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哥亲王再一次成为大元朝廷的使者,此次陪着他的是兀良合台。?
吴邵刚已经称帝,创立大明王朝,其京城就在开封府城,山东之战,蒙军征南大军的覆灭,对于大元朝廷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近乎于致命,而山东之战,更是让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认识到了吴邵刚的厉害和明军的犀利,蒙军必须要倾尽全力对明军展开反攻,否则自身将要遭受到巨大的威胁。
偏偏这个时候,漠北草原不平静了,身体不适的漠北草原盟主海都恢复了,准备再次领兵在漠北草原作战,占据更多的地盘。
海都此人,让忽必烈痛恨不已,恨不得生啖其肉,每每在大元朝廷遭遇到重大事宜的时候,几乎都能够看见这个海都的身影,当年阿不里哥争夺蒙古大汗之位,海都挑出来支持阿不里哥,之后大元朝廷准备灭掉大宋的时候,海都再次举兵在漠北草原作乱,现如今大元朝廷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准备集中兵力反扑的时候,海都再次蠢蠢欲动。
海都为什么在漠北草原作乱,其中原因忽必烈很清楚,海都是窝阔台大汗的孙子,当年窝阔台既大汗位时,蒙古草原的部落领和王爷曾经在窝阔台的面前立誓,今后都是由窝阔台的后人继承蒙古大汗的位置,可惜的是,窝阔台之后是蒙哥继承了大汗之位,蒙哥乃是托雷的后人,而且蒙哥继承大汗之位后,窝阔台的后裔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势力渐渐被削弱,不要说继承蒙古大汗之职位,就连自保都有些困难了。
蒙哥去世之后,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海都压根不服气,认为这大汗之位应该是自己来继承的,蒙古草原的王爷和部落领应该兑现当年的承诺,让窝阔台的后辈继承蒙古大汗之职位。
为了削弱海都的实力,忽必烈也想过办法,包括派遣八剌前去出任察钦汗国大汗之职位,目的就是让八剌狠狠的打击海都,初期这个目的达到了,八剌的确与海都两人死掐作战,可惜不长的时间,海都与八剌就实现了联合,让忽必烈的打算完全落空。
海都在漠北草原结盟,归附其的部落领不少,这一直都是忽必烈的心病。
忽必烈从未想过与海都议和的事宜,他憋着一口气,就是要彻底的打败和征服海都。
在漠北草原,已经有了一种让忽必烈不安的传闻,既海都才是真正的蒙古大汗,忽必烈不过是汉人的皇帝,完全被汉化,没有资格管理草原的事宜。
蒙古部落习惯于游牧,不会修建固定的城池,蒙古包就是他们的家,蒙古金帐就是大汗的行营,至于说汉人构筑城池、坐守城池之中的拿着做法,在蒙古部落之中是遭遇排斥的。
蒙古人就是要游牧,一辈子都在马背上生活。
海都秉承这样的认识,也一直都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或许正是因为海都死守蒙古部落的习惯,认为蒙古人是这世上最为高贵的人,才得到了漠北草原诸多蒙古部落的支持。
反观忽必烈,已经不可能秉承这样的认识,与时俱进的忽必烈很清楚,在马背上是不可能治理天下的,就算是夺取天下,也需要有固定的根据地,若是在中原游牧,那等于找死。
海都不会退让,忽必烈不会退步,于是两人之间的厮杀,断断续续,不可能完全停止。
其实海都的力量,是绝比不上忽必烈的,曾经有几次忽必烈派遣大军,大败海都,将海都撵到更远的昂可剌河以北,几乎就要脱离漠北草原了,可惜忽必烈不可能完全将心思放在漠北草原,这才让海都有了喘息的机会。
山东之战后,忽必烈与末哥等人仔细商议,找寻打败明军的办法,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蒙军不能够两线作战,漠北草原必须要稳定下来,有可能的情况之下,大元朝廷还要得到漠北草原部落的支持,让草原的领送来更多的军士,壮大蒙古铁骑的力量。
忽必烈明白漠北草原的稳定至关重要,他好不容易克服内心的愤怒,同意派遣使者,前往漠北草原与海都谈判,大元朝廷与末哥各自让一步,大元朝廷承认海都在漠北草原的盟主地位,认可海都对目前占据地方的统领,而海都则要保证不再对大元军队展开进攻,不再漠北草原惹事,保证漠北草原的稳定。
这已经是忽必烈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蒙古人之间的盟约,一诺千金,肯定是要坚持下去的,哪怕忽必烈已经成为大元朝廷的皇上,若是违背了誓言,落下一个两面三刀、不守承诺的罪名,怕也是会招致无数蒙古部落的反对。
这一次前往漠北草原去谈判,末哥亲王是主动请缨,放眼朝廷之中,只有他这个排名第一的蒙古亲王最为合适,身份不一般,同时也认识末哥,相互之间还有一定的亲眷关系。
而且末哥亲王前往漠北草原去谈判,海都也不敢妄动,至少是绝不敢杀害末哥亲王的,否则海都很有可能失去诸多蒙古部落的支持,因为末哥在漠北草原部落之中,有着不一般的威信和影响,这与末哥的睿智有关,更是末哥的亲哥哥、阿珂察的父亲曾经在漠北草原征伐,帮助了诸多的蒙古部落有关。
末哥亲王带着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谈判,也是经过了认真思索的。
蒙军征南大军被明军剿灭、阿术自尽身亡,这件事情表面上看是明军骁勇,阿术疏于防范造成的,可兀良合台不会完全如此看,他已经隐隐的将矛头对准了驰援山东的合丹亲王,襄阳之战的时候,兀良合台遭遇到当时征南大军主帅合丹的算计,眼看着阿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合丹亲王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于是在此次驰援山东之战的时候,不拼厮杀,不想着驰援阿术,导致阿术最终的失败。
兀良合台有了这样的认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若是兀良合台与合丹亲王之间爆剧烈的冲突,很有可能导致大元朝廷出现分裂和动荡,忽必烈无法倾向于谁,可又必须要做出选择,忽必烈支持合丹亲王,很有可能导致兀良合台出走,甚至投奔海都,反过来也是一样。
忽必烈经过仔细的考虑,与末哥等人商议之后,决定派遣兀良合台与末哥亲王一道,前往漠北草原,与海都谈判。
兀良合台在漠北草原的影响力也很是不错的,当年的窝阔台大汗以及蒙哥大汗,都是很信任兀良合台的,且兀良合台作战勇猛,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得到了诸多部落领的肯定和尊重,此番兀良合台协助末哥亲王与海都谈判,想必海都是会高度重视的。
其实说到底,忽必烈此番派遣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前往漠北草原,也是权宜之计,忽必烈所做出的承诺,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册封海都的事宜,也就是说海都对漠北草原某些地方的统领,只是源于实力,而不是身份,这里面就有很大的蹊跷了,一旦忽必烈有了绝对的实力,也可以统领整个的漠北草原,反正大家都是靠实力说话的。
可要是册封了海都,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等于是向天下人公布了海都合法统领漠北草原的地位,这样的事情,忽必烈是坚决不会做的。
从大都出的时候,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为了大元朝廷,为了皇上,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两人都是愿意做出最大奉献的,甚至是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两人的眼界与海都已经不一样,他们看重的是大蒙古,而不仅仅是漠北草原与漠南草原,这些年大元朝廷的壮大,干净利落的灭掉大宋,已经让他们看清楚了,若是完全的墨守成规,则大元朝廷没有什么希望。
可是大明王朝的创立,明军的骁勇,特别是大明王朝的那个皇帝吴邵刚的睿智,让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都是很担心的。
偏偏两人对于吴邵刚,也算是大元朝廷之中最为熟悉的。
末哥就不用多说了,数次与吴邵刚见面,每一次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早就现吴邵刚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和影响,而兀良合台,曾经败在了吴邵刚的手下,且被生擒,关押在临安府城好些年,若不是当时大宋朝廷掌控权力的魏国公贾似道暗中的帮助,根本就不可能回到大都来的,而却兀良合台对于吴邵刚,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山东之战预示着吴邵刚有了与大元朝廷拼杀的实力,大明王朝的创建,更是预示着吴邵刚已经做好一切的准备,即将着手开始与大元朝廷的厮杀。
大明王朝与大元王朝,只有一个王朝能够统领天下。
面对这样的单项选择题,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都给不出答案,若是往前推哪怕一年左右的时间,这根本不存在选择的可能性,不过现在不一样了。
离开大都之后的末哥亲王与兀良合台,内心更是沉甸甸的,他们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不一般,关乎到大元朝廷的未来。