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行医人 > 第7章 药方的秘密

第7章 药方的秘密

    任大郎云淡风轻地牵着马远去。

    若非一直观察着他的秦小乙,从侧面看到他那咧到耳根、和小丑有一拼的嘴角,险些就被他骗了。

    孙氏面沉如水,厉声喝道:“秦琪!”

    我们的秦小乙心中一咯噔:额滴娘,该来的终于要来了!

    他连忙赔起笑脸:“娘您别生气,这是任大伯想出来的主意。”

    任大郎前脚刚走,秦小乙后脚便卖队友。

    孙氏闻言笑靥如花,秦小乙却只觉不寒而栗。

    他连忙辩解:“娘,若不将孩儿突然病愈的事儿推给梦中的老神仙,该如何向别人解释?”

    孙氏的笑容愈发灿烂,秦小乙则感觉遍体生寒。

    他求助地看向蹙眉不语的老爹,收获的却是死亡之瞪。

    我们的秦小乙只好认命。

    “娘,孩儿坦白。孩儿的医术都是从马老太公的书里学来的。

    您打小便教孩儿读《论语》、《孟子》和《周易》,因此,孩儿很快便学会了《素问》、《伤寒论》中的医理。

    娘,您可能也听人说过:读书人学医,如快刀切豆腐,又如笼中捉鸡,轻而易举。”

    这些话连秦小乙自己都不信,但这并不妨碍他脸不红心不跳。

    孙氏终于变甜笑为冷笑:“秦琪!你说的这些话你自己信不信?你当娘是傻子?

    好!娘现在就拿出来那些医典,你告诉娘,附子理中汤出自何处?正气散又出自哪位名医?是张仲景,孙思邈,还是陶弘景?”

    亲娘咧,您还真懂!

    秦小乙被亲娘怼得无言以对。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客吧?

    好在这事儿难不倒我们机智的秦小乙:“娘,附子理中汤的确出自张祖师,孩儿在理中汤基础之上加了附子和砂仁以固阳化湿。

    此外,正气散则是在六合汤的基础之上,加减化裁而成,加一味苍术是取其化湿散寒之效。”

    《局方》中的六合汤虽尚未推广,但目前民间已有方剂。咱们秦小乙的解释,可谓无懈可击。

    嗯…至少糊弄他爹娘不成问题。

    秦二郎的死亡之瞪消失,他释然一笑:“小乙,是爹娘错怪你了。你先歇一会儿,粥马上熬好。”

    孙氏犹不依不饶:“二哥你先等等,秦琪!你为何揪着白三郎不放?”

    秦小乙真要哭了,娘您真犀利!

    他努力赔着笑脸:“娘,您别生气了好不好?孩儿不是故意刁难白三叔,为了任大郎的挣钱计划,咱们必须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孙氏当然清楚其中原委,她只是担心自家崽被任大郎带歪。

    任大郎与任二郎可谓截然相反。

    他是个典型的商贾,为了利益最大化,他虽然固守底线,但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择手段。

    可怜的秦小乙咽了口口水,正要为这对可敬可爱的父母详细解释,突然听到院外“哒哒”的马蹄声传来。

    随即,任大郎得意的笑声响起:“秦二郎,二郎媳妇,快出来!咱们吃饭!小乙,大伯帮你讨回了公道!”

    秦二郎连忙跑出去,孙氏狠狠剜了儿子一眼,便也跟着出了屋。

    很快,院门外便传来孙氏的声音。

    “他大伯,您怎么买回来这么多吃食?这…这可真让我们过意不去!”

    任大郎豪爽的笑声随即响起:“哈哈!你俩别跟我客气,只要小乙能尽快好起来,这些吃食算什么。”

    秦小乙撇撇嘴,喃喃道:“好一个大商贾!你可真懂投资!”

    老实巴交的秦霄贤讷讷道:“他大伯,等小乙病好了,我就让他跟着您去做伙计!”

    任大郎哈哈一笑:“二郎说的什么话!孩子正在长身体,这事儿不急!等孩子身体彻底恢复再说!”

    他长长叹了口气:“你们两口子也是!日子过得这么苦,就应该早点儿告诉我,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你们把这大院子整成了菜园子!唉!”

    对他这拙劣的演技,秦小乙只想“呵呵”以对。

    秦霄贤扛着一大袋子粟米、拎着几包吃食当先进来,孙氏两手拎着几大包吃食,眉开眼笑地跟着自己官人进了屋。

    任大郎笑眯眯地负着手,跟在夫妇二人身后。

    秦小乙已懒得再吐槽,堆起笑脸问道:“大伯,白三叔认怂了?”

    任大郎哈哈大笑:“白三要将诊金如数奉还,被我拒绝了,我只收了三贯钱。放心吧小乙,大家都知道,你病愈跟他无关!”

    思维缜密的秦小乙,刚才嘱咐任大郎去办的正是此事。他们若不来上这么一出,炒作老神仙的计划便无法施展。

    他与任大郎心照不宣,都准备将他病愈之事推给那根本不存在的梦中老神仙。不然,如何对外人解释这些成药的出处?

    看官们别忘了,这可是大宋朝,迷信的大宋朝。

    任大郎陪着秦家三口吃过饭,又将讨回的三贯铜钱塞给秦霄贤,便志得意满地驾马返还。

    刚刚,通过秦小乙的暗示,他已经盘算好了炒作计划,同时他也充分见识了秦小乙的缜密和狡猾。

    因此,他迫不及待想回老家,与任二郎和家中可靠的子弟们一起,着手实施这一整套周密计划。

    他甚至已经在默默盘算,到年底自家能挣回多少银子了。

    其实在仁宗朝,白银仅作为官方大额支付手段,并非主流货币,北宋的主流货币始终是铜钱。

    按照目前没有发行那坑爹的大钱,以及更坑爹的纸币的仁宗朝金融稳定市场,一两官银,在民间可兑铜钱1500文(仁宗朝一贯为770文)。

    一两碎银会也可换1300文。

    咱们之所以引入银子的设定,是因为不用银子用铜钱的话…我怕秦小乙跳脚。

    一贯钱十斤,安宫牛黄丸一粒换至少十斤钱,会累死我们的小乙哥。

    秦家三口吃过饭后,夫妇俩因为3贯钱而发生了分歧。

    “娘子,这钱还是先还给大哥吧。”秦霄贤低着头讷讷道。

    孙氏冷笑连连:“他好意思收下?前日咱们都把话说到那份上了,他们可出了一个子儿?还是先还给二叔公吧。”

    秦霄贤叹了口气:“娘子,你别忘了,咱们若还不上钱…”

    孙氏冷冷打断他:“他敢!”

    秦琪有些无语:“娘,除了我大伯,咱家还欠谁的钱?”

    秦霄贤摆摆手:“小乙,不关你的事。”

    孙氏冷冷道:“二哥,小乙如今都比你有出息!怎么不关他事儿?”

    秦琪同情地望了一眼受到暴击的老爹,连忙转移话题:“娘,您且说来听听。”

    孙氏叹了口气:“儿啊,咱们还欠马太公二十贯,街坊四邻的族亲们七八贯。”

    马太公是秦家村耆老之一,一向对他家极为照顾。秦家村中秦姓虽是大姓,但也有其他姓氏的人家。

    而且,因为秦家村夹在东西古城之间,任、白、何三个大姓之人,也有在秦家村落户的。

    秦琪再次确认:“其他就没了吧,娘?”

    孙氏颔首:“再就是你大伯家的十五贯,其他就没了。”

    秦琪略一盘算,家里加起来欠了九十多贯外债,与他猜测的差不多。

    孙氏催促丈夫:“二哥,你且下地干活儿吧!我把钱还给二叔公就去摆摊儿。”

    秦霄贤忧心忡忡地扛起锄头、提上水桶,叹了口气后出了门。

    孙氏忙完家务后,扶儿子躺平、叮嘱他注意休息后,便准备去院子里收菜。

    这时,院门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弟妹,听说小乙病好了,我们过来看看。”

    孙氏神色陡然间大变。  19219/1062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