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春秋杂谈 > 第三节 生死之交的重要性

第三节 生死之交的重要性

    姜小白通过教科书般地表演死里逃生后,迅速换了身平民的衣服,带上鲍叔牙等几个心腹,撇下莒国的大队人马,轻车简从直奔临淄而去。

    到了临淄城,鲍叔牙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展危机公关。

    春秋早期大家心中多少还是残存有一点规矩意识的。就像管仲说的那样,姜纠是姜小白的兄长,按照礼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姜纠和姜小白都不是嫡子,年龄居长的姜纠继位顺序排在姜小白之前。因此,齐国的大臣们早就商量好了要请姜纠来继承国君之位。但有时候,你以为该是你的东西,如果你过于相信它,你往往就会失去它。

    姜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鲍叔牙的三寸不烂之舌中失去本该属于他的国君之位的。

    鲍家与管家同为齐国的老牌贵族,不同的是,管仲的父亲去世后,管仲这一支逐渐没落,而鲍家仍然是齐国的高门望族。因此,鲍叔牙与齐国的各路大臣都有一些交情。尽管得知大臣们已经通过商议决定迎接姜纠回来继位,但鲍叔牙并没有放弃。鲍叔牙奔走于临淄城中诸大臣之家,反复向他们叙说这么一个道理:“齐国在几个月之内连续发生两次宫变,死了两位国君,这种乱局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才能镇得住场面,而且虽然大家第一个通知的是姜纠,但先赶回来奔丧的却是姜小白,这是冥冥之中上天的旨意要让姜小白继位。另外,鲁国国君亲自送姜纠回来,一旦姜纠继位成功,鲁国肯定会借机邀功甚至把控齐国的国政,到时候大家都没有好日子过。”大臣们听了后觉得鲍叔牙说的很有道理。毕竟鲁庄公带领那么多人马送姜纠回国,这差旅费、辛苦费肯定指着齐国报销。考虑到鲁庄公的高贵身份,到时候各家少不了还要给鲁庄公随点见面礼。花钱这种事人人都肉疼,况且齐国、鲁国实力差距不大,接受鲁国的热心帮助很可能最后变成引狼入室;而另一方的莒国国小力弱,根本威胁不到齐国,也不会对齐国产生什么非分之想。加上姜小白大难不死、后发先至的经历确实有那么神奇,于是大家迅速改变主意,一致决定拥戴姜小白继位。

    就这样,姜小白凭借出色的演技躲过了管仲的截杀,鲍叔牙凭借出色的口才为姜小白拿下了齐国的国君宝座。接下来,我就正式称呼姜小白为齐桓公了。

    写到这里,还是要啰嗦几句。齐桓公这个称呼其实是姜小白死后才有的。因为“桓”是他的谥号,只有在姜小白死后,他的继位者和大臣们才会通过一次绞尽脑汁地研讨大会来确定一个与他生前主要事迹相符的谥号,那时候,我们才可以称呼他为齐桓公。但考虑到目前所有的读者都出生在齐桓公去世之后,所以我们称呼姜小白为齐桓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齐桓公继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是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宝座,因为对于这个位置到底该谁坐,鲁庄公和姜纠仍持不同意见。更重要的是,鲁庄公对于把姜纠推上齐国国君宝座这件事十分执着,因为如果姜纠不能继位,鲁庄公这一趟豪华旅行的差旅费、辛苦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肯定要自己掏腰包,要知道,诸侯家的余粮也不是很多啊。古往今来,摊上这种事情,解决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打一仗分个高低了。

    齐鲁二国在乾时打的这一仗没有很大的名气,在此不详细叙说。战争的结局是鲁军大败,齐军不但把鲁军赶出了国境,还顺带占领了鲁国的汶阳之田。“汶阳之田”是靠近齐鲁边境属于鲁国的一片肥沃之地,这块地在后续的故事中还会出现。

    虽然鲁国吃了败仗、丢了国土,但齐国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鲁国,因为姜纠还没有死呢。对于这种严重影响齐桓公睡眠质量的人物,哪怕是亲兄弟,齐桓公也会想方设法让他去见老爸。当然,这种事情,齐桓公是不好自己去做的,甚至于他自己都不能主动提出来,否则,将来他的仁义大旗就不好摆在诸侯面前迎风飘扬了。

    作为齐桓公的亲密战友,鲍叔牙此时已经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齐桓公便派鲍叔牙率领大军陈兵汶阳,同时派人出使鲁国,“建议”鲁国妥善处置姜纠。

    被派去鲁国干这个脏活的人是公孙隰朋。公孙隰朋出发前,鲍叔牙告诉他,姜纠绝对不能活着回到齐国,但管仲一定要活着带回来。公孙隰朋就问:“那如果鲁国一定要杀了管仲呢?”鲍叔牙笑笑,说:“你只要反复强调管仲差点一箭射死我们国君这件事就行了。”公孙隰朋一听,是这么个道理,管仲作为截杀齐桓公的策划者和实施者,自然应该接受齐国人民正义的审判,齐桓公想要亲自弄死他,这很合理啊。

    公孙隰朋到了鲁国,见到鲁庄公,把来意一说,已被齐军吓破了胆的鲁庄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杀掉姜纠的要求。随后,鲁庄公很没有义气的派人突袭了姜纠的出租房,直接杀掉了姜纠,并按照齐国的要求准备把姜纠的两个老师——管仲和召忽带往鲁国都城曲阜。召忽按照那个年代臣子的标准做法,一头撞死在姜纠被杀的地方,追随主公而去。看到召忽做出了这么壮烈的举动,在场的观众纷纷用期待的眼神看向管仲。管仲心中无数羊驼飞过后,清了清嗓子,慷慨激昂地说道:“自古以来,不幸死去的君主必然有为他死难的臣子,但活着的臣子也必不可少,我现在还不能死,我要活着回到齐国为主公鸣冤。”说罢,他昂首挺胸地登上囚车,连声催促前来押解的人赶快上路。围观的群众听了管仲这话,虽然有些许失望,但也觉得这一番话有其合理性,便只好叹息一声,慢慢散去了。

    管仲被带到曲阜后,鲁国大臣施伯悄悄找到鲁庄公,对鲁庄公说道:“管仲乃是天下奇才,若他返回齐国后不被处死,而是得到齐国重用,那对鲁国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为了鲁国的利益,您要么向齐国求情把他留下来为我们所用,要么将他杀了后把尸体送给齐国交差。”鲁庄公思索良久,终归还是害怕把管仲留下来会再次惹怒齐国,于是他决定把管仲杀掉。

    公孙隰朋得知鲁国准备杀掉管仲,连忙跑去找到鲁庄公,当着管仲的面,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管仲是射中我们国君带钩的未遂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凶手,我们国君对他恨之入骨,我来之前,国君反复交代我一定要把管仲活着带回去,让他亲手杀掉,否则齐国绝不甘休。”鲁庄公听了这话,又看了公孙隰朋的狰狞表情,不由得不信,于是就把管仲交给了公孙隰朋。

    管仲的囚车被交给公孙隰朋后,公孙隰朋生怕鲁国君臣反悔,匆匆和鲁国君臣告了个别,工作餐都没吃就和手下马不停蹄地赶着囚车直奔齐国而去。

    结果鲁庄公一夜醒来还真的反悔了,思量之下他还是觉得杀了管仲比较放心,于是马上派人去追杀管仲。但曲阜到齐国边境一共也就三天的路程,加上管仲等人日夜兼程,鲁庄公反悔的这天下午,公孙隰朋和管仲就已经回到齐国了。

    管仲到了齐国边境,才发现鲍叔牙早已经在路旁等候他多时。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鲍叔牙便迫不及待地赶回临淄城,去为管仲筹划推荐上岗的相关事宜去了。

    鲍叔牙并不是简单的推荐管仲到齐桓公手下做官。他要做的是:推荐管仲来做齐国的上卿。

    上卿这个位置,在春秋时期基本上就相当于后来的丞相了。秦朝建立后,中央的重要官员称为“三公九卿”,卿在秦代虽然不是最高级别的官僚,但也是仅次于三公的高官;而在春秋时期,大家一般还是按照老规矩,把贵族大致分为卿、大夫、士三个大的等级。其中卿又可分为上卿、中卿(正卿、亚卿)、下卿三等(也有只分为上卿、下卿两等的说法);大夫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等,士也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等。

    按照齐桓公最初的想法,是要让鲍叔牙来担任齐国的上卿的,但鲍叔牙坚决拒绝。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十倍于臣,君上如果只是想做一个守成之主,用臣为上卿倒也勉强过得去,但君上若要争霸天下,就必须用管仲为上卿。”

    齐桓公听了之后大为惊讶,因为通过鲍叔牙为自己出谋划策,自己不但成功继位,还在继位之初就击败了宿敌鲁国,这些都充分证明鲍叔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而现在鲍叔牙居然说管仲的才能是他的十倍,那这个管仲该厉害到什么程度啊。

    于是齐桓公不但迅速打消了要报管仲一箭之仇的想法,还决定按照鲍叔牙的建议亲自出城迎接管仲的到来。

    但齐桓公也没有一次性就把管仲放到上卿的位置上去,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况上卿之位可不是大白菜,随随便便就把他给了别人有失上位者的稳重。

    把管仲迎接入城后,齐桓公为了试探管仲的才能,决定对管仲进行一次高规格的面试。结果这次面试持续了三天,因为齐桓公越与管仲谈下去就越觉得管仲的才能名不虚传,于是他们废寝忘食地交谈了三天三夜。面试完之后,齐桓公彻底被管仲的才能所折服。于是按照那个年代的高规格礼节,齐桓公斋戒三日后,拜管仲为相,并且尊称管仲为“仲父”。

    以上就是管鲍之交的一些传说,虽然我没有办法考证其真伪,但我很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友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