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三月,因李精白曾为魏忠贤建生祠,焚香祝词“尧天巍巍荡,帝德难名”,而被东林党人弹劾,“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
李岩得到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不是说只是随大流建了座生祠,不会有大碍吗?李岩百思不得其解,急急忙忙回到济南,面见父亲,不过却已经是在济南城外的一处客栈里了。
数月不见,李岩见父亲面容枯槁,头发稀落,哪里还有布政使的风采。李岩更咽着向李精白行礼:“孩儿少在父亲身边,竟致父亲劳累致如此地步,此为孩儿不孝,请父亲责罚”
李精白挥挥手:“干汝何事?起来吧,此次早未听汝言,方有如今结果,是为父之错矣。好在没有累及宗族,吾死亦可瞑目了。”
李岩流泪不止,自回到明朝,李精白夫妇对他真如亲子对待,李岩也很享受这种家庭和美氛围,内心孤独的他也认可了李精白夫妇。
于是他对李精白说道:“父亲说的是,宦途沉浮,本是常见,父亲当放宽心情,早日振作才是。”
李精白轻笑一声:“难得你有心了,你不怨我累及你的功名么?”
李岩急道:“孩儿读书不精,本就无望蟾宫,如今倒是正好向父亲请益了。”
李精白点头:“也好,你就随为父回老家静心读书吧,他日折桂,方不负圣贤教诲。”
李岩见李精白以没有刚见面时的颓废,心下稍安,又跟父亲聊了几句,见李精白乏了,告辞出来,又跟母亲聊了会,便回到自己的房间。
如今自己要随父亲回河南老家,这边需要留一个可靠的人,想了想,李岩觉得都不太合适,便想还是回宗族中找个人过来。
这次回河南走的比较慢,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沿途李岩多向李精白请教,才发现他学识渊博,沿途各种历史掌故和各朝官制历史信手拈来,顺便指点李岩治政理民的要点,让李岩大开眼界,深有所得。
悠悠回到杞县,李岩注意到李精白精神状态很差,看来这次的罢官事件对他的打击还是相当大的。于是李岩除了自己多相陪之外,还在宗族中找来一向与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比较谈得来的堂兄李仲、族弟李牟、李南、李友等进学的秀才举人与父亲谈书吟诗,转移父亲注意。
在与族兄弟们的交谈中,李岩很快发现族弟李牟文武双全,可独当一面。堂兄李仲、族弟李南、李友等虽说稍差一筹,但也算是精通兵法、武艺高明了。
于是,李岩在日常聊天中慢慢加入了一些各朝兴衰的讨论,并启发式的将自己在后世看来的土地兼并导致统治崩溃的道理和必要的税收才能维持统治的观点慢慢灌输给几人。并和他们一起研习戚继光著述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并大概制作了沙盘,进行兵棋推演。
说起来这个兵棋推演,还是后世在兵工厂和老大哥们学来的,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
在讨论中,大家通过收集历史资料,统计了几个统治时间较长(200年左右及以上)的统一封建王朝战争数量,汉朝401次,唐朝193次,两宋(包括金、辽等)共计549次。
大家统计历朝历史资料,大家发现,汉朝因前期外患难以平定,胜率为75%。而唐朝(不计武周),前期战争胜率很高,但自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外战屡败不止,导致总体胜率仅在55%。宋朝,虽然给人一种较弱的感觉,但它的战胜率却在70%。
得到这个结论,大家都来了兴致,开始继续查找总结原因。
最后明确了一点,唐朝的对外战争基本上是主动进攻别人,对外打的大多都是灭国之战,而一般主动作战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后勤,兵力,地形等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所以这对于唐军来说已经是非常不利的了,故而这也是唐军对外胜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宋朝却是不同,北宋与当下大明一样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策略,对向外扩张根本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只希望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所以大多打的都是防御战。所以对于北宋来说,他们的胜率是有点水分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打退敌人的进攻就算胜利。
结合当下明朝现状,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社会出现的问题,不光是所谓阉党的问题,铲除阉党,顶多算是割除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明身上的一个脓疮,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极度薄弱,导致各地农民起义连连,就连官军都时常叛乱。
讨论到最后,大家都认为是朝廷财政出了大问题,最好的对比就是宋朝。战争虽然很多,但是百姓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故而有所谓“笼袖娇民”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北宋地盘比本朝还要小些,北宋人口高峰大概一亿两千万,本朝人口最多时大约两亿出头,财政问题怎么出现的?
最后发现,问题出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出身贫寒,能体察平民之苦。为了自己建立的国度能使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不被官员欺压,在地方上打下税收定额,并规定官员不得下乡视察等等。
这导致了什么结果呢?
先说税收,明朝的官员对收税很不上心,甚至不愿意多收税,实在被逼得没办法才设个关卡收点税,收到定额马上撤掉关卡。加上建国时打下的石碑,定额没有随着人口、耕地的增长而增加,几乎没变过。
官员不用心收税在于,收多了税也无法升官,甚至会被人弹劾,明朝的言官简直是如狼似虎,甚至连皇帝都敢攻击,要是被参上一本横征暴敛的奏折,可就倒霉大了。当然,贪污那是另外一个事情。
第二就是让乡镇高度自治,地主独立性非常强,朝廷对农民的思想控制力十分薄弱。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能出那么多有节气有风骨的官员,而明朝出的尽是一帮为了自己和家族的荣华富贵可以出卖国家、民族的汉奸。
税收上打了定额,导致明朝税收一直不增长,也就张居正掌权时大幅度增长了一次。同时因为税收过低,免税阶级太多,导致国家财政非常拮据。国家没钱,抗灾、抗侵略的能力变得非常薄弱,根本经不起什么大变故。
朱元璋的出点是好的,但出身贫寒也让他的眼界不太宽,思想中厌恶朝廷收税。就此,朱元璋埋下了这两颗定时炸弹,一颗是对民间的放纵,一颗是税收的过轻。
这两颗定时炸弹,终于在明末引爆了。汉奸辈出,朝廷财政枯竭……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