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飞虎队的出现并不足以阻挡日军对密支那的进攻,那也不是牟田口廉也的性格。
不过话说回来了……牟田口廉也的性格其实并不像他要求他的部下或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的,牟田口廉也是个十分典型的虚伪的日本人,他对自己部下的要求甚至到了无耻的地步,比如在部下没有食物要求补给的时候,他的回电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是草食民族,你们被那么茂密丛林包围,居然报告缺乏食物?这算怎么回事?”
然而,就像军统别动队的刘伯龙能对别人残忍却不能对自己残忍一样,牟田口廉也在明显由于他指挥失误而导致大量士兵无辜死亡后,却没有勇气剖腹谢罪,之后的确有自杀过一次,但却没有成功……他的余生都是生活在懦弱的阴影之中,因为只要一有部下的家属来拜访,他都要躲藏起来,并且不放过任何机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在自己的葬礼上他都没有忘记交代儿子替他散发辩解的传单。
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牟田口廉也其实已经意识到那是自己犯下的错,同时知道自己在片面要求部下勇敢、坚强时,自己反而是懦夫。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只能不断的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毫无意义的辩解,希望别人能相信自己的谎言。
很明显,一个对自己有信心的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是不需要像他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为自己辩护的。
此时的牟田口廉也就再次发挥他强硬的本色,一声令下就让日军冲了上来。
应该说他这么快就发起冲锋还是有道理的……虽然他知道中国军队现在有飞机,但飞机的数量与日军不成比例,制空权还是皇军的。另一方面,中国军队在近两个月的作战中已经疲惫不堪了,皇军在封锁伊诺瓦底江兵,东岸的中国军队在弹药补给方面很快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不给中国人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
牟田口廉也不知道的是,在弹药补给方面已经让张弛用钢索给很好的解决了,尤其是此时伊诺瓦底江西岸的部队已全部换装英式装备,于是剩余的弹药以及刚刚收到空军空投下来的弹药,就可以全部供给新22师使他们暂时没有弹药方面的担忧。
但新22师是强弩之末是事实,飞虎队只能对远征军提供有限的支援也是事实,于是在战火重新燃起时远征军还是在日军强大的火力下左支右补的十分狼狈。
就在密支那交战双方打得如火如荼时,天空不知不觉的布满了乌云,接着一个炸雷后就下起了瓢泼似的大雨。
这就是张弛等待的第二件事……五月的缅甸已进入雨季,而雨季一来往往就是连续下几个月不停息,这显然对驻守在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是有利的,这不只是因为雨水使高地到处都是烂泥几乎无法攀爬,更是因为雨季来了之后公路会出现塌方、积水、泥泞等现像,使原本就十分漫长的日军补给线变得十分脆弱。
如果是按历史那样发展,日军也许不需要顾虑这些,因为他们在腊戍和密支那缴获的补给足够他们使用甚至还有富余。
但是现在……腊戍的物资被工兵团烧了,密支那的物资又在远征军手中,于是雨季的到来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日军的噩梦。
反观中国远征军,他们只需要守着密支那就可以了,英军留下的物质足够他们用上几年了,何况中美还会不断的为其空投物资。
但是牟田口廉也却并不会这样放弃对密支那的进攻,在两次进攻失利后,牟田口廉也就挎着指挥刀在雨中对18师团的士兵们训着话:“我们大日本皇军的部队,就连死都不怕一点雨又能算得了什么?它还可以让我省下了携带饮水的重量和体力,让我们可以多带一点弹药!路会滑不容易往上爬,但是中国人的路就不会滑吗?我们补给困难,中国人补给就不困难吗?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军队……他们还要跨过伊诺瓦底江才能得到增援得到补给,而且他们已经连续作战两个月了,你们还有什么理由拿不下他们的阵地?!”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的话很具有煽动性,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很符合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于是日军就再次在炮火的掩护下朝新22师的阵地冲上来。
但很遗憾的是,牟田口廉也有些话是不顾事实的糊说,比如中国军队补给困难……中国军队坐拥英军留在密支那的数十万吨物资,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打几个月的战不是问题,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支撑个几年。
还有中国人的路也会滑……这乍听之下的确也对,但事实却是驻守在高地上的中国军人几乎不用走路,他们只需要趴在战壕里朝日军打枪。
当然,中国军队也有中国军队的困难,比如在雨水的冲刷下猫耳洞进水无法躲人,再比如工事坍塌战壕被水淹等等,但比起日军要在泥泞的斜面上顶着远征军的子弹和炮弹往上冲那却是好太多了。
于是日军的冲锋就毫无意外的一次又一次的被新22师给打了下来。
其实,张弛还更希望日军会继续这样打下去,原因这样下去就意味着日军将消耗更多的子弹和炮弹,时间一长,这些被消耗掉的子弹炮弹如果没来急补充的话,那么眼前的这些日军反而会被远征军给耗死,那么远征军甚至都可以发起反攻把日军给赶下海了。
只可惜的是,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是河边正三而不是牟田口廉也,河边正三马上就看到了这个危险,于是下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原地组织防御。
据说牟田口廉也对河边正三这个命令还抱有怨言,说总司令阁下的指挥过于保守,使日军坐失突破敌人防线的良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