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 第393章 徐光启出山

第393章 徐光启出山

    袁崇焕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吴襄父子说。

    他自然是听说过这两位的,把守辽东关钥。

    吴襄父子也知道这位后起之秀,作为降臣他们见面不免有些尴尬。

    简单聊了几句才知道,袁崇焕如今也加入了大华,做起了王昆山的副手。

    本来袁崇焕还想要回归大明的,但世事总是出乎意料,他连回去的机会都没有。

    自从三十万大军在黄河大败之后,袁崇焕就在大华军中养伤,等待着和谈的结果。

    和谈是结束了,但结果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不光是他,三十大军明王朝全都放弃了。

    甚至还因为战败之罪,他的家人都被暴怒的崇祯给杀了个干净。

    袁崇焕心如死灰,后来在王昆山的劝导下才逐渐的恢复过来。

    在王昆山的建议下加入了大华,还接受了大华的短期军事培训。

    培训之后他彻底获得了新生,主动要求跟随王昆山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

    或许离开这里,才能让他的心情得到彻底的平静吧。

    郑毅将前往非洲的事情定好,就任由他们去沟通感情。

    他则是前往乘船前往天津卫,去那里亲自拜访一位大家。

    徐光启,字子先,祖籍是上海,后世有个鼎鼎有名的地方叫做徐家汇。

    自从辞官之后,就归隐在天津卫著书立说,成为了大隐于市的隐者。

    此时的徐光启已经年近花甲,见到郑毅的时候也是禁不住愣了神。

    他没想到堂堂华夏帝国皇帝,竟然会亲自拜访他一位老人。

    而且身旁还带着几名看起来像是老农的官员。

    请郑毅进门之后,郑毅就对他大家赞誉。

    有明一朝,在农事和数学、物理等方面,能比徐光启贡献大的几乎没有。

    玉米和番薯等作物的引入,也让许多地方的百姓摆脱了饥馑之忧。

    若是按照郑毅的评判标准,徐光启的成就是大明第一人。

    甚至那位阳明先生,在某些层面上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郑毅这次来,就是希望徐光启能够再次出山。

    华夏农业大学已经成立了十多年。

    也有许多的新研究成果。

    希望徐光启过去任教,最好带着他那些弟子。

    徐光启门生遍天下,无论是文学方面,还是农学与数学方面,都有不少的人才。

    这些弟子又有再传弟子,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如果全都加入,定然能够大大提升大华农业的研究水平。

    起码在整个行业的有序传承和发展上不至于出现问题。

    徐光启详细打听了农业大学的建制和规划。

    对于设立大学也是由衷的称赞。

    只是他年岁已大,对于出山还是心有顾虑。

    郑毅也不强迫,让几位大家与他交谈农业方面的事情。

    徐光启才知道,这几位看似老农的人,竟然也是农学大家。

    什么杂交水稻、杂交小麦、规模种植、大棚蔬菜等一抛出来。

    徐光启立刻就被震住了,以极低的姿态开始与几位学者沟通。

    一帮人聊了整整一天,都是有种相近恨晚的感觉。

    徐光启更是受益匪浅,许多思路都被他们启发打开。

    在徐家住了一晚上,徐光启第二天就开始收拾行装。

    打算前往随着这些学者前往中京的农业大学。

    还亲自写信给他的那些学生,希望他们前往农业大学做研究。

    一些擅长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学生,他也推荐去其他大学进行学习。

    学无止境,他知道他教出的那些徒子徒孙,想要超过当前大华的水平根本不可能。

    最好的方式就是继续求学,学会新的知识后,再在各自的领域去做出贡献。

    郑毅送他到天津卫港,乘船前往中京,他自己则是乘船前往了蓬莱港。

    蓬莱港与大连港之间,正在修建跨越渤海海峡的海上通道。

    从立项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朱功亮几乎全程盯在这边。

    建设部的事情全部交给了别人,连建设部的职务也就剩下虚职了。

    郑毅这次就是打算看一下海上通道的建设情况。

    如今北直隶归属大华,海上通道的作用就减弱了。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条通道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起码能够将两座半岛连接起来,以辽东促进山东半岛的发展。

    蓬莱港如今比当初已经扩大了十倍有余,海上到处都是停泊的船只。

    港口的吊机也是忙碌无比,不停地装卸着各种货物。

    从港口往海上看,几十艘大船正在海上紧张的施工。

    郑毅在港口乘车,从蓬莱山的直接上了新修建好的登州跨海大桥。

    这座桥的通车是在去年,连接蓬莱港和长岛。

    长岛如今已经不是往日的长岛了。

    原来只是几座散落的岛屿。

    人数最多的长山岛也只有不到千人。

    如今长岛已经成为一座倒u形的大岛。

    几座大的岛屿全都被连在一起,在南侧形成了一个港湾。

    填岛造陆,这就是朱功亮对长岛诸岛的改造方案。

    动用了上百艘的工程船只,从岸上运输石料百万立方。

    整个将数座岛生生的建成一座大岛,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

    完全足够建立一座县城的标准,而且好还能有效的分流蓬莱港的货物。

    从这里上岸可以等到跨海通道建成之后,直接通过跨海通道运往辽东。

    也能接纳大连港和旅顺等港口的溢出,成为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节点。

    郑毅到了长岛的时候,朱功亮正在长山岛的指挥部中坐阵。

    原本是打算扩建四座人工大岛,将整个渤海湾划分为四条大型水道。

    但是随着复兴号升级,朱功亮将建设方案直接给改了。

    北砣矶水道和南砣矶水道不改了,继续保留原来的水道。

    至于小竹山岛和黑山岛两座岛屿,都进行适当的扩张和加固。

    然后利用跨海大桥将其连接起来,直接通道砣矶岛。

    至于砣矶岛要进行一番改造,扩大砣矶岛的面积。

    甚至将整个砣矶岛按照军事要塞的标准去打造。

    这里以后将会是整个渤海湾的门户。

    不过舰队的驻点,则是要移到大竹山岛改造的岛屿和大小钦岛和隍城岛的港湾去。

    隍城岛和大小钦岛这些岛屿,全部实行改造,整个建成一座大岛,面积要扩大至少两倍。

    作为跨海通道的关键节点,如今朱功亮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座人工大岛的改造之中。

    郑毅看了半天他都没有发现,等到放下笔才知道皇爷亲自来工程指挥部了。

    “我们朱大匠还真是废寝忘食啊,朕来看看如今跨海通道建的怎么样了?”

    郑毅跟朱功亮开着玩笑说道,坐在旁边看起了他的图纸。

    图纸很复杂,以郑毅的半桶水水平看的不是很明白。

    朱功亮赶忙在旁边讲解,“皇爷,跨海通道建设一切顺利,就是方案改了几次,因为洋流和风浪以及海底地形等的影响,方案的改造更加符合这些客观的自然因素,保证不会因为自然条件,对大桥之后的使用造成影响!”

    “您看这里,这座登州跨海大桥已经建好,使用上也很正常,下方可以通行十万吨级一下所有的船舶,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这是南砣矶水道,桥面已经搭建完毕,建好之后可以有效分流南部船只,十五万吨级的船舶不会有影响!”

    “北砣矶水道这里,桥墩也都已经打上,采用的是最先进的悬索桥技术,这座桥可以通行当世所有的船舶,甚至就是您说过的几十万吨的油轮也没有太大问题!整天的通行可能还需要到明年年底了!”

    “大小钦岛和南北隍城岛都在改造之中,如今工程量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

    “等到明年就可以开始海底隧道的建设,铁山那边已经开始进行铺设了!”

    朱功亮指着建设图纸慷慨激昂的解释道。

    看来他是十分满意他如今的设计方案。

    “看图没意思,陪朕实地看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