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三月,河东白波有愈演愈烈之状,刘备不得不再从云中调兵回晋阳,从晋阳再次增援兵。
云中兵力的减少让赞避在代郡、上谷的齐周、鲜于兄弟、阎柔、徐邈等更放心一搏,先他们推举阎柔为假护鲜卑校尉,从鲜卑、乌桓中募兵数千骑。
因为公孙瓒在鲜卑、乌桓中的威名太盛,许多部族不敢出兵,唯有见识渊博的轲比能出精锐数千骑,如此再加上他们在两郡的私兵亦有数万人。
一时间刘虞余孽军威强盛,公孙瓒有心剿之,怎奈袁绍反应过来再次派军进驻河间国,这次大将乃是败白马义从的鞠义,再加上公孙瓒麾下大将都在收拢渔阳几郡跟贯通渤海跟青州地盘。
原本其意想让刘备出兵代郡,白波贼乱起让刘备投兵河东,其实也对,谁都知道河东膏腴之地,其实代郡、上谷可比?
公孙瓒只能一边从刘备麾下买更多的甲械,一边要刘备不要卖甲械给鲜于辅等人,另外让太史慈或进兵代郡或进攻河间国以给他争取时间。
太史慈虽说听命于刘备,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有很大的自主权,野心也逐渐澎湃起来,这让袁绍也更加投鼠忌器,对进攻公孙瓒犹豫起来,而这一犹豫就给了公孙瓒时间。
公孙瓒大批量扩军就需要大量的甲械,一时间别说hb诸侯就是长安武库内也没有足够的甲械,这样公孙瓒只能求助于刘备。
刘备正用兵于西南,自然不想被幽冀之事分心,这样一来他就需要一个铁杆盟友,而且得是必败的盟友。
如今风头正劲却迟早败于袁绍之手公孙瓒再合适不过,何况两人还有同门之谊?又是同袍。
古代四大铁,他俩占了两样。
再加上晋阳炼钢技术得到本质上的飞跃,刘备以贫瘠的炼钢知识教育高顺这等铸造大师,终于将生铁与熟铁合炼出钢的灌钢法技术研制成熟,且能大批量的生产宿铁刀。
宿铁刀严格意义上还是缳刀,不过是钢制缳刀,高顺在此基础上用包钢法以及并采用覆土烧刃、包钢、夹钢、动物脂肪淬火等许多先进的工艺打造出横刀。
横刀本身钢制并不比宿铁刀锋利多少,一面是刀刃一面是剑锋,其作用在于刺,能轻易的刺破鱼鳞甲。
然而这种武器铸造很是艰难,每月只能铸造数十把,高顺的陷阵营在鞠义的先登营面前受阻、损失惨重,这也使得高顺更加热衷这种能轻易刺破鱼鳞甲的兵器。
他一边大力督造这种兵器,一边挑选你的陷阵营将士。
重装步兵在冷兵器时代都是近乎无敌的存在,高顺不提重组,刘备也会让其重组,开始刘备为了重组陷阵营想要从全军中挑选精锐进入陷阵营,包括他的白毦兵。
高顺拒绝了这个提议,他仍旧坚持从工匠里面挑选,好在这些年刘备不断挑选身强力壮的少年进入工匠营,因此高顺很快就补足千人,把这千人聚集在一起每日铸造横刀、明光铠、纯铁大盾、标枪。
这次高顺把陷阵营的军事技能更加简化,战场靠的是一往无前勇气和队列的配合,兵器只要趁手就好。
远有标枪,近有横刀,防有铁盾,有这三样,高顺认为足以应对任何军队,再次面对先登营他绝对不会输得的那么惨。
不过这仅仅是雏形,还需要长久的磨合跟实战的锻炼,再对先登营他不要两败俱伤,要的是摧枯拉朽。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刘备却让他出河东,高顺有些不太乐意,白波贼不过是一帮农夫,新兵营里的新兵拿上缳刀跟包铁盾就足以剿灭,用的上自己的陷阵营吗?
刘备亲自来见高顺,看他傲娇的模样就知道他的意思,兵为将有,自古以来就是军队的恶习,这也导致许多大兵头的出现,甚至许多将军功臣被皇帝诛杀。
怪不得高顺不受吕布待见,陷阵营如此强悍,你身为陷阵营统领却质疑主公的决断,这不是找死吗?
其实这样有性格的人也让人放心,起码刘备就很放心他,因为他不懂交际,整个晋阳除了刘备,他也就跟郑钧、张辽兄弟关系较好,他又没有野心,正是刘备嫡系人马的好选择。
“子穆啊!河东之乱不足为虑,然而此战却能达练兵,你应该晓得只有实战才能更好的锻炼军队的默契跟战斗力。”
刘备拍着高顺的肩膀道“如今咱们东有鞠义的先登营,西有董卓的飞熊军,如果咱们并州没有自己的精锐部队岂不受人掣肘?”
刘备说起鞠义的先登营高顺不由一握拳,败给鞠义是他的奇耻大辱,何况最近先登营又名声大震,一举击破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鞠义成为hb屈一指的名将,无人出其之右。
“喏!”
高顺低头道。
刘备说服高顺,陷阵营便连夜赶往河东,与陷阵营一同出的还有刘备的白毦兵,再加上张郃的御林军,新的6城四大精锐,有三支都出现在河东,这绝对不正常。
可惜大部分人还得沉浸在刘备应付羌胡之乱的喜悦中,然而小小的先零羌之乱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骚乱。
刘备在年后新划分的美稷郡太守王晨派令狐邵率三千精锐前往支援上郡太守夏牟。
夏牟死守长城防线,其先锋郝昭初具铁壁将军的端倪,不仅将羌胡挡于长城之外,然而还不断出击,使得数万羌胡损失惨重。
赵云大军一过黄河,先零羌胡闻风便欲撤回奢延,结果被郝昭跟赶来的令狐邵抓住机会,一路突袭斩数千级,而且还派兵杀过奢延水,直至奢延泽,将先零羌胡赶入北地郡境内。
先零羌胡之乱成为一场闹剧,而于禁部却通通美稷地区源源不断开入上郡,看样子刘备是想趁机杀入凉州,断董卓的老窝。
刘备此举让袁绍等吃瓜群众更加放心用兵,也让长安方面那脆弱的神经再次被挑动,李儒更是次派人前往郿坞求见董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