员居然没一个尾随,都在门口这边候着,有的故意与人言笑,有的咬着想着心事。

    直到沈傲慢吞吞地从轿子里钻出来,冒着霜霜细雨进去,大家才像是想起了该要进宫一样,鱼贯而入。

    通往讲武殿的九十九级台阶上已经滴滴答答的淌了不少的积水,有不少内shi冒雨在这里清扫,每一级玉阶左右都站了殿前卫,虎背熊腰,湿漉漉的一动不动。

    赵桓已经进了殿,沈傲却还在磨蹭,走到半途上,突然抬眼去看天气忍不住道:“好大的雨!”

    后头的文武官员只好止步,这么一来,身后就拥堵了许多人。

    沈傲再往前走几步,大家又跟上来,沈傲突然又停住脚,道:“这雨看来要越来越大了,不知家里的衣衫收了没有。”

    许多人1u出苦笑,站在沈傲身后的李邦彦这时候已经忍耐不住了,沉声道:“朝议不可延误,殿下磨磨蹭蹭做什么?”

    沈傲回眸看了落汤鸡似的李邦彦一眼微微一笑,道:“李门下若是着急,可以先行一步嘛。”

    李邦彦不禁吹胡子瞪眼,想先走却又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有点儿逾越朝臣们入宫都是有规矩的,按资排辈地来,太冇子当然是头一个放眼朝廷,还有谁能和平西王争夺第二?李邦彦上了一辈子朝,这样的规矩早已墨守惯,这习惯改不了。

    沈傲见李邦彦不动身,索xing抱着手,呵呵笑道:“怎么?李门下不先行一步?看来李门下也是不急了,这样正好,难得你我有这样的雅兴那不如我们多站一会儿?李老兄,吃过早饭了吗?”

    李邦彦将脸撇到一边去,不去理他。

    沈傲淡淡道:“李门下若是还没有吃就太可惜了,说不准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李邦彦感觉脸上的肌肉不由地抽搐了一下虽是一副冷淡的样子,可是整个人在这雨中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连身躯都佝偻起来有一口痰梗在猴头,想反相讥却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讲武殿里,赵估早已到了,冕服正冠,危襟正坐,一双眼眸半张半阖,脸上带着些许嘲弄的意味。他的目光在空旷的殿中扫过,抿了抿嘴,手靠在御案上,沉默而又带有一种俯瞰天下的威严。

    赵桓跨入殿来,才现有些异样,抬眸看到金殿上的赵诘,心里不禁想,平日父皇都是姗姗来迟,今日怎的来得这么的早?

    身后的文武官员居然现在还没有看到影子,赵桓只好硬着头皮,孤零零地走到殿中,双膝跪下,三跪九叩之后,朗声道:“儿臣见过父皇,父皇安康延年。”

    赵估坐在龙塌上,什么都没有说,一双眼眸似刀一样落在赵桓身上,紧紧地盯着赵桓,一动不动。

    赵桓不敢起身,不敢抬头,被赵估冰冷的目光压得透不过气来,五体几乎是匍匐在金砖上,额头上的冷汗如注。

    这是怎么了?往常这个时候,父皇都该叫自己平身的,难道…

    赵桓不由地有着做贼心虚的感觉,整个人像是僵住了一样,一双眼眸闪烁,又不敢抬头直视,这样的感觉实在有些如坐针毡。

    赵估沉默了良久,突然道:“联自然安康,还能多活几年。”

    赵桓吓了一跳,又磕了个头,道:“儿臣只盼父皇能享国万年,与天地同寿。”

    赵估脸上带着嘲弄,太冇子对天子说这句话,历朝历代又有几个是真心诚意的?赵估淡淡道:“联若是享国万年,又何必要设立储君?”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句话朝奉意味十足,赵桓怎么听不出?他一时哑然,一个字都不敢吐1u。

    赵估的语气突然缓和下来,道:“太冇子近来读书了吗?”

    赵桓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遵照父皇的吩咐,儿臣一丝一毫都不敢懈怠。”

    赵估道:“看的是什么?”

    赵桓道:“诗经。”

    赵估皱眉道:“是秦少游的注解吗?”

    赵桓这时候松了一口气,轻轻抬眼看了殿上的赵估一眼,只是这一眼实在有点模糊,仍旧琢磨不出赵诘的心意,他领点头:“宣德郎的注解简言意骇,儿臣读的就是这一版。”

    赵估道:“那联就此考校一下你。”

    赵桓的神经又紧绷起来,哪有在这廷议在即的时候责校学问的?自从自己成年,父皇也从来未考校过,这时候硬着头皮道:“请父皇示教。”

    赵估淡淡道:“诗经里其为父子兄弟足法怎么说?”

    赵恒道:“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赵估看着他,冷冷地道:“你继续说。”

    赵桓只好将秦少游的注释一句句拆解出来,最后道:“父子、兄弟各安其职,各守其道,则这些行为就成为“足法。”即标准法则,然后就可以让百姓们去学习、效法、遵守。治国就是如此。唯有自身修德修身,shi奉自己的父亲,善待自己的兄弟才能以礼法教国人,治理国家。”

    赵估嗯了一声,不知道对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满意,他沉默了良久突然道:“太冇子是这样做的吗?可小心shi奉了自己的父亲?善待了自己的兄弟?修身养德这一些,东宫认为呢?”

    赵估的话字字诛心,赵桓冷汗淋漓已经有些慌神了,期期艾艾地道:“父……父皇……,儿臣尽心竭力这样做,父皇若是有不满意的地方,儿臣一定改正……”,赵估淡淡道:“联并没有说你错了,你失hun落魄的做什么?平身吧,好好做你的太冇子。”

    赵桓站起来,脸se铁青,心中想莫非是父皇警告我今日不要闹事?可去”,…赵桓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已经来不及阻止了,要煽动容易,可是要制止哪有这般轻易?

    正在赵桓胡思乱想的功夫,以沈傲为的文武百官鱼贯进去讲武殿,一齐朝赵估行礼:“吾皇万岁。”接着分班站定目光都落在金殿之上,等候赵估开言。

    赵估扫视了殿中一眼手抚着御案,慢悠悠地道:“联方才与太冇子论起了诗经,先贤流传下来的书籍,便是天下人白穷经也未必能参透,联常听人说人心不古,这句话,联深以为然,三皇五帝时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谓大治。可是现在,人心已经崩坏了,做臣子的欺meng自己的君主,做儿子的凯觎自己的父亲,做兄弟的骨肉相残,这是什么缘故?”

    赵桓的脸se骤变,想要跪下,可是又觉颇有不打自招之嫌,只是两条tui有些酸软,一时间脑子嗡嗡作响。

    李邦彦的目光幽幽地看向赵桓,心里也不禁打起了突突,陛下怎么会突然说这番话,是无心之言还是另有用意?他猜不透!

    见殿中无人回答,赵估哂然一笑,道:“世风坏了,这又是什么缘故?难道衮衮诸公们学的不是圣人言教,读的不是圣人之书?就比如那文仙芝,学问是极好的,却又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多蠢事?难道圣人的言教在有些人的眼里,只是拿来敷衍联的?”

    赵估言罢,双目一合,靠在龙塌上继续道:“联不过是有感而,诸卿不必记在心上,今日廷议议的是什么?李爱摔,你来起个头吧。”

    李邦彦硬着头皮站出来,悠悠道:“陛下,自海政厘清之后,下海的商贾多如过江之鲫,不过各路府也有奏疏递上来埋怨,说是自从苏杭、泉州开了新的局面,大量的百姓不思耕种,许多人抛了田地去泉州、苏杭做工行商,以至于多处田地荒芜。”他顿了顿,继续道:“就比如永和二年的时候,江南路钱塘县征收的粮食是九万石,可是到了永和三年户部结算,却只剩下了七万石,当地衙门非但不鼓励农耕,反而大肆招徕客商,以此为政绩,这样下去,丰年倒也罢了,可是一遇荒年,只怕要出大事,请陛下圣裁独断。”

    赵估听到泉州二字,也不禁忧心仲忡地看向沈傲,道:“沈爱卿,这海政是你主持的,你怎么说?”

    沈傲站出来,道:“陛下,李大人说的并没有错,非但是一个钱塘,便是整个江南路都是如此,而且大量的佃户抛弃了土地,使得乡间的佃租不得不大跌,永和二年的时候,佃户租种十亩土地要交粮四十石,而到了永和三年,锐减到了二十石,不少拥有大量田地的乡绅大户收益剧减,也有不少人卖了土地去行商的。这样下去,只怕苏杭、福建几处地方再没有肯去耕种粮食了。”沈傲淡淡道:“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粮产减少,更有不少人将良田拿去种桑结丝,可是我大宋的商队也从海外带来了不少的粮食,比如去年一年,商队带回来的粮食就有九百四十万石,足够补掉这个亏空。况且商人们又从海外带来了许多稻谷的粮种,微臣已经责令海政衙门试种,苏杭、福建路这边虽然粮产锐减,可是天下各路的粮产还能再增产一些,也足够解决粮食问题了。”

    李邦彦冷冷笑道:“平西王只怕言过了吧,莫非化外之地的粮种就这么稀罕?还能增产不成?”

    沈傲郑重道:“是李门下自己孤陋寡闻,其实早在真宗先帝在的时候,我大宋便引进了占城稻,这种稻种比之我大宋的稻种更加优良,穗长而无芒,粒差又小,不择地而生,同样一亩田地,用我大宋的稻种若只能收获十石,可是耕种的是占城稻,至少能收获到十二石。李门下五谷不分,岂会知道稻种与粮产的关系。”………………………………………………………。…………………………”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