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 第203章 草原建城

第203章 草原建城

    呼伦贝尔草原这个名字当前在官方还没有明确称呼,直到满清时期才正式确定。

    名字来源于这片牧场的两个大湖,一座叫做呼伦湖,在这个时代的官方名称叫阔滦海子,另外一座叫做贝尔湖,这个时代的官方名称为捕鱼儿海,两个大湖都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腹地位置。

    呼伦贝尔草原在明代没有太过正式的称呼,有明一朝也很少有官方来过这里。

    倒是在这边打过几场仗,比如明朝初年打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的时候就发生在捕鱼儿海。

    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之中也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是冰封状态,但丝毫不影响这片牧场的巨大价值。

    以为呼伦贝尔草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高达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的草场,成为无数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源地。

    历史上大多数的北方游牧民族都是从这里起源的,比如说秦汉时期的东胡和匈奴,在汉朝年间崛起的鲜卑、柔然、室韦,隋唐两宋时期崛起的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整个就是个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

    后世的时候,这片草原被称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纵观历史,这片草原养活了众多的民族,东依大兴安岭,西接蒙古高原,有三千多条河流穿过,五百多个湖泊如明珠一般点缀其中,华夏历史五千年,都少不了这片草原在其中的作用,揭开的也是每个王朝最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明末这个时期,这片草原也生活着大量的部族,大多数都是蒙古部落。

    周正出兵直逼这里,就是为了打通与蒙古诸部的联系。

    甚至为了未来能够收服蒙古诸部打下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上游有条河流,后世叫做额尔古纳河。

    在明朝的官方称呼为阿鲁那么连,名字十分的难记。

    这条河就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母亲河,也是黑龙江的源流河之一。

    深度为2米到6米之间,能够行驶小船过来,也是当前最方便与东北联系的运输方式。

    周正如今已经带着大军到了库楞湖(呼伦湖)附近,郑毅没有打算那么着急去那边。

    而是决定自北向南的将这里的防御线建立起来,彻底将呼伦贝尔大草原纳入到管理之中。

    他先是到了额尔古纳河与额尔必齐河交汇处,这里就是黑龙江两大源头干流汇入黑龙江的地方。

    从这里开始,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才会将向东流淌的这条大江称之为黑龙江。

    同时后世的时候,这里也是华夏的界河,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说也罢。

    郑毅带着船队在这里停下,考察了一番之后,决定将建城的位置选在额尔古纳河的南侧。

    也就是两河交汇处的南侧,展开了一座分基地,将这里将要兴起的城镇称之为威远城。

    名字就是这么回事,这里和更北、更西部的地方都是郑毅势必要拿下来的。

    威远是什么意思还用说吗?该威谁就威谁,就看谁能威住谁。

    一个个的平民走出基地,然后进入营造坊学习。

    然后就是一船船的物资,从伯力、雒阳、长安出发,经过黑龙江运输过来。

    简易的码头很快就搭好了,无数的工具和材料卸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然后就是无数的平民开始动手,挖掘地基,修建地暖,建设房屋。

    无数的水泥按照规划好的位置,跟砂石按照比例搅拌均匀。

    铺在地上很快成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道路。

    民居、工坊、行政、商业都在这些区域内兴建。

    木屋、框架房,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郑毅就在这边呆了三天,三天之后,威远城已经有了雏形。

    他也算是放心了,将这里交给凉州府的安排的人就继续出发。

    几百艘不大的内河运输船,沿着额尔古纳河向南进发,不久之后郑毅就发现了这边的游牧部落。

    游牧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部落大概有五六支,靠东北的位置是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部落。

    他们不算是蒙古,一般都被称为林间人,生活在大兴安岭的西麓,同样也是游牧为生。

    除了鄂温克之外,就是蒙古部族了,最大的一支叫做巴尔虎,与布里亚特蒙古同源。

    这个部落的历史比起蒙古还要早的多,司马迁的史记之中曾经将这个民族成为丁零。

    后来蒙古人崛起,将他们称之为林中百姓,以区别于草原的蒙古部族。

    从贝加尔湖到呼伦贝尔,这一大片的区域都是巴尔虎的游牧地。

    就算在后世,也是横跨多国的民族,起码都算的上是同根同源。

    如今这片呼伦贝尔草原,同样巴尔虎部族是核心力量。

    在北部游牧的部落也都是巴尔虎部族的其中一支。

    这个巴尔虎部落很强大,具体有多么强大呢?

    如果细数历史的话,从汉朝开始,巴尔虎人没有建立过任何政权,但巴尔虎人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每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锋中,都有他们祖先留下的痕迹。

    就算前些年的俺答汗时代,巴尔虎也曾经创造过极大的辉煌。

    陪着俺答汗驻牧青海,万里之遥依然是风生水起。

    不过巴尔虎厉害,也就是相比较其他的部落来说。

    真正跟郑毅这边比起来,跟其他的蒙古部落没啥不一样。

    好在巴尔虎人并不仇视汉人,因为他们见识的也比较多了。

    还有个原因,就是巴尔虎部落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内部也分成好多的小部落。

    这些部落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互相能够管制,而是谁家能做谁家自己的主。

    郑毅上岸之后,牧民中几个穿戴整齐的人赶紧迎上前来。

    将左手抚在胸口给郑毅行礼,自称是敦敦,这里部落的首领。

    敦敦隆重的邀请郑毅到他的帐中去做客,郑毅大概了解一些蒙古风俗,只能点头答应下来。

    这敦敦和善谈,对中原话不是很熟悉,好在郑毅来这边也随身带着翻译,不太影响沟通。

    敦敦说他们部落在这里生活了数百年了,祖先也曾跟随成吉思汗发动过西征。

    如今部落不比以往,青壮力量在百年内不断减少,如今只剩下百多人。

    若不是经常有周边部落的帮持,说不定她们这个部落就没了。

    郑毅安慰他们,表示都督府会帮助他们的生活。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心的生存繁衍。

    敦敦很高兴,马奶酒举起来就向郑毅敬酒。

    用的都是瓷碗,应该是不久前从跟随周正来这边的商队得到的。

    周正来呼伦贝尔草原,并不代表周正就是大都督府第一个派到这边来的。

    从长安城开始建设之后,都督府就派遣大量的商人到西部的部落来交易。

    别看时间不长,也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但已经有了很不错的效果。

    起码大部分的小部落,都是对都督府不反感的,甚至还有归附之心。

    敦敦的部落就是这样,他们在一年多前就跟都督府的商人有了接触。

    换取了很多瓷器、铁器、麻布、皮衣等东西,大大帮助了他们的生活。

    所以周正到来之后,他们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的,只要能让他们过得好谁管理都一样。

    本来郑毅打算吃完这顿酒,让敦敦带他在附近看看有没有合适建城的地方。

    但是他还是小看了敦敦的热情好客,也小看了蒙古部落的好客程度。

    烤全羊、手抓肉、马奶酒,载歌载舞,从下午吃到半夜。

    郑毅就算是比较能喝,也架不住一碗一碗的往肚子里倒。

    很快他就喝多了,醉的是昏天黑地,吐的是一片狼藉。

    当晚直接休息在了敦敦的蒙古包里面。  19594/1067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