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张弛举着喇叭毫不客气的对53军的官兵们说道:“就是你们!把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你们让超过1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超过四千万的东北百姓……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生活了十二年,看看你们干的好事!”
说着张弛就把目光转向了火车站四周。
火车站正处于若松町,只要放眼一望,左侧就是大片简陋的劳工房舍,右侧就是一座挨着一座密密麻麻的工厂。
“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张弛对那些东北兵叫道:“因为这里,就是你们的父老乡亲受日本人剥削、奴役甚至屠杀的地方,他们中甚至就有你们的亲人……看看你们都干了些什么?!”
没有一个人敢回答,53军的官兵们静静地站着,任凭火车释放出来的烟雾燎绕在他们周围,接着再渐渐散去。
过了好一会儿,张弛又继续说道:“现在,沈阳又被我们拿回来了!不是你们打的……我原本并没有打算让你们驻守沈阳,因为我担心,当日本人回来的时候你们会再一次不战而逃!”
“但是……”说到这里张弛顿了下,语气放缓道:“沈阳老百姓还是希望你们回来,他们还是相信你们,在我们打进沈阳时,知道他们问什么吗?他们问我们是不是张少帅的部队,是不是张少帅的兵!”
“你们对得起他们吗?你们对得起他们吗?!”
官兵们一个个惭愧的低下了头,甚至都有人在偷偷的抹着眼泪。
做为一名东北兵,又有哪个没在东北留下亲戚朋友,又有哪个没有亲人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
身为一名军人,他们很清楚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但他们却把自己的家人丢给了敌人……虽然这是有原因的,但战场没有原因可讲,战场只讲事实和结果。
见已经把官兵们逼得差不多了,张弛就继续说道:“今天,我只问一个问题,我能不能放心的把沈阳交到你们手上?!”
官兵们纷纷抬起头来,接着就七嘴八舌的回答道:
“师座放心,我们一定守住沈阳!”
“就算死也要跟沈阳一起死!不能再对不起沈阳的父老乡亲了!”
“我们已经把沈阳丢一回了,不能再丢第二回!”
……
张弛不由暗暗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相比起那种有如作秀式的整齐划一的回答,张弛更愿意相信官兵们这种回答,因为前者只是一种气势,后者则是真情流露。
“你们听着!”张弛最后撂下了一句话:“如果你们再一次把沈阳给丢了,不需要日本人取你们的命,我张弛就不会放过你们!”
在张弛说这句话的时候,53军上下都感觉到了张弛话语中的杀气,甚至还有许多人觉得张弛现在就恨不得杀了他们……所以,没人会认为张弛是在开玩笑。
当然,如果说把沈阳留给53军一个军防守那也不现实的,毕竟沈阳是面对中国方向数十万日军主力的主要城市,而53军一个军不过三万人。
于是张弛接着就在沈阳做了一系列的布置,这些布置包括从硫磺岛调来的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这些战机进驻沈阳机场一方面可以协助沈阳的防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步针对满州国的首都也就是长春(新京)的闪电战提供空中支援。
同时,大量的战略物资比如坦克、火炮、弹药等,由铁路源源不断的运往沈阳,这其中也包括用于武装百姓的春田步枪。
其实更多的时候,中国远征军武装百姓的步枪还是使用日军的三八大盖,原因不仅是中国百姓对三八大盖比较熟悉且伪满州国可以轻易获取,更是因为在沈阳缴获了几个兵工厂……这几个兵工厂就在铁西工业地,而且日军为了能够快速的为前线提供足够的武器和弹药,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生产体系,比如附近就有生产钢、铜、火药等这些子弹必须的原料厂。
劳动力那就不用说了……以前也全都是中国劳工在干,此时的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了。
区别只是,以前的他们是在刺刀的逼迫下心不甘情不愿的生产,现在却是在知道这些步枪、子弹是用来打日本人后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生产,所以生产效率反而会提高很多。
可以想像,这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中国远征军的后勤压力……原本用于运输子弹和步枪的运力就可以用来运送其它更重要的装备了。
至于春田式步枪,也不能说没用。
张弛把百姓武装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在中国远征军的指挥下独立作战的,比如投降的伪军,还有由中国远征军武装并派出人员训练、指挥、领导的素质过得去的民兵组织,他们将在战场上分担一定的作战任务。
这类武装装备的当然就是三八大盖,这也符合他们的作战习惯。
另一类,就是用于协助中国远征军保护、保障后勤补给的。
比如守卫从旅顺到沈阳的公路、铁路,再比如守卫沿途火车站,以及维持城内的治安等等。
这类百姓武装,他们更多的时候与中国远征军混在一起,很多时候还需要协同,如果使用三八大盖的话就会出现补给混乱的情况,于是就统一装备子弹与M1步枪能通用的春田式步枪。
接着就是对百姓及武装登记造册的问题,打开从日军那缴获的粮仓发放粮食的问题,训练问题,宣传教育反洗脑的问题……
这时张弛才深深感到“攻城容易守城难”这话的深意……攻下一座城纯粹就是一场军事行动,但要守住一座城,那除了军事行动外还有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政治、民生、经济等等。
不过张弛对此却有信心,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百姓都是中国人,在日本人高压统治十几年的中国人……中国远征军就算做得再不堪,也要比日本人的奴役统治要好得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