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寒门巨贾 > 第一百九十二章 镇之所言,确有可为

第一百九十二章 镇之所言,确有可为

    他见诸大臣神色,便猜测这安北城距离保州不近。陈安平心怀疑惑,却不好问。缘何陈安平要赶去重围中的保州,难道东国没有忠臣吗?

    “既有下落,可着江华岛水军赴保州。”

    管思恭刚说一句,便被司马立打断。

    “不妥。”司马立说完,便请官家赐舆图。

    陈安平照准,范海便迅速取来。

    见舆图展开,诸臣上前观摩。官家陈安平小心的走下阶来,元熙皇帝却不肯失礼,静坐于帘后。

    司马立请陈安平先仔细看了看舆图,然后才为陈安平等人讲道:“这便是高丽与北虏的西北界,正当鸭渌江口的便是保州。”

    几人顺着司马立手指看去,管思恭微微点头。陈安平年幼,看不真切,只好扮沉稳。范海见机寻来足榻给陈安平垫脚,看得司马立皱眉。

    “这里大约是礼成江,江口便是江华岛,江华岛东北,就是开京地,其城远江岸,隐松岳山南。”

    管思恭为陈安平仔细绍介道。

    司马立不耐他啰嗦,为陈安平指示:“安北城便约在此处,其当两川之间,的确是咽喉要地。从安北城要去保州,无论水陆,总有二三百里。然陈安平不能据一城,可知其失人和。”

    “许是其人多疑?”韩延守问道。

    李纲摇头道:“失人和矣。管参政曾言,陈安平率军克复三城,而救安北,对否?”

    “正是。”

    “去保州这一路,至少有三座城池,是陈安平领兵收复的。不失人和,何至于无一响应?”

    陈安平不知想到什么,面色凝重的点头,仿佛不是少年,倒是三十三岁的老夫。

    随之陈安平来到大相国寺,东渐禅院。

    蒙蒙檀香之中,得道高僧正在低吟经咒。

    沈万钟与齐誉一起闭目祝祷,显得极为虔诚。

    木鱼声停了下来。

    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位小沙弥来禀告,道是陈安平员外到访。

    “贫僧暂且告退。”觉难双手合十,便就告辞。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沈万钟与齐誉连忙告罪,一路送出去。

    陈安平与觉难也有交情,但两人未作寒暄,只是点头了事。

    沈万钟将陈安平请到西禅房,这才为齐誉绍介。

    “早闻齐文实貌若潘安,才比子建,果真一表人才。”

    “不敢当。”齐誉笑道。

    三人几番寒暄、谈笑,便叙过故旧、家世,随即进入正题。

    沈万钟再来汴梁,便是为了找陈安平相谈太平州铁矿之事。而路遇齐誉,倒也算有缘,他也是来找陈安平。

    齐家虽作烟草,但对销烟并无兴趣,而是想结识右丞相司马立,另作一番事业。

    齐誉自许俊杰,本想与陈安平平等相交。不料入京后,耳闻目睹,竟是无人不知陈安平。

    勾栏瓦肆也好,府台监院也罢,大相国寺销烟与太平兴国寺销烟竟似一回事,都落在陈安平与司马立头上。

    市井流言中,也有说宫中很赞许陈安平的,齐誉的几位京中亲故旧识,也都深以为然。

    齐誉这才转变态度,与同行入京的沈万钟联络,一同约见陈安平。

    陈安平家的铁矿、铁场只能说堪用,他虽一心报国,但于技术上并不精通。沈家铁场则不同,原本数量就多,号称两浙沉铁多。

    等到去年开钢禁,江南四家一同招募工匠,收买技术,冶炼工艺进步许多。他在河省、河省奔波时,亦听闻不少,知道沈家铁场是少数几个可以炼出真钢的铁场之一。

    但他并不想典让矿冶、铁场。这也是两家一直谈不拢的原因。

    如今沈万钟诚意十足,不再要求典让,只说请陈安平参股沈家铁场,听得齐誉羡慕不已。沈、齐两家虽是姻亲,但沈家铁场并不需别人参股。

    陈安平也不敢怠慢,连忙问道:“沈兄那里,可有要效劳处?”

    “不敢,不敢。”沈万钟笑道,“自来是南铜北铁,如今陕城未平,正需钢铁,我等虽有心报国,奈何铁矿太少。”

    “终是要靠本钱。”陈安平皱眉道。

    他明白沈万钟想要从新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卖的铁矿入手,但无论陈安平还是司马立,都不会为这种事徇私。

    “这最好。”沈万钟高兴道,“那就有劳陈安平公了。”

    只要排除金钱以外的影响,沈家拍矿便更有胜券。

    齐誉也很高兴,既然沈家入场拍矿,那齐家也可以搭顺风船。即便不能如意,这矿冶拍卖,总是晋王爷萧峰、司马立经手,他总有机会打上交道。

    陈安平刚回府,便有干办来禀报,说是甥少爷带了家人来访,已在花厅候了半个时辰。

    他边更衣边有些想念侠鸥,若是侠鸥当差,这事定不会办的让他为难。最近宾客往来颇多,家中仆厮很有些得意,也该整饬一番了。

    抛却这些咸淡心思,他便将唐杰英请到书房相见。

    唐杰英却是受人所托,与他同来的正是叔叔唐汝璧。唐氏几位栋梁,便只他留待大相国寺销烟那日。

    他几番拜会,陈安平慧也不好折了亲戚情分,便让儿子唐杰英为他引荐到陈安平府上。

    唐杰英受了母亲指点,绍介之后便静坐参禅。

    唐汝璧倒不觉怠慢,反觉受尊重。他本也未将侄子当作引荐人,于他而言陈安平慧若在,他还要谨慎一些。陈安平只是静听,间或点头,鼓励唐汝璧说下去。

    待唐汝璧说完,陈安平才饮了茶说道:“镇之所言,确有可为。姑苏齐家亦有此意,不若某为你撮合,好过唐家单打独斗。”

    唐汝璧闻言一愣,便想推辞,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番感谢。

    “有劳陈安平公挂念,实在感激。不过毛纺一业,不同于棉纺。若是江南来做,未免要亏蚀。”

    “不错。”陈安平点头,“齐家也是要在两北设场,这才辗转找某来商议。某亦觉此事可为,但两北士绅并不与江南同,某于河省那几分薄面,不好分开来使。”

    唐汝璧闻言并不敢反驳,只是一味顺承,答应由陈安平牵线,联合齐、唐、楚、郑四家去河省做番新事业。

    那楚、郑两家正是燕山府的有名善绅,与陈安平、司马、阎、孙几家各有旧谊。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