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末代土司 > 第 171 章 村学十二时辰之戌时

第 171 章 村学十二时辰之戌时

    戌时(19:00-20:59)狗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哇塞”,大餐啊,小小胖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后悔死了,恨不得立刻从家里跑过来。

    “那可不是,我要是早知道,昨天就不回家了,在这里多好啊,有吃有喝,住的还好。”

    “是啊,是啊,可真别说,这洗完了澡,全身都轻松许多,实在是舒服。”

    当孩子们都整顿停当,来到了饭厅,一个个都是吃惊不已,大餐,绝对的大餐,七八个菜啊,大家于是又乖乖的排着队,一个个去打饭吃了。

    每个人可以选择两个肉,三个菜,汤是随便喝的,咸菜也是随便吃的,自己去拿碗打就好了,每人还有一个鸡蛋,什么是天堂,这就是了。

    孩子们太兴奋了,这样的好日子,去哪里找啊,在家里,一年也吃不上这样的几顿饭,而在这里,每天都可以吃上两顿这样的饭。

    “杨老爷,这是什么汤啊?真是好喝,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汤。”

    一个小孩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问道,他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大家都竖着耳朵在认真的倾听着。

    “这个啊,**蛋紫菜汤,可是很有营养的。这个紫菜啊,可是从遥远的福建那边的大海边运送来的,隔着我们云南千万里呢,能吃到那是缘分啊。”

    “这干紫菜中粗蛋白含量达30%~50%,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钙、钾、镁等微量元素,还含藻类特有的藻胆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海洋食材啊。”

    杨云滇笑呵呵地说道,同时也普及了一下紫菜这种很好的海洋食材,是的,他很喜欢吃,可惜不敢吃,因为高尿酸血症引起了痛风。

    “啥?是福建运来的啊?还是大海上的产物,啧啧啧,可真是了不得啊。”

    “大海啊,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的,我这一辈子也不知道能否有机会到海边看看?”

    听了杨云滇的话语,大家都露出了欣喜和向往的神色,对那个遥远的大海十分的向往。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只要你们努力学习,有了本事,别说一个大海,就是更遥远的地方都能去到,甚至能到遥远的那些西夷人居住的欧罗巴洲。”

    杨云滇看着这些对大海和未来充满了向往和好奇的孩子们说道,谁也没想到他们中的人之后还真的走上了海洋,还成为海疆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大家嘻嘻哈哈的去吃完了饭,然后又一个个的自觉地排队去洗碗,没办法,必须要用热水洗,因此要排队。

    “好,吃完饭后休息两炷香时间,然后咱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教你们一些其他先生不会教授的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得到。”

    看着在洗碗的众人,杨云滇微笑着说道,是的,他就是要教授大家数学的知识,这些东西这个时代的夫子们是不会教授的。

    交代完毕,杨云滇提前来到了被改装成教室的一个堂屋,这里已经点亮了很多的灯笼,其实就是装了电灯泡的灯笼。

    一个堂屋里放置了七八个灯笼,将这里照得特别的明亮,简直是亮如白昼,杨云滇带了个口罩,然后将黑板装了起来,取出了一盒粉笔,还有黑板擦。

    “呵呵,没想到过了二十年,我又成为了老师了,想当年,自己也是曾经去国境线上的一个小中学支教了一年,做了一年的支教老师。”

    看着黑板,杨云滇有些恍惚,没想到时隔多年,自己还有机会,拿起粉笔,继续做老师,而这一切竟然是在另一个时空的大明崇祯二年实现的,想想还真是匪夷所思。

    “呵呵,杨老爷,我们来了,我们可以进来吗?”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张婉枫的声音,身后还跟着很多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好奇地在探头探脑。

    “好,都进来吧。等人来齐了,我们就开始教学。”

    随着杨云滇的话音传出,门外的人就陆续地走了进来,个子矮的自觉的往前走,个子高的坐到了后面,看的杨云滇也是直点头,不错,觉悟很好,值得表扬。

    见到这些人已经进来了,柳颜冰指挥着其他的人给大家每人发了一支削好的铅笔和一个作业本。

    见到所有人都坐好了,杨云滇转身在黑板上写了0、1、2、3、4、5、6、7、8、9十个阿拉伯数字,在后世这是很常见的数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个时代的人却是不知道的,估计也就在京师,徐光启等那一批人知道吧,杨云滇就是要把这些数字符号传播给大家。

    “这些符号就是从一个隔着我们几万里远的一个叫欧罗巴洲的地方传过来的数字符号,目前只有在京师的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大人编辑的书籍里面有。”

    “其实这些数字,在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就已经传入大明了,李之藻大人与西洋人利玛窦合译的《同文算指》里面就提到了这个阿拉伯数字。”

    “只是这种非常实用和简单的数字符号并没有推广起来,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而今天,我们就是要将这些数字符号教授给大家。”

    “这些数字其实传入我们国家的历史已经非常的久远了,一开始他们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叫印度数字。”

    “在公元8世纪,也就是我们的唐朝的时候,传入阿拉伯,后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因此被不明真相的人叫做了阿拉伯数字。”

    “大家不知道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印度数字随着佛学东渐也曾传入过我国,但并未被当时的中文书写系统所接纳。”

    “大约在南宋到元朝以及大明初年的时候(公元13到14世纪之间),阿拉伯数字‘卷土重来’,由伊斯兰教徒带入我国,不过,同样又以‘销声匿迹’而告终。”

    “这些数字,就是从零到十的数字,大家看看,是不是比咱们汉文的数字书写方便?大家也试试看在自己面前的纸上写下这些数字。”

    “从零到十这十个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了,有了这十个字符,就可以组合出所有的数字的排列组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