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王恢复三卫兵马的请求,百官争执不下,朱由检也在犹豫。李修?19??收到消息后,觉得自己应该要出来推动此事了。
如今神机营练兵已经小有成果,李修文便以此为理由,进宫面圣去了。
来到乾清宫外,李修文见到迎面出来一位少年,约莫八九岁的年纪,跟在他身后两步的是王承恩。
能出现在宫中的少年,想来不是太子就是皇子了。
王承恩见到是他,忙出声提醒道:“李大人,还不快向太子见礼。”
李修文这才反应过来,忙下跪行礼道:“臣李修文,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朱慈烺自然认不得他,只是点了点头,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免礼吧。”
“谢殿下!”
李修文起身后,才发现朱慈烺脚步不停,已经向前走远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位太子离去的背影,随后才整了整衣衫,求见朱由检去了。
朱慈烺走出了很远,忽然想起刚才那人年纪轻轻,却穿着一身蟒袍,想来应该是父皇宠信的臣子。他扭头对王承恩问道:“大伴识得那个李修文?”
王承恩闻言笑道:“回殿下,这李修文原先只是个锦衣卫的百户,因为办事牢靠,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升到了锦衣卫同知的位置,还兼着神机营提督的差事呢。”
朱慈烺听了这话,显得十分惊讶,说道:“那咱们回去后,大伴可得好好给我说说,这李修文都办成了什么事儿。”
他说完后,加快了脚步,往自己寝宫的方向赶回。
乾清宫。
见到朱由检后,李修文向他禀报了最近练兵的事情,提出自己打算进行一场军演,请圣上亲自检阅的请求。
朱由检本来对此兴趣不大,毕竟在他看来,李修文并不是军事方面的人才,进行火器演练还浪费钱。可见到李修文信心满满,说神机营如今焕然一新,又生出了去看看的想法。
朱由检想了想,才说道:“既如此,演武之日便定于三日后,朕倒想看看,神机营如今的军容如何。”
定下了军演的事情,李修文还没达成目的,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了。这事情十分棘手,若是一个不慎,让朱由检怀疑自己和周王府勾结,图谋不轨的话,搞不好小命都得搭上。
虽说自己一直以来都很小心,真要被查也不一定能查到什么证据。可谋逆之事,历代帝王向来是宁杀错不放过。
在这种事情上必须小心翼翼,丝毫大意不得。
朱由检见他汇报完了事情,却不离开,疑惑地问道:“爱卿还有何事要禀报?”
李修文不甘心就此离开,却又不敢轻易提出周王三卫的事情,只好告退道:“臣并无其他事情要禀报,这就回去准备演武一事。”
朱由检见他如此回答,心中不免有些奇怪,问道:“那你方才为何出神?”
李修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臣是开封人士,只是听说了乱军进入河南一事,心中有些担忧罢了。”
朱由检心中一动,说道:“朕听闻你在家乡时,曾和周王世子有些交情,此次可听说周王上疏请复三卫一事?”
李修文答道:“臣对此事也知晓一些。”
朱由检心中闪过一丝疑虑,接着问道:“那你如何看待此事?”
“这个……”
李修文心中一凛,说道:“臣以为,此事未尝不可。”
“哦?”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抹寒意,脸上却不动声色,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李修文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他知道,自己的态度已经引起了朱由检的警惕。
既然开了口,就没有收回来的道理,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臣觉得,乱军进入河南,周王想要恢复三卫,用以自保乃是人之常情。臣也知道,陛下心中有所顾虑。可三卫兵马不过一万多人的编制,威胁不到朝廷的根基。再者,周王若心怀不轨,当时世子谋反就是最好的时机。若是如此,臣也就活不到今日了。”
说完了这番话后,不待朱由检反应,李修文已经“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求陛下恕罪,臣赞成此事,还怀了些私心。”
朱由检看了他半响,才出声道:“你是开封人士,若是周王恢复了三卫,你对家里也安心是不是?”
李修文“如实”承认道:“确实如此。”
“你先起来吧。”
朱由检见李修文如此坦诚,便也没再为难于他,继续说道:“你所说的不无道理,可你想过没有,此例一开,往后其他藩王再提出如此请求,朕当如何应对?”
“臣愚钝,一时倒是没想到此事。”李修文谦虚地说道。
“唔……你先回去吧。”朱由检话落,便埋头继续批阅奏疏了。
待得李修文离开后,朱由检重新抬起头来,对曹化淳问道:“大伴如何看待此事?”
曹化淳早就答应了李修文,要赞成此事。只是先前朱由检一直没问过他,他自然就不好随意提起这事。
如今皇帝问了,他便答道:“老奴觉得,李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
朱由检自然知道,从皇商一事后,他们俩人有些来往。他继续问道:“是你的看法,还是李修文的看法?”
这话就有些诛心了,曹化淳立马“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说道:“是老奴自己的看法。”
经历了温体仁的事情后,朱由检对曹化淳已经有些不满了,自然对他有些不满。可毕竟是从小到大服侍自己的人,他也不忍过于苛责,便说道:“起来吧。”
李修文出了皇宫,一时又有些迷茫了。他早就从薛国观的口中,得知了朱由检的这个说法。谎称不知,是为了消除这位帝王对自己的戒心。
其实在他看来,朱由检所说的不能开此先例,纯属笑话!说白了,朱由检是不愿意让藩王掌兵,找的这么个借口罢了。
正德年间,宁王就曾恢复过三卫兵马,还真的起兵造反了,没成功。宁王之后,也没见其他藩王提出此事不是?
何来不能开此先例一说?
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朱由检收了周王的厚礼,加上赈灾一事,自然又不好拒绝人家的请求。
如今该做的已经做了,此事能不能成,其实全在朱由检的决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