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晋乘 > 第156章 大才

第156章 大才

    “大王啊,想要解决这个方法,只有多加去任用他们,把那些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人给替换掉,当贤人能够得到任用,在职位上各尽其责,就是如此简单啊。

    大王之所以用不到这些人才,就是因为被蒙蔽的太深了,底下的臣子却没有办法判断别人是否有才华,没有办法相互举荐,他们只能推荐自己的亲友,怎么能够让贤人得到任用呢?”

    楚王熊旅觉得是这么个理:“好啊,寡人已经知道了,然后一定要让人才能够及时用到。”

    “我听说北方的晋国,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一国灭掉赤狄之后,还有余力去击退秦国、白狄、长狄的联军,我们如何才能对付他们呢?”

    孙叔敖听到这里之后,大吃一惊,自己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晋国现在也太强大了,楚国怎么能与之抗衡呢?

    “这种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楚庄王一看孙叔敖这幅震惊的样子,于是心里似乎也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位大才如此震惊于晋国的国力吗?

    “你有所不知啊,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晋国讨伐赤狄,并且将赤狄诸部灭掉,吞并后成为了晋国的领土,最后被灭亡的赤狄甲氏觉得心有不甘,然后联合了秦国、白狄、长狄,从晋国的各个方位攻打。

    不过却被晋国一一攻破,秦国更是折损了一半的徒兵,战车全部都焚毁。”

    孙叔敖听了之后,沉默了好一阵子,怎么晋国突然变得如此强大?

    紧接着,楚王熊旅又继续说道:

    “我听说,秦军大败而晋军大胜,晋军有数种新型武器,可以在数百步之外投掷石块,秦军还没有到城前,已经被天上的石块砸的溃不成军。”

    孙叔敖终于了解,晋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数国联军了,他们胜是胜在了武器的先进上。

    而且他也终于了解为什么楚王熊旅日思夜想,天天都在盼望着人才,使楚国更加强大起来。

    没有别的原因,晋国的武力比以往更加强盛了,而他们要。

    “看来晋国人的强盛,强盛在武力之上,楚国想要与之争锋,也需要武力强盛。”

    楚王熊旅:“是啊,寡人正是因为此事而发愁,如今的晋国有了那种武器,是战必胜,而守城固。”

    “可以使间,偷学晋国那种武器的制作方法,不过此事不易行。”

    楚王熊旅从来也没有想过让间谍去偷技术,不是因为间谍不好用,是此前没有过成功的桉例,还有用间谍去偷学技术的呢?

    不过仔细的想了想,这似乎可以,自己可以找人去试一试。

    如果真的能够偷到他们制造武器的技术,晋国有的东西,楚国也有,这样还怎么会怕他们呢?

    只是不知道晋国人的这些武器究竟藏在哪里?制造起来到底难易如何?这些都需要一点一点的去得知吧。

    “大王不要担忧,晋国的武力再强盛,也难以打败楚国。

    郢都远离中原,晋国就算想要攻打楚国,也需要仔细的去衡量利弊,毕竟这么长的路途,如果我们不按照礼打仗,要截断他们的粮食还是很容易的。”

    楚国之前就是不讲礼的,竟自己都称王了,自认为和周天子一个等级,而且还真的带着一堆小国,这些被楚国打败的小国对外号称自己是楚国人,但实际上他们的宗庙祭祀还是在保留着。

    熊旅想要和晋国争霸,想要和晋国堂堂正正的争霸,所以他才会遵礼。

    难道晋国只是强盛在武力之上吗?晋国如今的内政又如何呢?”

    孙叔敖在楚国东边修了三年水利,远离中原,更是远离楚国国都,自然不知道晋国现在的状况究竟如何,所以还是需要去问清楚情况再说。

    楚王熊旅也知道,孙叔敖以前一直在修水利,所以也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他:

    “晋国似乎在改制,原本晋文公之时,执政和六卿必然是在一起的,不过不会被中军将所担任。

    不过到了晋襄公的时候,赵盾将军政大权抓在了一起,但现在赵盾被灭,赵氏的领土全部都回归公室。晋侯重组六卿,却将执政给安排到了六卿之外的人。

    晋侯似乎在加强他的力量,亲自带兵攻灭赤狄,且也在学习楚国制县,赤狄故土都被制县。”

    孙叔敖得到了这么重要的信息,于是推断这位晋侯必定是个有为的雄主。

    “晋侯在集权,他已经知道晋文公设下的制度的弊端了。”

    其实这种制度从设计出来的时候就有缺陷,只是当局者迷,晋侯不愿意相信公族,更愿意相信卿族罢了。

    “晋国现在是士会执政,这个士会也是一个贤人,说他重视教化,而轻视法度,用仁德来治理晋国的民众,无衣无食,就给其安排岗位,使人人劳有所得,晋国的盗贼皆数都逃到了秦国。”

    孙叔敖此时终于将晋国的全部或风貌给搞了清楚,他也在心里默默的判断着,这样有所改变的晋国,楚国跟随其后,能够跟得上吗?

    “晋国的情况很好,恐怕楚国是难以与之争锋啊。”

    楚王熊旅有些灰心,难道他真的不能与晋国争夺这霸主之位了吗?

    他觉得非常的不甘心。

    孙叔敖突然转折道:“不过也不是不可能。”

    楚王熊旅听到这里又转头看向了他:“哦?如何?赶快讲讲吧。”

    孙叔敖于是说出了自己的判断:“晋国虽然看着十分强盛,但是内部却有危机,晋侯制邑为县,不再分封,也就是堵了原本想要靠打仗而获得奖赏的人的心思。

    而且晋侯杀死赵盾之后,将赵氏的领土全部都收回制县。

    有了赵氏的先例,其他卿士必然是人心惶惶。

    因此他们以后对于争霸的热情可能不高了,他们不想有功而无赏,就势必会造成晋国的君臣不一心,他们强盛倒是没有什么,反倒是人心不齐,才是晋国现在最大的危险。

    而楚国想要与之争锋,就需要国内人人一条心,国君、群臣、庶民,共同去对抗晋国,这样楚国就有几分胜算了。”

    楚王熊旅:“说的好啊,寡人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看来以后似乎可以挑拨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之间互相猜疑?”

    “大王明智,的确可以如此啊。”

    熊旅夸赞道:“孙叔敖,你果真如同养由基一样,是一个大才啊,朝堂上的群臣都没有和我说过这样的话。”

    孙叔敖非常的谦逊:“大王过誉了,恐怕国内还有更多能够说出这样话的人,但是却没有机会来告诉大王啊。”

    “晋国强盛,我们在短期之内不可与之争锋,晋国在变,楚国也要变,既然他武力强盛,就让他多去打仗,再一次挑拨秦国、白狄、长狄去攻打晋国,让他们打仗不停下来,却吃不进多少利益。

    fantuantanshu" fantuantanshu

    晋国如今吞并了赤狄,短时间之内不会再度去扩张了,因为这样不好管理呀,晋国的内乱恐怕会更加的多吧。

    而我们楚国却少去打仗,让利于民,让我们楚国的民众富裕起来,这样民众就会更加的支持大王。”

    孙叔敖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他却不知道,晋国也已经在挑拨楚国东边的吴国侵犯楚国了。

    熊旅觉得孙叔敖果然名不虚传,似乎的确有当令尹的能力呀,所以他就更加坚定了要让他当楚国的令尹。

    “要如何去做,那还是得仰仗你了。寡人决定让你担任令尹,你可不要推辞啊,此时已经到了楚国危急的时候,现在推辞,寡人哪里还能找到能够替寡人守国门的人才呢?”

    孙叔敖只得同意,不过他当令尹,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得多好,而是希望楚国能够强盛,不要像秦国一样被晋国人欺负。

    毕竟他两百年前也是楚国公族。

    “大王如此盛情,臣只好同意了,不过臣还有一事相求。”

    “哦?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吧,只要寡人能够办到那就绝对会同意。”

    “臣的家中还有老母,远在期思,如今她是孤苦伶仃,臣放心不下啊。”

    “哦?那寡人必然会派人将她接来,你这位老母今年年岁几何?”

    “已经五十有三了。”

    熊旅听到之后觉得有些吃惊,这孙叔敖的老母竟然都五十三岁了,那他该有多大啊?

    “看来她有福气了,那你现在年龄几何?”

    “臣今年二十有七。”孙叔敖认真回答道。

    熊旅沉默良久,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矮小,且头发稀少、相貌平平无奇且还有点黑的楚国新令尹。

    他觉得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以为孙叔敖年岁已高,但没有想到孙叔敖的年纪和他正好相彷。

    “难道这就是大多庶人现在的状况吗?那还真是寡人的罪过啊,一定要听从他的,让庶民能够安居乐业。”熊旅在心中叹息。

    ...

    孙叔敖的令尹印,第二天就被安排好了,而且他担任令尹的事情,也都被楚国国都内的人都知道了,因为他之前就盛名在外,而他更因为治水,成为了楚国人现在心中的英雄。

    很多人并没有对此事而嫉妒,反而是相信楚王的眼光。

    于是,楚国在国内的官吏和民众全部都来到孙叔敖的府上庆贺。

    这些官吏和民众,都带来了礼物看望。

    孙叔敖虽然之前家里贫苦,却不贪图这些礼物,一个人的礼物也没收。

    薄暮冥冥,在孙叔敖府上庆贺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走光了,原本热闹无比的府上,此时却显得格外的冷清。

    不过这府上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成的丧服,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求见孙叔敖。

    孙叔敖府上的那些人,看到如此的情况,都特别想把他给赶走,令尹刚刚上位,别人都来庆祝,而他却穿着丧服过来,这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们却没有自作主张,让这个老人给赶走,而是进到了府上来通知孙叔敖。

    “令尹,外面有一个老人求见,不过他却穿着丧服,要不要我把他赶走?”

    “不要,他肯定是要和我说什么话吧。”

    孙叔敖听说了之后,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整理好了自己的衣冠,出门前去看望这个老人。

    他走出门之后,果然看到一个穿着丧服的老人在门口。

    他主动说道:“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导吧?”

    老人见到他如此心平气和的态度,于是回应道:“我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

    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

    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道:

    “我诚恳地接受你的指导,还想听听你其余的意见。”

    老人于是再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

    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

    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你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将牢牢记住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