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春秋杂谈 > 第十节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之楚国篇

第十节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之楚国篇

    齐桓公的武力值、经验值不断上涨,对于齐国来说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但对于南边的区域强国楚国来说就是另一种感觉了。

    楚成王一连几个月看到报纸上的头条都是关于齐桓公的专题报道,内心很不是滋味。为了从实力与地位出发赢得各国的尊重,楚成王决定弄点新闻出来刷刷存在感。

    既然提到了楚国,照例先简要介绍一下楚国的过往。

    楚国同齐国一样是周王朝的异姓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早在周文王时期,楚国的先祖鬻熊就参与了周王朝的灭商大业。周成王时期,为了酬谢其功劳,封鬻熊为子爵,始有楚国。由于是异姓诸侯,加上没有在灭商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楚国获得的爵位是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

    一开始,楚国根本没有被周天子当成一回事。楚国被安排向周天子进贡的特产,是一种不值钱的植物—包茅,主要作用是过滤酒里的杂质。在周天子开大会的时候,楚国国君连个座位都没有,被安排与蛮夷酋长一起看守篝火,其地位的低微和家庭的贫寒可见一斑。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穿着被荆棘划破的衣服,到处开荒种地,勤劳致富。

    见到楚国逐渐发展,为了防范楚国崛起,周王朝又把一些姬姓贵族分封到楚国周边对其予以监视。

    但逆境反而让楚人养成了不屈不挠和奋发图强的性格,他们通过几代人的积累,逐渐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实力。

    后来,周昭王为了遏制楚国的发展,率兵亲征楚国。那时候的周天子实力很强,楚国当然不是对手。周昭王获胜后,携带大量战利品返回。结果在乘船渡过汉江时,当地人(楚人的嫌疑最大)为周昭王提供了用原始胶水粘起来的船。由于携带了大量战利品,导致船的负载过重,加上胶水遇水融化,周昭王及其军队所乘坐的船在汉江中陆续沉没。北方长大的周昭王因为没学会蛙泳、自由泳等任何一种游泳技术,于是光荣的成为中国首位被淹死的天子。

    这件事之后,周王朝与楚国算是结下了梁子。到了周夷王时期,楚国国君熊渠对子爵爵位实在看不顺眼,干脆自己称王。后来周厉王时期,熊渠考虑到周厉王脾气不太好,为了减少麻烦又主动放弃了王号。

    郑庄公把周天子的威信踩在脚下之后,楚国不再惧怕周天子兴师问罪,于是楚国国君熊通出兵伐随,要挟随国国君向周桓王写信,要求提高自己的爵位。周桓王虽然实力不行,但架子还是要端着的。况且楚国也不会来事,光提要求,连土特产什么的都不知道送,于是周桓王断然拒绝随国为楚国提出的要求。

    熊通见周天子不给自己面子,索性学熊渠一样自己称王。从那以后,楚国的国君就都称王了。这个“王”当然不可能得到周天子及中原诸侯的认可。不过没有关系,楚国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征服了一批诸侯,这些诸侯现在都认可楚王的合法性。

    如今,楚成王的风头被齐桓公盖过了,身为高贵的“王”,为了不被侯爵之国比下去,楚成王当然要想办法提高一下自己的知名度。

    考虑到郑国地理位置特殊,处在南北交界之处,又兼具东西交通之便,在郑国搞事能够很快引起国际关注,楚成王决定带兵到郑国去搞一次大规模武装恫吓。

    前面已经提到,齐桓公组织了郑国的第五次国君轮岗后,郑国已经成为齐国的忠实盟友。楚成王这一举动,显然是在找齐国的茬。

    实际上,在此之前,齐国发生的一件事情,也间接促成了齐楚之间的争斗。

    第4章提到,蔡国在齐桓公大婚时,通过“媵”的制度成为了齐桓公的姻亲。嫁给齐桓公的就是蔡国时任国君蔡穆公的妹妹,按照惯例,我们称她为蔡姬。

    蔡姬虽然长得貌美如花,惹人喜爱,但却经常仗着夫君的宠爱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某一天,蔡姬和齐桓公一起荡舟湖上,卿卿我我之际,作为经常与水为伴的南方人,蔡姬一时兴起,便捧起湖水洒向齐桓公。齐桓公虽然在外人面前威武霸气,但却天生怕水,于是连忙叫停了蔡姬的举动。但蔡姬却不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反而使劲摇晃小船,想捉弄一下齐桓公。齐桓公被吓得惊慌失措,蔡姬却因为发现了夫君的弱点而哈哈大笑。身为天下霸主,却在女人面前露了窘态,齐桓公一怒之下便送了蔡姬一件特殊的礼物—送她回娘家。

    虽然齐桓公顾及夫妻情分,没有和蔡姬办理离婚手续,但在那个年代,丈夫把妻子送回娘家已经是相当严重的事态了。

    蔡穆公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对于齐桓公这种赤裸裸的打脸行为表示十分不满。他一怒之下,也不顾蔡姬还没有和齐桓公办理离婚手续的事实,擅自做主将蔡姬改嫁给了楚成王。这种妥妥的重婚罪当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于是,齐桓公决定给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夺妻之恨的楚国和蔡国一点颜色瞧瞧。

    对付楚国这样的区域性强国,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贸易战这个法宝,在鲁国身上已经试验过,效果杠杠的。这么好的东西,不让楚国尝尝味道自然说不过去。

    于是,管仲的第二场贸易战紧锣密鼓地运转起来。

    楚国出产一种麋鹿,这东西全身都是宝,食用、药用价值都很高,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比较贵,一般人消费不起。但这在齐国的财政实力面前当然不是问题。齐国派出一个庞大的贸易团队,赴楚国采购麋鹿。采购的价格十分公道、数量也很庞大。一只麋鹿的售价足可以让一个朴实的楚国农民过上一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于是楚国的农民纷纷改行当起了麋鹿猎手,甚至楚国的贵族们也在暴利面前放下矜持加入打猎大军。这样一来,楚国的农田大量抛荒。但这也不是问题,因为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只要手里有钱,粮食从其他国家进口就是了。

    和鲁国一样,一年之后,楚国也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于是,楚国侵犯人权的事情突然成了国际热点。

    通过齐国专家的研究,楚国对其境内的少数民族存在强制迁徙的现象。据此,齐国及其盟友决定对楚国实施制裁,禁止齐国及其盟友进口楚国麋鹿,同时禁止向楚国出口粮食。

    楚国迅速因为饥荒而出现乱局,齐国则照例为楚国人民开辟人道主义走廊,大量接收楚国难民。

    搞完一波贸易战,齐国的战争准备也差不多完成了。于是,齐国及其盟友经过会议讨论,形成大周安理会第002号决议,决定组建由齐国、宋国、鲁国、郑国、陈国、卫国、曹国七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帮助楚国解决人权问题。

    七国联军浩浩荡荡一路向南,首先直奔蔡国而去。

    蔡国因为地理位置尴尬,是典型的墙头草国家。作为周天子册封的同姓诸侯,蔡国本来也属于中原诸侯圈子里的一员。但由于南方邻居楚国的强势,蔡国在其武力胁迫之下,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充当楚国的耳目和眼线。眼下,蔡国又一次因为美女而招来了灾难。

    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蔡国在不久前因为另一位美女而差点亡国。

    蔡穆公的父亲蔡哀公在位时,蔡国有一个邻国叫做息国。息国国君与蔡哀公同娶陈国贵族姐妹为妻。蔡哀公娶的是姐姐,息侯娶的是妹妹。因为陈国国君这一族姓“妫”,所以息侯的夫人又称为“息妫”。这位息妫有当时的大周第一美女之称。

    有一次,息妫回娘家时途经蔡国,因为是亲戚的缘故,蔡哀公得以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绝世美女。一见之下,蔡哀公立即惊为天人。这货色迷心窍之下,竟不顾国际形象对小姨子息妫进行了言语调戏。结果,这一次调戏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息国虽然国力不如蔡国,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诸侯国。一国之君的正妻被人调戏了,这种事情谁能忍啊。息国当然要采取措施进行报复了。但息国这种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的国家,其国力可想而知。正面开战,息国肯定是拿蔡国毫无办法的。咽不下这口气的息侯决定借助楚国的力量来教训蔡国。

    于是,息侯秘密派人与楚国联络,主动提出请楚国来进攻息国,然后息侯再以连襟的名义向蔡哀公求救,等蔡国出兵来救息国的时候,息国则和楚国里应外合坑死蔡国。

    楚文王一听,还有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当即照办。

    息侯的计策顺利进行,很快,蔡哀公就在息国吃了败仗,做了楚文王的俘虏。息国则通过此事成了楚国的小弟。

    蔡哀公成了楚国的俘虏后,只好拼命筹钱赎人。好在楚国觉得蔡国还有利用价值,于是在收了一大笔保护费后把蔡哀公释放了。

    恨息侯入骨的蔡哀公获得自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息侯上眼药。他添油加醋地把息妫的美貌向楚文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怂恿楚文王把息妫抢走。

    楚文王对美女也没有什么抵抗力,又经过蔡哀公的卖力宣传加怂恿,顿时色迷心窍,又考虑到息国利用价值不大,于是决定当一回明火执仗的强盗。

    不久,楚文王找了个理由到息国巡视。息侯见老大来了,当然要设宴款待。酒足饭饱之际,楚文王顺势提出,上次为了帮你夫人出气,我可是费了不少力气的,照理说你应该让夫人出来敬我一杯酒吧。息侯哪敢拒绝,只好请夫人出来敬酒。

    楚文王见了息妫,果然是国色天香、名不虚传。心想小蔡果然没有骗人,这一趟来对了。

    第二天,息侯到楚国军营为楚文王送行,楚文王派人将息侯扣押,自己则带兵直入息侯宫室,把息妫带走,毫不客气地吃了一回强扭的瓜。息国就这样被楚国灭掉,蔡国也在亡国的边缘走了一遭。

    由于息妫实在过于漂亮,后来楚文王把息妫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王后,并将她生下的儿子立为太子。再后来,息妫怨恨蔡哀公的卑鄙无耻,她又怂恿楚文王为自己出气。楚文王为了博美人一笑,再次出兵伐蔡。伐蔡的理由则是现成的—蔡哀公曾经调戏楚国王后。

    蔡哀公再次流下悔恨的眼泪,为了活命,他向楚文王跪地求饶,并又一次送上大笔财物赎罪。楚文王考虑到蔡哀公毕竟是自己和息妫的媒人,总算饶了蔡哀公一命。从此蔡国成为楚国的附属国。

    蔡哀公因为帮楚王做媒的缘故差点身死国灭,但他的儿子蔡穆公丝毫没有吸取教训。这一次,蔡穆公又包办了妹妹的婚姻,如愿以偿地成为七国联军的攻击目标。

    七国联军声势浩大,小小蔡国哪里抵抗得住。蔡穆公连忙收拾细软,带上全家老小跑到妹夫楚成王那里避难去了。

    楚成王本来只是想通过在郑国搞事情上个头条,但没想到齐桓公比他还霸道。而且贸易战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楚国已经大伤元气,如今他只好打消继续上头条的想法,全力准备应战。

    为了挫一挫七国联军的锐气,楚国决定派人和七国联军先打一场口水战。被派去执行这个任务的是楚国大臣屈完。

    屈完其实是楚国的王族。楚国王族的姓是“芈”,按照楚国的规矩,楚王的氏是“熊”,其他未能继承王位的王室子弟则根据封地或者官名冠以其他的“氏”。“屈”氏的得来是因为这一支王族被封到了屈地。所以,实际上屈原也是楚国的王族。而前几年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之所以不叫熊月,是因为女人在那个时候只称氏,不以姓冠之的缘故。

    言归正传,屈完马上要引出下一个成语了。

    春秋时期,打口水战是一个技术活。很多时候,如果你能把敌方驳得哑口无言,那么你就算大获全胜了,对方多半会因为羞愧而退兵甚至道歉。当然,这种情况只适用于熟悉并遵守大周礼法的中原诸侯,楚国显然不在此列。

    楚人要挟随侯向周桓王写信那一次,随侯派人向楚国说:“我一向本本分分的啥也没干,你为啥打我?”楚国回答道:“我是蛮夷,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但如今,当着七国联军的面,屈完不能再玩这套把戏了。为啥?因为齐桓公打的大旗就是“尊王攘夷”啊。

    于是,屈完按照中原诸侯的套路,义正词严地问管仲:“鄙国国君派下臣来问,齐国居于北海之滨,而楚国位于南海之畔,二国虽风马牛不相及也,不知齐国何故以大军压于楚国之境?”

    “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就这样诞生了。考虑到齐国与楚国中间还隔着鲁国、宋国、蔡国等一堆诸侯国,刮大风的时候,齐国迷路的马和牛确实不太可能跑到楚国来,屈完的这句话确实问到了点子上。

    但管仲也是打口水战的行家。熟知楚国过往的他张口便来:“成王曾赐我先君太公征伐之权,四海之内,凡不遵王命之国皆可征伐。贵国多年未向天子进贡包茅,此为不遵王命;当年昭王南征,崩于汉水之中,贵国难辞其咎。鄙国是以奉天子之命讨楚国之罪。”

    屈完听了管仲的话,自感无力反驳,但对于周昭王死于汉水这件事,由于时过境迁,加上死无对证,楚国当然不能承认。

    于是屈完答道:“包茅之事,乃是鄙国交通不便之故所致,既蒙提醒,鄙国即时遣人贡入洛邑。然则昭王溺于汉水之事,鄙国未尝参与,此事君其详加访查再论。”

    打完口水战,没有占到便宜的屈完返回楚国向楚成王复命。屈完分析道:“齐人奉天子之命合七国之师而来,声势浩大,又兼师出有名,我国与之正面相抗胜算不大。但臣观齐人伐鲁、伐宋之役,二国认错求和,齐国便息兵受盟。为今之计,不如请和。”

    楚成王由于吃了贸易战的亏,加上面对七国联军心里没底,想了一想,便同意了屈完的意见。

    作为已经称王的诸侯,楚成王当然不可能屈尊去参加齐桓公主持的会议,因为在那个会议上,给他摆的座位牌仍然显示是子爵。除了许国,已知的诸侯国没有一个爵位比他低。于是他安排屈完前往七国联军的驻地服软求和。

    屈完再次来到七国联军驻地。他口头承认了楚国没有按时向周天子进贡包茅的错误,并承诺马上履行进贡义务。然后,屈完又按规矩与管仲搞了一个会盟仪式,算是给足了七国联军的面子。鉴于楚国国力强大、国土辽阔,七国联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齐桓公照例见好就收,遂率领七国联军班师回国。

    对周天子来说,百年来桀骜不顺的楚国在齐国的敲打下低头认错并乖乖进贡,这当然是天大的喜事。天子有了面子,齐桓公也有了名声,大家当然皆大欢喜。

    写到这里,还是照例加上一句,齐桓公的霸业又上一个台阶。我自己都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写这句话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