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看着手中碎成两瓣的老式彩虹风车糖,方良又把目光放在了身前的这一堆垃圾上面。
破旧的塑料瓶,废弃的纸箱……每一样的包装都很眼熟。
“肥丹去过我家,她和我妻子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收集这些垃圾?”毫无疑问,眼前这些包装一模一样的垃圾正是方良家院子里的东西,而肥丹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点,他利用了这些垃圾在掩盖着某种气味。
满屋子的腐烂臭气,如果是正常人碰到这种情况会直接关门离开,可方良不同,他本能的觉得这堆垃圾不对劲。
再回想起妻子在一开始种种反常的举动,在自己吃饭前要喂猫,还要给猫喂猫肉,会不会就是趁着那个时候把垃圾转移了过来。
幸福路12号离这座学校不远,她完全有充足的行动时间。
“他到底要隐藏哪股气味?”方良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一抹枯骨阴森的模样,径直的走到了木桌前。
桌子上同样堆满了恶臭的垃圾,流着不知名液体的塑料袋散发着酸臭的味道,抽屉里和柜子中塞的很满,大多数都是抽了半截的烟头和沾的到处都是的黄粘痰。
妻子在暗中给肥丹垃圾,他们之间或许是达成了某种协议,这才导致了她当时想要杀死方良。
“总不可能两个人要给我上演一出狗血剧情吧?”好像想到了什么,方良的脸色变得一阵难看。
如果是那样的话还好,他在这个里世界本身就和“惠子”没什么关系,而且按照这种恐怖副本的程度,应该不会弄一些节外生枝的事。
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连接在一起,最终都会酝酿成一种新的恐怖。他倒有些希望这两个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
“吱嘎。”
寂静的房间中,衣柜发出来的响声格外清晰,方良立刻转身,同时抬起了手中的霞弹枪对准了衣柜柜门。
他的身体时刻都处在了一种紧绷状态,能够最大限度的在这种狭小的空间里移动。
衣柜的柜门中露出了一条黑漆漆的缝隙,原本堆积在柜门门口的垃圾似乎减少了一些,一种窥视的感觉在方良的心底油然而生。
有东西在衣柜里盯着他!
脚下的垃圾已经铺满了地面,踩在蛆虫蟑螂构建的美味堡垒上,方良小心的靠近了衣柜柜门,然后猛的打开!
在柜子里摆放着一具人类的枯骨!他不知道死了多久,全身的血肉都已经氧化掉了,浑身散发着一股脂肪的恶臭,只剩下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
在枯骨的身上爬满了米黄色的蛆虫,它们扭曲纠缠在一起,时不时的在那具枯骨的血肉里穿梭着,留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坑洞。
“原来是这样……他表面上不讲卫生,脏的不像个正常人,浑身都散发着一股垃圾的臭味,原来是想掩盖这具尸体的气味。”
方良的瞳孔紧缩,面前这具尸体的脸已经被啃食的一干二净,不过看大概的骨形应该是个男性尸骨,和刚刚他在教学楼外面时,从窗户里看到的枯骨是一样的。
是这具骨架自己跑了出来?还是谁把他故意放在了窗口?总之,那群见不得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把方良吸引到这间屋子里,或许是利用了这具枯骨在告诉他什么东西。
方良心里已经有了打算,既然恶臭的源头找到了,那么就说明系统任务的本身就是消除点肥丹,他们一开始就被任务本身迷惑了。
肥丹不一定是待在学校中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现在他更有可能躲在了幸福路12号里!
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惠子给他的通风报信,要知道,在里世界的任何人,都不如在现实世界中带来的帮手可信。
走到宿舍外面,方良重新背好了铁薇,听着背上那一阵呼吸平稳放松的声音,他也觉得安心了很多。
既然没出什么事就好。确定了肥丹的位置,方良带着她离开了学校,直奔幸福路12号。
此时的天色已经大亮,身处在里世界的人好像不用吃饭睡觉也可以存活下去,不过这对于方良来说总是破坏了身体机能的平衡,有些轻微的不舒服。
穿过几条小巷,他带着铁薇回到了连脊房屋前,而铁薇也好像有些苏醒的迹象。
她趴在方良的肩膀上迷迷糊糊的睡着,嘴角还泛着一滴晶莹的口水,似乎是梦到了什么令人难受的画面,柳叶般的眉头微微皱起。
“唔……”
铁薇轻哼了一声,缓缓睁开了眼睛。
“你醒了?”方良问,多了一个帮手,在消除肥丹这个棘手的麻烦时会变得更加简单。
“这里是哪里?”铁薇拍了拍他的胳膊,示意把自己放下来,一直等到双脚落地,这才有些迷茫的打量着周围。
一处破破烂烂的地方,这附近好像是个老旧的小区房,全部都是连脊房屋环绕,有点像偏远的农村地区。
“那个缝合怪被消灭了?”铁薇的记忆还停留在自己昏迷的那一刻,对于脑海中的那个老女人在现实里显现浑然不知。
她是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独自面对那个恐怖的怪物。有些迷茫的看了看自己的双手,似乎是对两个人奇迹般的活下来这件事有些难以置信。
“缝合怪……”方良尬住了,最后只能点了点头,“她确实是被消灭了,不过是被你消灭的。”
回想起最后那一声剧烈的爆炸,方良的印象还停留在铁薇拼命的冲向玉子的那一刻,心里不由得有些敬佩眼前这个少女了。
“好了,咱们先不聊这个。”
打断了铁薇的思绪,没有等她解释什么,方良把她昏迷中所经历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那个肥丹没在学校里,反而跑到了你在这个里世界的家里?”铁薇瞪大了眼睛,那男胖子是有多嚣张。
不过转念一想,她看向方良的眼神立刻变得古怪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