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唐朝当暴君 > 第42章 大移民计划一

第42章 大移民计划一

    “老人家尝尝这一道糖醋里脊。”李佾热情的亲自给萧仿布菜。

    萧仿一脸戒备的看着他。

    “怎么?朕新发明的菜式,虽然材料不对,但味道尚可。”

    萧仿呵呵笑着一点也没放松戒备:“陛下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说的是好听,但心里想着这个小狐狸这么客气恐怕没好事。

    “先吃菜。”

    “陛下先说。”

    李佾无语的看着萧仿,至于这么戒备吗?

    萧仿呵呵笑着:“陛下登基之战可谓是瞒天过海啊,简直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你这么腹黑还这么客气我得小心点。

    李佾有些嘬牙花子,看老头脸色只能硬着头皮说:“朕想迎娶柳芸儿为贵妃。”

    “迎娶吧,老臣也没拦着,另外两人追封老臣也在朝堂上率先为陛下说了好话。”古代皇帝娶媳妇可是大事,朝臣们名义上是不能发表意见,但实际上也会影响朝堂,当然,四妃一下不影响。

    “朕答应老人家去做媒。”

    “做媒?”萧仿有些懵。

    皇帝娶妻什么时候用做媒了?

    再者,老头子我八十三了,从来没想过这个岁数了还有机会给人做媒?

    突然,萧仿恍然大悟,含笑道:“恭喜陛下彻底告别恶名。”

    李佾这么说就是柳芸儿同意了。

    柳芸儿只要成为贵妃,那么李佾之前的恶名将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浪子回头的励志典范。

    “嗯,芸儿的意思是不走正式程仪,也不大张旗鼓,更不要厚重的聘礼,还不能继续照顾她父亲。”

    萧仿手捋长髯会心微笑:“是一贤惠女子,也顾虑周全,最令老臣意外的是还有自己的决断。”

    有这样一个人坐镇后宫,再加上善良的天性,以后皇帝的后宫乱不到哪里去。

    他可是很注意柳芸儿的,也清楚李佾这个大魔头是利用她善良这一点逼着她做事,最后应该是那一天给小太监们讲课,才彻底打动了这个人,让她心中的大局观压过了对李佾的愤怒。

    简略商量一下时间,李佾神色变的凝重起来:“朕这些时日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解决明年的旱灾影响。”

    “陛下请说。”萧仿立即正襟危坐。

    “老人家可曾听说过江南闹旱灾?”

    萧仿想了想:“这倒是未曾耳闻。”

    “老人家可曾听说过江南闹水灾或者其他灾难饿死过人?”

    萧仿又想了想,摇摇头:“只听闻过瘟疫,淹死,从未听闻有饿死之人。”

    “老人家可知岭南稻谷一年两熟?”

    萧仿点点头。

    李佾道:“江北各地闹旱灾,灾民们流离失所到处游荡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到城里有可能会遇到朝廷赈灾,或者是良善人家施粥。另外一个就是找树叶子吃,只要是能吃的树叶子,或者是山里的野味都能给啃光了。朕听闻前些年闹灾荒,山上的树叶子都被吃光了,树皮都被扒光了。”

    萧仿长叹一声:“老臣亲眼所见啊,只要是能嚼烂下肚的都吃,甚至土也吃。”

    李佾道:“但是江南地区植被茂盛,即使是颗粒无收,也可以有足够的树叶树皮或者是野味,而且岭南一年两熟,有种一年吃三年,三年一灾的说法。”

    “陛下是~”

    萧仿脸色都变了。

    李佾:“大移民!”

    “大移民!”

    萧仿毛的炸起来了。

    唐之前有三次大移民。

    第一次是黄巾起义。

    中原战乱,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前往幽州,致使幽州人口数量短时间内增加了二三百万。

    第二次是西晋永嘉之乱,数百万人渡江南下。

    第三次就是本朝的安史之乱,同样是数百万人南下。

    后两次都被称作衣冠南渡。

    但那是老百姓自发的,是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

    而现在陛下要大移民!

    以萧仿八十多岁见多识广早已波澜不惊的心态,此刻却感觉头皮发麻。

    要说之前也有过主动移民,始皇在八年时间里分五次向岭南移民百万。

    但移民个结果是什么?

    秦二世而亡。

    项羽刘邦纵横中原攻进咸阳,而大秦五十万大军却在岭南。最后汉朝也是经过了多少年才让岭南归顺的。

    想到这里萧仿顿时急了:“陛下万万不可!”

    “老人家可是担心先秦之事重演?”李佾从容淡然的给萧仿续上茶水,“老人家可是担心上一次夜访萧宅所说的帝国极壁和内藩外藩中央军(概念源自于抖音独夫之心)?”

    “上一次夜访,老臣至今想来依旧惊觉陛下那是天人,老臣实在是佩服。”

    萧仿也放松下来。

    那一次夜访实在是让他有惊才绝艳之感,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感慨。

    那一次夜访中,李佾为了折服这位老人家,假借太宗托梦说了许多,也终于让第二天皇宫巨变之时萧仿站在自己这一边,一锤定音,让自己顺理成章让朝臣信服的坐上皇位。

    其中至关重要的两点就是为折服老人家,搜肠刮肚,利用自己后世看书得到的两个观点,帝国极壁和内番外番。

    所谓内藩外藩中央军很简单。

    周天子分封天下就是内藩,结果造成了诸侯割据春秋战国。

    秦朝建立觉得这样不行,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就是,遇到战斗直接派中央军过去,但结果就是自己的力量都在外面,结果里面反了,秦朝灭亡。

    汉朝觉得秦朝这样不行,继续实行分封内藩,结果有了七王之乱。

    唐朝觉得这样还是不行,弄了个节度使坐镇外围的内藩制度,结果来了一个安史之乱。

    宋朝觉得唐朝这样不行,干脆恢复了秦朝的中央军方式。结果是一直被压着打,敌人都达到鼻子底下来了,身后的军队没有中央调遣就不敢动,结果就是被动挨打。

    明朝觉得这样也不行,就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形成外藩屏障。

    而清朝觉得明朝这样不错,卯足了劲干掉了准噶尔,形成了陆地上的外藩屏障,但海上没有屏障被西方入侵。

    后世的老美到处驻军,实则也就是形成全球的外藩体系。  19489/1066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