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星风邪雨 > 气象谚语验证

气象谚语验证

    气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到地震海啸,小到天气变化,了解气象的有关知识关乎我们的安全出行、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总之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气象。

    既然气象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我们对于气象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如何掌握气象的密码呢?

    出门靠谚语,遇啥天气都随缘。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老一辈都有着这样的自信,凭借着自身行走大半辈子的经验,以及口耳相传的谚语,看天气心里也大抵有个六七成把握。

    今天我的课题就是对气象谚语的验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二十四节气谚语的验证,一个是古代天气变化的谚语。这两个验证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随时随地观察生活中有关气象谚语现象。

    我们追古溯源,其实我们的老祖先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大家所熟知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较准确的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将天文气象和物候等变化规律融为一体,为农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更加彰显了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价值。

    如今,二十四节气不仅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仍然有着基础的指导,它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为了便于人们记忆,古人选用二十四节气中的单字进行串联,巧妙的把二十四个节气串联在一起,顺口易记,因此“二十四节气歌”被人们广泛应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半年是八廿三。

    我通过调研观察,二十四节气和家乡寿县的还是有些出入,比如到了立秋,我们这边天气有时候还是非常炎热,冬至到了天气也不是太寒冷,后来查阅文献,原来二十四节气发源于黄河流域,核心地带是现在的河南等地。我们耳熟能详的气象谚语,很多都很契合河南、山西、河北一带。

    如果不考虑气候变迁,那么大部分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到别的地方准确率就会打折扣。而再考虑气候变化的话,冷期、暖期的变化给同一个地域带来不同的气候体验,适用性和适用范围也是在缩小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我的家乡寿县的节气和二十四节气稍微有些出入,但大抵可以符合天气的变化。

    我们古代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几乎能够准确的预报天气,如大家所熟知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久晴大雾必雨,久雨大雾必晴”。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根据谚语出行带上雨具。古人还善于发现动物的变化预报天气,比如“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燕子低飞天落雨”,“蚂蚁搬家天将雨”,“青蛙叫大雨到”。这些经验既有趣又实用。

    气象谚语,真的靠谱么?弱水三千,我们不妨选几条验验真伪。

    蜻蜓飞得低,出门戴斗笠。

    这句话说的是蜻蜓飞的很低,说明当时的气压大,这个时候要下雨了,所以带个斗笠比较好;这都是判断下雨的办法。

    但这个方法是有局限性的,首先蜻蜓飞得低得是大量蜻蜓,普通三五只蜻蜓不足以采信。其次,季节上是有限制的,蜻蜓活跃的时间以夏季和秋初为主,要恰好看到这样的场景很难得,也就是实用性非常低。最后,这还有地理上的局限性,长江流域等南方区域蜻蜓比较活跃,实用性就进一步降低了。

    另外,从生物习性上看,有一些体型较小的蜻蜓就是喜欢低飞的,尤其是低空食物比较丰沛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蜻蜓就会出现集体低飞的情况。

    综合来看,这句不全对,且实用性比较低。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清晨喜鹊一边跳跃,一边发出婉转的叫声,有可能未来1-2天是晴天;如果它乱叫,鸣声参差不齐,未来1-2天里比较大概率会下雨。动物在对天气的感知上各有神通,喜鹊、蚂蚁、青蛙等确实能感知到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变化、气压变化等等,来大约预测短时间内是否会下雨。

    但是,这个方法有比较难的界定边界,喜鹊鸣叫如何算是婉转,如何算是乱叫,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对比,作为经验积累。

    综合来看,这句基本对,但门槛比较高,毕竟你可能连是不是喜鹊在叫都不确定。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朝霞出现预示着天将下雨,不宜出门;晚霞出现预示着天将转晴,可以远行。

    朝霞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形成,云层裹挟着尘埃和水汽,这时候这些水汽是在观察者所在地上空的,如果发展旺盛,有一点冷空气激活,就会产生明显的降雨!

    晚霞在太阳落下的时候形成,云层和水汽已经飘过了当地的天空,不会发生空气剧烈对流,气压是比较稳定的,第二天大概率是晴天。

    不过这句话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主要出现在地域上,在北方地区,这句天气谚语的准确性十有八九。但在南方,靠近沿海而且容易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不稳定因素太多了,朝霞和晚霞对突发天气并不能准确预测。

    综合来看,这句对一半,基本算北方专属的谚语。

    通过观察气象谚语是有“保质期”和使用说明的谚语!

    谚语,作为古代劳动者利用那个时代的“大数据”得出的经验,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但在这个时代,我们有海量实况、算法、观测、人工智能和模式预报参与的更便捷、更准确的天气预报,不是更准确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